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 以镜喻心视域下的《庄子》心灵境界论探微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5-16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用心若镜”是理解《庄子》心灵境界论的重要语句,为历代学者所关注。通过回溯注庄史上诸家之说,结合《庄子》全书对心灵境界的相关论述,以“用心若镜”所建构的喻指关系为切入点,可知“用心若镜”的目的在于标榜如镜之心,揭示如镜之心具有“静”“明”“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辅以“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的佐证,如镜之心的三个特点呈现出递进关系:如镜之心因“静”而“明”、因“明”而“虚”。以“用心若镜”上下文贯通理解为前提,结合“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的论述,阐述了障蔽如镜之心的诸多因素,探究了呈露如镜之心的工夫,如“坐忘”“心斋”“外天下”“外物”“外生”等。质言之,以“用心若镜”所建构的喻指关系为研究视角,可管窥《庄子》至人心灵境界的内涵,揭示出“镜”之喻像在《庄子》乃至道家哲学思想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 王弼圣人思想的政治维度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传统的理想人格讨论,大多注重圣人在道德修养、人品操行方面的典范意义。然而,于王弼而言,圣人之为圣人不仅在于某种高尚品格和精神境界的达致,还在于圣人对政治的关切。与魏晋时期的观念相一致,王弼所谓圣人首先以作为理想君主的“圣王”形象出现。王弼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从本体论层面考虑圣人的政治功能,“以道治国”是圣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以君御民”是圣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实践。王弼的圣人思想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对中国历史上的理想人格讨论作出了贡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语境中的卡尔·施米特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19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施米特复兴”从德国本土开始,在欧洲传到了法国和意大利,最后传到了美国并经过美国传播到全球学术思想界,成为当今欧美保守主义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本文考察施米特思想在德国、欧洲、美国和中国等不同接受语境中被各自不同的问题意识加以阐释和应用的情况,一方面突出施米特政治思想的基本要义及其时代相关性,另一方面简要勾勒了当今学术思想地图中政治哲学的一些问题线索和论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