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事员”和“操盘手”:政策中村干部的角色分析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8-01

    摘要:村干部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构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以精准扶贫作为研究背景,运用乡村自主性的理论视角,分析村干部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及影响因素,进而说明乡村治理的出路在于发挥村干部主观能动性。研究发现,在国家权力逐渐延伸至农村的背景下,村干部的行动呈现出自利逻辑,往往倾向于选择消极被动应付国家下派的各项“差事”,沦为国家的“办事员”;然而,村干部同时又具备积极能动、游刃有余掌控农村事务的能力,成为农村事务的实际“操纵者”。经分析,在国家、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以及农村社会三者的共同作用下,村干部呈现出“可为”和“无为”的角色悖论。最后,本文提出具体措施以破解当前的治理困局:第一,行政放权,培育和扶持村级治理组织;第二,社会参与,提高村级组织的治理水平和能力;第三,畅通农村信息传播渠道,推进村务公开制度。

  • 、 人口流动与地区经济差距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4-19

    摘要:本文利用县域面板数据结合2000—2020 年人口普查资料, 系统考察了精准扶贫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 以及人口流动在其中的角色扮演。 结果显示, 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确实有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但效果相对有限。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精准扶贫存在加速贫困县常住人口流失的倾向, 而常住人口流失扩大了地区经济差距。进一步证据显示, 贫困县人口流失对地区经济差距的激发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地区; 对于处在城市群或南方地区的贫困县, 精准扶贫在降低其与其他地区经济差距中的作用更为明显; 对于处在城市群或北方地区的贫困县, 精准扶贫会导致他们流失更多常住人口。本文为认识精准扶贫的经济作用及其要素配置效应, 优化后扶贫时代脱贫地区扶持策略提供了经验证据, 但本文仅是对精准扶贫经济效应的短期评估, 其经济潜力仍需长期观察。

  • 能动性:驻村帮扶的角色与空间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驻村帮扶,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扶贫发展和国家权力的视角,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个体的能动性。事实上,正是驻村帮扶个体的能动性决定了帮扶效果。对帮扶效果的重视使驻村帮扶干部开辟出一个超出制度文本规定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的行为是我们理解驻村帮扶内在机制的关键。本文基于对2022 年夏季所完成的59 名驻村帮扶干部深度访谈及民族志资料的解读,试图理解制度文本规定背后驻村帮扶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制度文本规定的工作内容是驻村帮扶的基本任务,大多数驻村帮扶干部都希望在工作中取得超出文本规定的成绩。为此,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开创了富有特色的帮扶活动。正是这些活动使他们取得帮扶成果,并得到村民和地方政府的认可。

  • 承诺的差异:运动式治理中的个体参与程度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既有文献多探讨运动式治理的机制与过程,而对参与者卷入程度缺乏深入分析。本文借助运动承诺这一概念,研究运动式治理中个体参与度的差异,指出运动承诺分别与组织资源投入和个人获益预期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组织资源投入多寡受到组织拥有的资源总量及其所面对的任务压力的共同影响,而个人获益预期则是行动者基于自身情况对相关激励制度进行评估的结果。一般而言,个体运动承诺越高,意味着其对运动的参与越深,进而能为达成良好的运动绩效奠定基础。

  • 高职院校助力研究回顾及其对服务乡村振兴研究的启示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精准扶贫旨在消除绝对贫困,乡村振兴旨在治理相对贫困,作为我国乡村治理的两大战略,两者关系密切。因此,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研究可以从高职院校助力精准扶贫研究中获得重要启示。为展示高职院校助力精准扶贫研究的全貌,文章采用 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高职院校助力精准扶贫研究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助力精准扶贫研究于2020年达到顶峰,2021年开始对其关注度迅速下降;发文机构间合作较少,各发文机构发文量较少,高职院校是该研究领域的主力军;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作者发文量普遍较少,作者间合作不密切;高职教育精准扶贫、贫困生精准资助、产教融合精准扶贫和精准扶贫路径成为研究热点。基于高职院校助力精准扶贫的研究概况,文章从研究力量、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等4个方面提出其对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研究的启示。

  • 与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效应与作用机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4-19 合作期刊: 《学术月刊》

    摘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于能否保障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在理论分析家庭劳动力流动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可以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通过排除户籍迁移群体的干扰以系统考察精准扶贫政策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精准扶贫能显著提高农村家庭劳动力的外出务工比例,并主要体现促进其在同区县内的流动。通过对精准扶贫瞄准性和作用路径的分析发现:对于低人力资本家庭,精准扶贫通过公共服务和转移就业政策可增加非农就业机会,达到促进家庭劳动力的流动;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精准扶贫通过基础设施和农业发展政策可促进农户扩大生产,但囿于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水平,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会为劳动力流动提供物质支持;对无劳动能力成员占比高的家庭,精准扶贫通过公共服务和生活保障政策来降低家庭在医疗和教育上的支出,以缓解家庭因素对劳动力流动形成的隐性约束。研究表明,劳动力流动更能准确地评估精准扶贫带来的可持续效应,对于促进脱贫地区衔接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

  • 档说扶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地结对工作纪实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5-17 合作期刊: 《档案管理》

    摘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地结对精准扶贫,发挥人才优势,扶志、扶智、扶技,促进教育发展;输送专家教授,开展科技扶贫。这些扶贫档案全面真实记录脱贫攻坚历程,也见证了校地脱贫攻坚收官之际的喜悦和努力。

  • 第一书记制度实践的差异化类型及其形塑机制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第一书记制度是我国扶贫领域的一项制度探索和创新,其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化的特征。第一书记制度的进村,在村庄层面实现国家治理和基层自治的对接,形成了具有差异化的治理结构和实践样态。村庄调研发现,第一书记制度与村庄社会的互动存在三种关系模式:包办替代型、合作辅助型和被动疏离型。这一实践差异由村庄的资源基础与治理能力、地方政府的村庄定位与资源匹配以及第一书记的个人资源网络与职业追求三方面形塑而成。第一书记制度在实践中产生了精准性和可持续性问题,优化第一书记制度绩效应从组织体系再造和资源精准对接两方面展开,以推动村庄内生脱贫潜能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

  •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三维逻辑框架的构建——基于公共政策评估标准视角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是监督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一种政策纠偏和反馈机制,是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进而实现国家善治的重要途径。精准扶贫是现阶段我国扶贫领域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针对实践中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未能做到全覆盖这一事实,借鉴公共管理学中公共政策评估标准的 形式、事实和价值 三个维度,构建基于公共政策评估标准的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三维逻辑框架,提出一种全流程跟踪覆盖的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观,以期为我国审计机关在审计实践中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全覆盖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借鉴。

  • 公共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三维评价标准构建研究——以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为例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7

    摘要:公共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是国家审计发挥监督治理效应的有效方式,是国家治理内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公共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标准的研究较为匮乏,形式、事实和价值三维标准虽应用广泛,但仍存在理论基础缺失、认识异化等问题。基于此,文章对公共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三维标准进行理论溯源并廓清其内涵,充分论证了将三维标准引入公共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可行性,建立了公共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标准的三维逻辑框架,即形式合法性(形式维度)、结果有效性(事实维度)、价值合理性(价值维度)。文章还以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为例,对三维视角下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标准的内涵及维度进行了分析与界定,构建了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评价标准各维度的评价指标,以期为审计机关大力推进公共政策审计评价的全覆盖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