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幻马克思主义:基于想象的政治理论和革命方案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魔幻马克思主义是都市马克思主义者安迪·梅里菲尔德在《魔幻马克思主义》中提出的一种政治理论,其主要特点就是对想象的强调。首先,面对资本主义都市化时代带来的城市空间景观化和非现实化、日常生活异化、个体丧失主观认知能力等问题,在充分吸收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梅里菲尔德建构了以想象为主要方法来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城市化的空间辩证法,以此作为颠覆性政治的理论基础;其次,梅里菲尔德主张以假想党作为政治主体,借助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日常生活革命以及与各种抵抗运动结盟的方式彻底颠覆资本主义;最后,梅里菲尔德描绘了他基于想象的理想社会。魔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表现在:丰富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没有充分论述的城市、空间问题,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在新的条件下,努力探寻超越资本主义的革命方案。但是,魔幻马克思主义是当代的空想社会主义,它背离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对想象的过于强调赋予了这种政治理论的空想性特征,使其最终不能成为指导假想党进行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假想党也不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和变革力量。

  • 大卫·哈维资本主义货币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之建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9-04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和经典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关注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不同,大卫·哈维立足当代资本主义已经进入“金融资本”时代的现实,将目光聚焦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以及价值和货币之间的矛盾。围绕货币,哈维通过考察资本主义货币发展史,揭露了“作为社会劳动本质的价值”和“作为具象化和符号化价值表示的货币形式”两者之间的系统性张力,并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张力”将会进入“落差”阶段,进而发展到“矛盾”阶段,最后崩溃于“危机”阶段。哈维阐述了这一演进轨迹中内含的货币二次具象化理论,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从生产危机向货币危机转移的本质、动因、趋势和规律,并进而提出了西方左派围绕货币权力的反抗策略。

  • 对革命理论和修正主义的调和——论赖特的《21世纪如何反对资本主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8-21 合作期刊: 《临沂大学学报》

    摘要:赖特在《21世纪如何反对资本主义》中从阶级矛盾和道德规范两个方面对当代资本主义展开批判,归纳总结了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五种反资本主义策略,并据此提出了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侵蚀资本主义策略以及社会主义构想。赖特的理论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状出发,尝试对传统革命理论和修正主义进行调和,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虽然该理论存在着一定的乌托邦情怀和一些争议之处,但赖特坚持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实践社会主义运动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 从马克思到斯蒂格勒:一般器官学的生产进化逻辑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8-02

    摘要:马克思器官概念具有多重维度和所指。最基本的指向是,人以“义肢”的方式存在于机器和机器自动化体系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中。从而表明人沦为机器的“器官”作为形象化的隐喻。这一隐喻概念折射出外在化器官生产与工人自我精神生产的双向协同化过程。斯蒂格勒认为马克思外在化的器官概念虽然具有劳动“意识形态”的器官学逻辑,但是,没有深入到资本主义生产机器作为人的精神政治生产的内部。斯蒂格勒创造性地将马克思的“器官”概念升级为一般器官学概念,将资本主义生产机器由“自动化生产”推进到“数字化生产”;将马克思的器官表达“由外在化”的生产逻辑上升为“作为外在化”的生存逻辑。一般器官学不只是马克思意义上的“肢体解剖学”,它更表现为人类纪意义上的一般性生命方式和生存方式。斯蒂格勒认为数字第三持存是一种“计算成为王者”并塑造人类集体个体化的一般知识学器官,具有数字时代“机器意识形态学”和“精神药理学”的双重意义。数字第三持存生产的已经不是“无产阶级”,而是新的“无产阶级化”的数字流众群体。由数字化第三持存作为技术支撑的一般器官学是数字化时代的后生态学和后人类学。每一个生存于超计算、超数据、超智能时代的个体都既是“超人”,又是被算法王者编程的“非人”。

  • 论卢卡奇和布达佩斯学派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解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7-24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卢卡奇和布达佩斯学派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解既有交汇又有疏离。交汇表现在,卢卡奇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揭示物化意识与阶级意识产生的根由,探索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必要性;布达佩斯学派亦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分析和批判法西斯主义、资本主义和苏联模式,探索新的社会主义模式。疏离表现在,卢卡奇关注并重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总体性关系,而布达佩斯学派则认为卢卡奇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而陷入了经济决定论和还原论;卢卡奇肯定苏联社会主义及其民主,反对以资产阶级民主取代社会主义民主,而布达佩斯学派对苏联模式从批判走向否定,对资本主义民主采取保留态度。布达佩斯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第一原则的否定,导致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与卢卡奇和马克思的理解存在巨大差异,也离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越来越远。

  • 论“转型资本主义” 批判理论的问题逻辑及其当代价值——基于“政治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7-05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在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主义学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形成了三代学术共同体。“政治马克思主义”围绕社会财产关系、阶级分析等概念,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转型发展,形成了“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政治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农业起源论,认为资本主义是在偶然情况下,在英国农业领域产生,并深刻改变着英国和西欧的发展历程;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从农业资本主义转变到工业资本主义,再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为殖民主义的帝国主义,最后从殖民主义的帝国主义转型为资本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统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进步”“民主”“无限战争”“自由主义”等意识形态链条。“政治马克思主义”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严重的阶级斗争危机、经济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等,总体性的危机必然导致资本主义走向消亡;必须要超越资本主义,实现21世纪社会主义的复兴。“政治马克思主义”的“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对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丰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 国外共产党人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及其重要启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4-23

    摘要:国外共产党人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历史意义;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各国共产党如何有效克服教条主义和僵化思想作出了贡献;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认为“两个结合”是一种对待马克思主义和本国传统文化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对于推动21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成为引领21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向前发展的思想旗帜之一,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积累经验、主动分享经验,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丰富21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宝库。

  • 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国外学术认知缘起及话语建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学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努力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迫切渴望以及有力行动表现出浓厚学术兴趣及强烈学术关切。在从西方话语视角对中国现代化模式展开学术分析后,生成一系列具有学术逻辑传承性与延续性的学术认知谱系,包括“移植论”“特色论”以及“超越论”等不同认知流派。这些不同学术认知流派既大致遵循中国现代化模式自身建构历程,又在观点的发展演进过程之中形成对应的学术交叉与论点交锋。如此一种学术观点表达的话语内容迥异而又能够形成具有内在发展逻辑的学术认知谱系,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国外对此领域学术认知的历时性与共生性。国外学界对这一研究主题的学术认知,一方面表现了相关话语进展,另一方面又展现了其囿于西方现代化模式“万能论”“优势论”等学术与政治羁绊而对中国现代化模式造成的学术误读。要采用客观科学态度,理性分析和正确评价国外相关学术成果,并对其合理成分进行一定的学术借鉴。

  • 论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4-15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齐泽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认为面对当今资本主义所不能解决的四种对抗,我们仍然需要求助于共产主义的理念。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有四个基本维度:首先,齐泽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和全球危机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共产主义理念的必要性;其次,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是针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乌托邦的批判,是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再次,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的革命主体是新型的无产阶级,也就是每一个处于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个体;最后,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提出了一种末世论时间观,认为接受共产主义的理念就要积极地采取行动,站在未来可能发生灾难的立场上积极地干预现在,为现在植入一种新的可能性。与巴迪欧的共产主义理念相比,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显得更为激进,但是却存在着许多模糊性和摇摆性,特别是在共产主义的主体观上,陷入了一种空想,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