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0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综合观察各类学术展览活动,可以发现近10年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的空间观念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趋向,主要表现可以概括为:绘画作品展陈的空间化和装置化;作品与场所的意义叠加、独立空间的兴起:扩展场域的展览:作品和展览的跨媒介性与在地性;走向虚拟空间。这四个面向既可作为未来写作的提纲,亦可作为分析当下问题的切入点。它们正说明了自2010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展示空间与作品的关系悄然发生的转变以及由策展性实践引发的展览空间的扩展。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跨媒介巨构是牟森在实践中开创的一个创作品类,目前是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的核心课程之一。跨媒介巨构,作为一种叙事性的综合装置媒介品类,基于当下艺术世界状况,连接不同学科领域,探索新的艺术生产方式。跨媒介巨构是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在开拓“超艺术”疆域的一种实践尝试。“第二十二条军规:一种连接”是以文学名著《第二十二条军规》为文本的跨媒介巨构作品,为展览“全息书写:2018跨媒体国际艺术节”的“出逃”版块。在此次的创作中,使用五种基本媒介:场景、模型、装置、影像、文本,使观者沉浸在整个作品之中。牟森作为跨媒介巨构的开创者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系主任,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一种连接”和《当代美术家》探讨跨媒介巨构的创作与教学。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07-04 合作期刊: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元宇宙生态的逐渐成熟为跨媒介叙事的感知维度研究提供了可能。这表现在:跨媒介叙事不只呼唤意识沉浸,同时还是以唤醒全感知为 目标的身体活动;跨媒介叙事对身体全感官的召唤先后经历了“诠释学情境”和“具身沉浸”两个阶段,后者主要得益于元宇宙技术的成熟;在跨媒介叙事中强调身体感知的重塑,并不意味着对本就存在的意识活动的否定,而是提醒我们要明晰跨媒介叙事的审美意义也与身体的具身感知相关联。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影像艺术已伴随技术的进步和影像传播方式的变革而深度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力。该如何看待当下影像艺术的新变化和新动向?杨福东的影像艺术作品融合了绘画、摄影、雕塑、装置、行为艺术等多种媒介元素,展现出鲜明的跨媒介倾向,因独特的质感和表达受到国际认可,使他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本刊特邀杨福东从个人经验和体会出发,对最新作品、艺术创作理念、影像艺术的跨媒介融合实践、科技发展的影响、影像艺术教育和未来前景等多方面议题进行探讨。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14
摘要:历史人物凝聚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气魄与时代品格。在数字信息时代,沉浸式艺术展为重新塑造历史人物提供了数字化的表现载体与传播方式,呈现出“跨媒介叙事”的特征。沉浸式艺术展《你好,苏东坡》以北宋文学家苏轼为创作原型,通过数字表达构建出人物形象、精神人格、典型事件与时代环境等多层次叙事内容体系,以跨媒介叙事再造交互性、具身性、互文性的主客交融的数字沉浸式体验空间。新时期进一步创新对历史人物数字表达的跨媒介叙事,一要注重历史人物叙事话语的现代转化,二要构建虚实交融的历史人物现代叙事体系,三要活化历史人物与现实世界的情感连接,让历史人物与现代生活形成情感共鸣。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6-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综合材料艺术和现代设计跨媒介融合发展研究出了新的课题,跨媒介的综合材料艺术多元化融合的视觉语言研究需要艺术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满足当下时代视觉艺术的创新表现和设计思维方法,这就促进了综合材料艺术家的观念表达在不断改变,引导综合材料艺术家从多元化跨界融合的思维角度审视和理解综合材料艺术语言。 静态影像图形作为媒介已经满足不了艺术家对综合艺术的视觉张力追求,数字技术为当下综合材料艺术的创新带来了更丰富多元的的跨媒介视觉语言,力求在艺术史长河中获得当下时代的艺术语言表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