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国际贸易学
  •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我国稀土资源贸易安全评价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稀土是支撑高端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矿产资源,已经成为大国资源竞争和国际地缘经济政治博弈的重要对象。全球稀土供应链重构进程加剧,如何评估我国稀土资源贸易安全,破解稀土贸易贫困化增长困境,促进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须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 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构建稀土贸易安全评指标体系,测算不同时期我国稀土资源的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揭示我国稀土贸易安全指数演变特征,进一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识别我国稀土贸易安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稀土资源贸易安全度在持续下降,亟需优化贸易结构,降低供应链风险;我国稀土资源贸易的驱动因素主要来源于市场需求牵引、资源禀赋优势以及产业有序供给;全球稀土产业分工格局、资源价值核算方法缺失,限制了我国稀土资源贸易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健全稀土资源收储体系、建设再生稀土研发和回收网络等方式,保障战略性稀土资源供给安全;同时,整合稀土行业优势资源与优化稀土产业链及供应链,深度参与全球稀土供应链治理,为我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的 理论发展、问题挑战与风险防控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提交时间: 2024-04-19 合作期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摘 要]深入探讨了中国开放型经济体制提出的时代背景,系统梳理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的理论基础、演进与发展。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已成为必然要求。但是,中国仍然面临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协调性不足、绿色理念有待加强、共享性不够、经济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国际规则话语权仍需加强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能力缺口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章依据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有效防范开放风险,推动中国从开放型经济大国发展为开放型经济强国。

  • 国际贸易中的租金转移: 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提交时间: 2024-04-08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本文在租金范畴的基础上, 提出了分析国际价值转移的理论框架和测 量方法, 并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做了经验研究。 理论分析表明, 国际垄断资 本通过生产部门的不平等交换获取级差租金和垄断租金性质的价值转移, 通过非 生产部门的掠夺性积累获取制度—垄断租金性质的价值转移, 国际贸易中的租金 获取成为新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 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 国家持续输出租金, 美国、 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持续输入租金, 中国是世界 上最大的租金输出国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获取租金转移的主要来源国, 全球租金 转移总量有1/4 左右来自于中国的租金输出; 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人民币升值, 中国的租金输出量从2006 年开始不断减少;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有所提 高, 但是高端制造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占有率仍然明显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数字服务贸易与国家创新能力:基于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提交时间: 2024-01-17

    摘要: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态与商业模式,数字服务贸易在推动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愈发显现。本文基于20112019年全球6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就数字服务贸易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收入差距在二者之间可能发挥的作用,并基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样本展开了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收入差距在二者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高收入国家发展数字服务贸易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作用更强,而中等收入国家受限于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短期内一定的收入差距可以阶段性地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但长期来看,仍需避免收入差距过快拉大的现象。为此,包括我国在内的中等收入国家需要在既定发展条件下,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动数字服务贸易与收入差距协调发展,进而共同促进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

  •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数字贸易研究比较分析与框架构建( 2007~2022)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提交时间: 2024-01-17

    摘要: 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文章对数字贸易中文和英文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并对各自研究的重点、热点、难点进行了深度对比,进而建构了一个整合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人们对数字贸易概念的认知经历了初识、再识、重识三个阶段,并在持续深化的过程中;数字技术、贸易治理、数据流动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重点议题,数字平台、数字产品、数字服务等是前沿热点,数字贸易与国际传播、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交叉研究更是提供了新的跨学科视角;在差异化方面,国内研究相对注重统计测度、国际经验等宏观议题,国外研究则更偏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议题;可以从条件与基础-标准与制度-影响与效应三个维度初步构建数字贸易研究的整合框架;探索有效的测度方法、优先聚焦数字贸易规则与治理议题、重点解决贸易壁垒问题、关注数字贸易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等是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

  • 开发区出口产业筛选机制:产业规划还是集聚优势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提交时间: 2024-01-16

    摘要:空间溢出带来的集聚租和税收减免与补贴等产生的政策租,使得中国开发区成为出口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作为兼具政府职能和企业功能的组织平台,现实中开发区筛选出口产业的机制和依据是什么?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在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反事实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解了开发区出口企业生产率溢价的源泉和贡献占比; 其次,利用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和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准确测算了行业的集聚外部性大小; 最后,基于手工整理的中国重点产业数据库,检验了开发区筛选出口产业的机制和依据。研究发现: ( 1) 开发区在筛选出口产业时,既依据集聚外部性理论又重视国家重点产业规划。具体而言,集聚外部性较强和属于国家重点产业的出口企业,入驻开发区的概率分别会提高 5. 93% 和 1. 83% 。( 2) 开发区对出口企业存在明显的筛选机制,忽视这一作用将会导致对集聚外部性的高估。( 3) 剔除开发区出口企业空间选择行为的影响后,集聚外部性仍是开发区出口企业生产率溢价的主要动因。研究结论对于准确评估开发区出口企业生产率溢价的作用机制,以及认清开发区出口产业筛选的理论依据,都具有较好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