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国际政治
  • 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东盟的策略选择——基于“制度对冲”视角的分析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摘要:为更好地应对中美战略竞争的结构性压力,确保自身的中立性与-体性东盟试图在中美之间奉行“制度对冲”策略。在东盟看来,“制度对冲”策略是其稀释外部压力的“缓冲器”、处理与大国关系的中立方式、应对大国不确定行为的自助机制、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方式,更是东南亚政治文化中精英观念的自然产物。为此,东盟将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东盟防长扩大会议视为采取“制度对冲”行为的重要机制,旨在以有利于维护战略自主权与地区利益的方式约束中美在本地区的地缘政治行为。未来,东盟的“制度对冲”策略恐难以为继。从东盟自身来看,“制度对冲”策略的可取性取决于东盟成员国的一致性意愿,而东盟仍需克服“集体行动困境”。从美国方面来看,通过构建由其主导的小多边机制,美国试图减少对东盟规范影响力的依赖。从中国方面来看,中国反对任何势力挑拨并制造地区集团对抗,迫切希望能够与东盟共同应对地缘对抗挑战。

  • 战略性矿产概念和矿种目录的国际比较研究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背景下,战略性矿产成为大国关注的焦点。明晰不同国家或地区关于战略性矿产的定义、内涵和种类,对于及时有效应对和降低风险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因背景和出发点不同,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具有重要意义的特殊矿产所赋予的名称和内涵有所不同。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性矿产内涵最为接近,均同时关注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是一个全局性、地域性概念。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定义的关键矿产或关键原材料更加关注矿产资源对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日本定义的重要矿产则强调对高尖端产业的支撑作用和对低碳转型的推动作用。不同国家或地区战略性矿产的评估方法也存在差异,但矿种目录均已形成相对固定的更新机制和周期。鉴于此,提出政策建议:中国需完善战略性矿产目录的更新机制,确保战略性矿产目录科学、及时和有效;增强战略性矿产的勘查和储备力度,提升国内供应能力;加强科技创新,重点研发高端矿物材料;加强国际合作,重构全球矿业治理体系。

  • 欧盟能源转型与中欧能源合作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8-15 合作期刊: 《国际问题研究》

    摘要:为了应对能源与环境危机,欧盟已将能源转型纳入首要政策议程。得益于能源转型持续推进,欧盟加强了集体能源安全,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并改善了环境质量。欧盟能源转型前景取决于欧盟及成员国政策制定者如何平衡集体安全与成员国利益、短期需求与长期雄心以及战略自主与对外依赖等关系。中国与欧盟在推动能源转型的进程中有着共同的安全关切与利益诉求。为此,中欧双方可以在全球治理、双边关系及具体产业等各个层面积极开展能源对话,促进能源合作,共同加快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欧积极推进能源合作,不仅能够改善彼此的能源安全,还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 日本准同盟战略:实践、动因及制约因素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8-15 合作期刊: 《国际问题研究》

    摘要: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以后,准同盟战略逐步成为日本国家安保政策的重要立足点之一。日本通过首脑外交、机制构建、缔结安全协定等路径,面向“四边机制”成员国、欧洲主要大国及部分东盟国家等构建准同盟关系。日本准同盟战略受内外多重因素驱动。在国际层面,日本除了意图借助准同盟战略巩固、提升其在美国亚太同盟体系乃至盟伴体系中的地位,从侧面助推美国融合欧亚两大同盟体系的进程,也谋求应对美国战略收缩风险、联合准盟国对华实行双重制衡。在国内层面,由于准同盟战略在主权让渡、法律规则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弹性,因此成为日本政府的现实选择。尽管日本准同盟战略可能持续冲击亚太乃至印太安全局势,但因日本在国际、国内层面面临多重制约,该战略具有较明显的局限性。

  • 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与左翼政党发展挑战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09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欧洲政治正处于传统政党和新兴政党力量消长、政党和社会互动关系调整的动荡变革期。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情况表明,中右翼党团和中左翼党团主导优势继续减弱,中间派缓冲力量明显萎缩,政党格局碎片化更加明显。与支持率企稳回升的中右翼政党和持续攀升的极右翼政党相比,左翼政党整体跌势放缓、分化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选民支持基础脆弱、民粹主义持续冲击等因素制约了欧洲左翼政党的理念创新和力量提升。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政治生态持续分化、政治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欧洲左翼政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将长期存在。

  • 传统“契约秩序”逐步失效:欧洲右翼民粹政党崛起的社会根源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09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近年来,欧洲社会整体右转趋势明显,右翼民粹政党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欧洲的政治生态,乃至重塑部分国家的政治格局。右翼民粹力量崛起有着复杂的社会根源: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困顿丛生助长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这给迎合民族主义的右翼民粹政党创造了机遇;移民难民与安全问题持续发酵导致民意右倾,在流动性增强的“开放社会”中有关身份认同与国家社会安全的焦虑日益加重,为右翼民粹政党发展提供了条件;代议制民主治理赤字加剧民众对传统政治精英的不满、欧盟对各国主权的剥夺与干涉等成为右翼民粹政党在政治选举中赢取选票的有利因素。作为欧洲政治格局的一支重要力量,右翼民粹政党的崛起或将持续推动欧洲“社会契约”的重塑。

  • 悲观叙事与政治右转:欧洲议会党团政治的演变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09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在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中,关于欧洲的传统乐观主义叙事让位于民族主义和疑欧主义叙事。从选举结果来看,尽管传统主流政治力量仍然维持多数地位,基本把控了欧洲政治大局,但由于中间派欧洲自由民主联盟以及绿党力量下降,其控场能力已经大为减弱;极右翼民粹主义力量大幅增强,推动欧洲政治格局持续右转。极右翼力量的增强可能导致欧洲社会政治议程发生转变、欧盟成员国政局动荡、欧洲一体化不确定性增加,并影响欧盟的移民、环境和安全政策。伴随欧洲政治右转和国际格局演变,欧盟将更加关注地缘政治竞争和经济安全。

  • 全球安全倡议: 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际安全领域的呈现和延展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7-24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2022年4月中国政府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及2023年2月推出的《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是中国针对近年来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挑战而做出的政策反应,体现了中国国家安全思维的总体性,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年来国内安全政策与国际安全政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结果,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际安全领域的呈现与延展。中国近年来的外交实践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和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生动体现,两者对今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及对外政策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实现途径探析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7-24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完善系统完备、科学高效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统筹力度,提高国家安全工作效能,赢得在复杂局势下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国家安全战略能力的形成、积累和运用,要求能动地调度、统筹资源与实力,努力达成战略能力与战略目标的基本平衡,应对和防范重大战略风险,营造国家安全有利态势。强化自身发展进步的确定性,才能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也需要在开放条件下得到维护国家安全实践的检验。推动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国内安全治理与国际安全治理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外部环境越是趋向严峻多变,越是要保持战略清醒,善于认识、适应和把握安全条件变化,在日益广阔的时空领域中统筹兼顾、进退有据,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 构建新安全格局的外部动因、内生逻辑及遵循原则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7-24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是新形势下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自身安全战略升级演进的重要举措。从外部动因看,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是应对国际安全形势剧变,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安全话语权,在安全赤字和治理碎片化背景下塑造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维护的必然选择。从内生逻辑看,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新形势下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以来中国国家安全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构建新安全格局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准备,未来应立足内外部安全环境的动态发展,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加快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

  • 思想、制度、战略: 从三个维度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创新性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7-24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思想、制度和战略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是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性的三个重要维度。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首要创新性在于思想创新,以系统统筹的整合逻辑引领着国家安全思维方式的转变,围绕“十个坚持”的总体目标,以整体安全效益为标准把握复杂的内外安全环境和实践,推动各方面、全社会参与维护国家安全。其次,先导性的思想创新引领着正式和非正式的安全制度创新,中国在十年间构建起内外统筹兼顾、多元功能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以及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党管安全”归口领导机制,走出了一条以“五个坚持”为重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最后,思想和制度创新共同推动着国家“大战略”的创新协同,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经济发展的安全稳定性,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 韩国仇恨政治:表现、原因与影响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7-17

    摘要:仇恨政治是韩国政治的癌症,是理解韩国政治的金钥匙,韩国的仇恨政治不仅具有对抗性民主国家政治极化的普遍特征,更呈现出其独有特质。仇恨政治弥漫于韩国政治的每一个细胞,不仅政党之间的政治对立愈来愈严重,政党恶斗不止,而且整个韩国社会的政治分裂趋势也愈加明显,民众极端的政治表达现象层出不穷。韩国仇恨的原因极其多元化,既有“恨文化与兴尽文化”的文化基因,又有国民性缺陷自带的心理诱因;既有内嵌仇恨政治成分的政治体制的制度原因,也有社会矛盾高度政治化的社会根源。仇恨政治贻害无穷,让韩国两派政治势力不仅没有精力解决国内矛盾,也无法理性处理与邻国关系问题,无法摆脱棋子的命运,更无法改良有缺陷的国民性,找不到破解内卷的方法,更难找到国家发展的准确定位。

  • 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背景、科学内涵与落实路径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7-10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全球安全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安全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安全形势变化、促进世界和平稳定贡献的中国方案。当前,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大国之间信任严重缺失,各种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而现有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为此,国际社会亟需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径来引领全球安全治理,切实解决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安全难题。全球安全倡议以“六个坚持”为核心要义,兼具理念指导性与实践操作性,系统回答了在新形势下实现世界和平应秉持的指导理念、基本前提、根本遵循、重要原则等问题。这一重大倡议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国外交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国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洞悉,为推动建立安定有序的美好世界指明了方向。全球安全倡议提出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积极响应。为推动落实这一倡议,中国应积极推动大国对话与合作,确保大国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秉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权威: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协同推进全球安全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积极利用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加大对周边国家的安全援助力度,为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打造样板工程。

  • 技术市场竞争与美国的技术安全化选择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技术市场竞争正成为大国技术竞争中最复杂、最重要和最突出的表现形式。作为霸权国,美国有着以不对称权力优势干预技术市场、重塑技术产业链的政治惯性,市场竞争与权力优势是美国技术安全化的动力追求与能力支撑。美国将技术与安全议题相联结,不仅能够挣脱现有规则与制度的束缚、阻断竞争国既有的技术扩散趋势,还可以动员和捆绑其他国家共同行动,达到最大化控制他国市场选择、保有和扩张国家市场份额的目的。因此,无论是美日半导体技术之争,还是在中美5G技术之争中,当处于崛起状态的竞争国使美国倍感技术市场竞争压力时,美国都以技术安全化手段,在国家和全球的技术市场选择中不断渗透意识形态与安全逻辑,动态持续对目标国进行安全化的塑造与打击。作为当下美国技术安全化主要的目标国,中国需要以更灵活的技术策略应对美国的技术安全化陷阱,从市场拓展、自主创新、企业管理和话语权提升等多方面对美国可能采取的安全化市场打击与压缩的行为作出应对。

  • 美国关键矿产安全的脆弱性识别与韧性操作逻辑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关键矿产安全是满足国防工业基础建设、助推清洁能源产业转型以及实现诸多高新技术研发与落地等国家安全需要的核心要素。供应链的安全则是关键矿产安全的核心,而生产与开发能力、回收技术发展、地缘政治竞争等因素皆会影响供应链的稳定性。存在严重对外依赖的现实使得美国为摆脱关键矿产安全的脆弱性,开始追求关键矿产的安全韧性。但在全球实力和地位相对下降的背景下,美国将地缘政治竞争视为影响供应安全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美国在关键矿产安全领域表现出双重叙事:一方面,美国秉持生存叙事,力图通过减少关键矿产供应链的脆弱性,增强韧性,以保障国家安全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美国又主张权力叙事,将关键矿产安全韧性视为操作工具,以谋求全球控制和主导地位。在双重叙事的交织下,美国通过政治化关键矿产评估、构建排他性供应链等策略,意图在国际舞台上塑造有利于己的格局。而此种刻意制造安全焦虑、拉动“小圈子”、分割全球发展力量的举措给全球安全韧性带来严重冲击,威胁全人类的福祉,中国要高度警觉其进一步的举措,并积极进行应对。

  • 绿色议题联盟与复合安全化实践:美国关键矿产联盟的构建逻辑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随着碳中和共识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主流认知,关键矿产作为支撑清洁能源转型的核心要素,对一国在世界低碳秩序转型中能否获得绿色竞争优势具有重要影响。面对中国等新兴大国的绿色崛起,美国对本国在关键矿产供应上的结构性劣势产生了浓重的霸权焦虑和不安全感。为此,美国选择对传统联盟体系进行调整,试图通过构建绿色议题联盟重塑对竞争对手的战略优势。为了解决联盟调整过程中的合法性约束和政策性约束,美国开启了复合安全化实践。其中,美国的安全化话语实践框定了联盟调整的合法性问题,针对国内民众和外部盟友塑造了关键矿产领域的不安全感,明确了议题联盟需要对抗的目标和具体做法。美国的安全化政策实践则在话语实践的基础上推动了与外部盟友之间在关键矿产问题上的政策协调,在双边和多边层面建立了一系列相互嵌套、兼顾多方位需求的合作机制。安全化话语实践和安全化政策实践相互交织,推动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关键矿产联盟不断成形。然而,美国关键矿产联盟在理念、分歧管理和资源支撑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其效力难以达到美国政府的预期。

  •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中国周边安全合作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中国总体国家安全的实现,不仅需要加强国内安全治理,也需要重视国际安全合作。周边地区对于中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践行的首要外部区域。十年来,中国积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等多领域与周边国家加强合作,谋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纵观中国与周边国家安全合作的历程,呈现出以下特点:统筹安全与发展、协调推进各领域安全、尊重差异与各有侧重、战略谋划与务实推进相结合。中国在周边地区积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可以更好地维护主权、安全、发展核心利益,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和推动周边安全共同体建设。但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周边地区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安全互信不足、泛安全化、系统效应受限等局限,需要中国与周边国家基于“求同存异”原则,循序渐进地推进周边安全共同体的构建。

  • “一带一路”、中间地带与美国对华战略博弈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基于争夺国际中间地带的地缘战略传统,美国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对华战略博弈的重要场域。自中国提出并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美国政府的反应策略可以划分为战略意图警惕、少边主义阻断和多边制度竞争三个阶段。美国对华竞争策略的演变逻辑集中表现为愈发强调争夺中间地带国家的重要性,以谋取第三方支持作为其“竞赢”中国的战略工具。美国对中国及其“一带一路”倡议的负面战略评估,以及美国国内外对华共识凝聚力的上升,为其对华竞争手段赋予了承诺扩大化、议题安全化和策略明晰化的特质。美方的举措破坏了国际多边合作机制的现有框架,也在美国社会层面扰乱了舆论生态和决策环境,加剧了国际安全环境中的不可控风险。跟踪分析美国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中间地带展开的竞争举措,不仅能够理解中美关系的演变轨迹与发展趋势,也要求中国通过战略研判、意图传递与制度对接等路径予以应对。

  • 理解当代中国的安全哲学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安全主体在安全政治中的思维逻辑和行为方式,可以抽象出其所信奉的安全哲学。以当代中国的安全哲学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基于自身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战略判断,中国提出与之相匹配和呼应的新安全观,并且分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以及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两个阶段。同时,中国所主张的新安全观与旧安全观在政治基础、安全结构、安全战略、争端因应、和平保障五个方面形成鲜明对比。以此为线索,当代中国安全哲学的具体内涵可以被理解和概括为一体安全、兼容安全和发展安全,倡导树立忧患意识与发扬斗争精神。当然,当代中国的安全哲学还面临包括启动成本、维持成本和机会成本在内的成本问题,包括不对称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在内的行动问题,以及包括安全感问题、实践转化及其效力问题和他者问题在内的竞争力问题等现实困境和理论困难,这也是当代中国的安全外交需要作答和完成的理论命题与实践课题。

  • 我国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理论品格、 实践展开和体系建构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提交时间: 2024-06-21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经历了一个提出、发展、强化的阶段过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需要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的指导,党和国家也充分认识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性。通过对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进行文本分析,有助于对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和任务、原则、实施手段等因素形成统一认识。我国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有植根于悠久传统战略文化的理论品格,并由于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优秀的理论品格,在实践展开中有效解决了威胁和损害我国国家利益的国家安全事件。因此,我国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建构可以在提高透明度、提升系统性、强化监督、重视文化安全、关注全球等方面予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