• 文学绘图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文论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提交时间: 2024-08-28 合作期刊: 《外国文学》

    摘要:过去十年间的文学批评实践中新出现了一种“绘图转向”的势头,注重地图在文学领域内的应用。本文将地图视为认知隐喻,聚焦文学书写、空间想象及抽象的地图绘制之间的多维关系,探讨文学绘图的起源、范畴、演变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语境,阐释其在文学分析中的具体实践路径,并勾勒该概念如何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生成新的批评潜力的整体图景。研究认为,文学绘图是一种概念工具,以文学主体性为根本出发点进行跨学科研究,通过想象投射并绘制不同的隐喻空间,旨在揭示主体与世界不断变化的动态关系。文学绘图过程中预设的诗学结构邀约不同时空中的读者共同参与地图的重绘工程,实现文学批评介入和批判文化实践的目的。整体而言,文学绘图研究能进一步促进文学与城市研究、人类学研究、数字人文研究、地理学研究等批评话语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一种有效探讨自我与世界、地方与全球、人文与科学关系的跨学科阐释视角。

  • 青年新部落的特征与动态变化:以“706青年空间”及其在南京的“城市客厅”为例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12

    摘要: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和空间现象,青年新部落的空间性特征与动态体现了其与所处社会环境互动的模式、过程与策略。但是既有研究主要将空间作为新部落的形成条件和内在特征,而缺乏将空间作为理解新部落的社会与历史过程的关键视角。为弥补这一不足,本文基于索亚(Soja)提出的两条向空间开放的分析路径,即“时间-空间”与“社会-空间”,构建分析框架,以“706青年空间”为例,剖析青年新部落的空间性特征与动态。研究表明,“706青年空间”具有成员流动性、共同的情感、仪式与符号、共同占用的空间等新部落属性。同时,“706青年空间”也在现场的情感流动与认同中呈现出瞬时的空间性特征,在记忆与想象的过程中呈现出空间性的稳定与延续。在与外部社会环境的互动中,青年新部落采取了多种空间策略以便嵌入到现实社会中,包括通过空间的收缩和刺激扩散得以保存和发展,通过空间的开放和关系的拓展来实现与地方的连接。本研究突破了新部落理论有关空间认知的局限,揭示了新部落与社会环境互动中所呈现出来的空间性特征与动态模式,为解释城市中不断涌现的新部落现象提供了基于空间性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