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美国散居外交的行为体间关系的类型分析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肇庆学院学报》

    摘要:通过对散居外交中以美国国务院为代表的外交部门与散居社群间形成的多种组织间关系的比较分析,为散居外交的概念化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根据资源依赖程度和性质上的不同,将美国与散居的组织间关系分为斡旋咨询、依从、游说和公私伙伴四种。美国散居外交是将散居社群的意见纳入相关外交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加强和深化美国与世界各地外交关系的重要方式。

  • 延伸——即时威慑理论:历史案例与当下意义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摘要:延伸——即时威慑是较为独特的一种威慑类型,指在盟友即将遭到对手攻击时,威慑发动方保护盟友免遭攻击之努力。其主要实施手段为密集释放威慑信号,迅速推进前沿部署巩固军力优势,并伴以灵活讨价还价和政治解决的尝试。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和美国对华战略打压升级背景下,延伸-即时威慑可能成为美国介入台海危机的主要战略方式。本文从延伸-即时威慑概念机理、历史案例入手,分析美国对华威慑战略的走向及可能效应,以此为全面应对美国对华战略施压、塑造未来地区安全形势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 美国印太复合联盟的构建及影响评析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摘要:联盟是美国“印太战略”的关键支柱。随着美国国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拜登政府着眼于构建印太复合联盟。印太复合联盟综合了联盟和同盟的属性,包含联盟构成圈层化、联盟议程多元化、联盟目标制衡化和联盟基础弹性化四个维度。印太复合联盟的产生主要基于分担霸权护持成本、发挥盟友主动性、重塑联盟关系和减少地区国家对“印太战略”的抵触等考量。印太复合联盟以美日韩印澳和欧洲主要盟友为“内核”,东南亚和南亚中小国家为“中间地带”,太平洋岛国为“外围”,综合了安全、经济和地区治理议题,借助议题合作的方式制衡中国,在所谓“民主”价值观下突出意识形态弹性化。美国构建的复合联盟导致印太地区内出现功能相似但成员相异的“平行体系”加剧地区阵营化态势,还使地区公共产品俱乐部化,甚至与地区国家的需求出现错位,并引发治理冗余和治理失衡并存的现象,削弱了地区国家的获益前景。

  • 美国干涉话语体系的新发展——关于美国介入叙利亚冲突之话语实践的分析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摘要:叙利亚冲突的演进与美国的干涉密不可分,实际上美国早就成为此场冲突的重要一方。受主权原则及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等的限制,美国不得不为自己本质上完全非法的一系列对叙干涉活动提供规范性依据。但是美国原有的相关干涉话语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对叙干涉的需要,因此美国对其进行了更新发展。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亲民主干涉”话语体系的发展、“境外武力打击非国家行为体”话语体系的发展、“人道主义干涉”话语体系的发展。在叙利亚冲突背景下,美国发展上述三类话语体系的路径,分别是重构“合法政府”话语、重构“自卫”话语、构建禁化武新话语。美国对三类干涉话语体系的发展,本质上都是对其霸权逻辑的翻新,其中国际负面影响最大的是“亲民主干涉”话语体系的发展,另外两个方面则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亲民主干涉”活动及其话语体系的发展。

  • 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中的国家自主性——基于美国经济制裁案例的研究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摘要:一国的国家安全,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建设实践上,其核心内涵或目标应该是使该国最主要政治决策力量具有决策上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构成了国家自主性的主要内涵。从理论上讲,这种决策自主性,不仅体现在对国内事务上,也体现在对国外事务上,主要指该国的最主要决策力量(不完全等同于现任执政者)所具有的可以作出让本国家或民族得以长期存续和发展而不被内外力量打断的英明决策的能力,其暗含的基础性条件是该国的最主要决策力量在制度上、物质上或合法性上得到了一定的支持或支撑。从实践上讲,对当代遭受外来经济制裁的国家进行案例研究可以发现,同等条件下,被制裁国家的决策自主性能力,往往是影响经济制裁效果,进而影响该国国家安全建设成效的决定因素,这在与发展核武器相关的经济制裁案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能否在政治制度上得到持续的和更高的支持,并满足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和获取合法性上民众的普遍支持,将决定一国国家自主性能力的高低,进而决定该国的国家安全成效的多寡。该研究对于广大发展中世界的国家安全建设具有较大和普遍的启示价值。

  • 国际关系演变的技术政治解释——以美国对华技术博弈为分析视角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摘要:传统国际关系研究常常忽视技术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影响,仅将技术看作是经济和军事的天然附属。历经数十年的高速发展,技术特别是颠覆性技术深刻嵌入社会政治经济各领域,技术的“杠杆和重塑作用”不断增强,进而重构全球技术竞争模式,引发国际关系的深层次演变。当下,技术竞争呈现出参与门槛高、竞争对抗意识浓、产业链和价值链战略地位空前突出等特点。同时,新技术本身所呈现的颠覆性、快速迭代性和涌现性等特征愈发受到关注。美国对华在新技术领域的“切割和封锁”策略,在瓦解全球技术共享生态的同时,迫使技术竞争的双方主动和被动地进入更激烈的博弈状态,导致全球治理出现新难题,进而给国际关系与国际秩序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 大变局之下的世界秩序:范式之变?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摘要:国际社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术界对这场变局的根源探讨众说摘 要纷纭竞争和对抗意识所取代,从而导致时代巨变。未来世界主的前景取决于国际社会了大变局的根源在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权力结构的变迁,使处于该体系的核心力量通过作为其“上层建筑”的现代国际关系体系,部分抛弃自由主义而试图阻止体系内的权力变迁的持续,尤其表现为基于主权原则的开放交流日益被保护主义和大国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和对抗意识所取代,从而导致时代巨变。未来世界秩序的前景取决于国际社会的共同选择。为结束国际社会大变局带来的混乱并重构一个更为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全球南方将承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通过非激进主义的方式改造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所依赖的新殖民主义,并促进开放性主权原则的发展。

  • 大趋势与小周期作用下的中美关系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15 合作期刊: 《国际问题研究》

    摘要:当下中美关系的演变既受到大趋势的影响,又受到小周期的作用。从2023下半年开始,中美关系进入一个以加强对话与交流、谋求稳定与缓和为特征的小周期。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出现小幅调整,加强接触和交往,在经贸问题上采取较为务实的态度,调整对华政策定位;中国对美政策在坚持斗争的同时,也根据形势变化引导与塑造美国对华政策。旧金山元首会晤对推动两国关系的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确立了构建稳定、健康、可持续中美关系的阶段性目标,并在管控分歧的基础上推动合作重返双边关系议程,有助于界定中美博弈的边界。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取决于美国能否务实确定其对华政策的目标,及在经贸与安全领域对华竞争的合理边界。中国处理对美关系,既要立足大趋势,又要用好小周期。

  • 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与左翼政党发展挑战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09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欧洲政治正处于传统政党和新兴政党力量消长、政党和社会互动关系调整的动荡变革期。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情况表明,中右翼党团和中左翼党团主导优势继续减弱,中间派缓冲力量明显萎缩,政党格局碎片化更加明显。与支持率企稳回升的中右翼政党和持续攀升的极右翼政党相比,左翼政党整体跌势放缓、分化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选民支持基础脆弱、民粹主义持续冲击等因素制约了欧洲左翼政党的理念创新和力量提升。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政治生态持续分化、政治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欧洲左翼政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将长期存在。

  • 传统“契约秩序”逐步失效:欧洲右翼民粹政党崛起的社会根源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09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近年来,欧洲社会整体右转趋势明显,右翼民粹政党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欧洲的政治生态,乃至重塑部分国家的政治格局。右翼民粹力量崛起有着复杂的社会根源: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困顿丛生助长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这给迎合民族主义的右翼民粹政党创造了机遇;移民难民与安全问题持续发酵导致民意右倾,在流动性增强的“开放社会”中有关身份认同与国家社会安全的焦虑日益加重,为右翼民粹政党发展提供了条件;代议制民主治理赤字加剧民众对传统政治精英的不满、欧盟对各国主权的剥夺与干涉等成为右翼民粹政党在政治选举中赢取选票的有利因素。作为欧洲政治格局的一支重要力量,右翼民粹政党的崛起或将持续推动欧洲“社会契约”的重塑。

  • 悲观叙事与政治右转:欧洲议会党团政治的演变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09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在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中,关于欧洲的传统乐观主义叙事让位于民族主义和疑欧主义叙事。从选举结果来看,尽管传统主流政治力量仍然维持多数地位,基本把控了欧洲政治大局,但由于中间派欧洲自由民主联盟以及绿党力量下降,其控场能力已经大为减弱;极右翼民粹主义力量大幅增强,推动欧洲政治格局持续右转。极右翼力量的增强可能导致欧洲社会政治议程发生转变、欧盟成员国政局动荡、欧洲一体化不确定性增加,并影响欧盟的移民、环境和安全政策。伴随欧洲政治右转和国际格局演变,欧盟将更加关注地缘政治竞争和经济安全。

  • 全球安全赤字治理与中国的担当作为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01 合作期刊: 《国际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安全赤字加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当前的全球安全赤字主要表现为地缘政治分裂与军事冲突长期存在、经济安全赤字的影响范围扩大、社会安全风险持续上升、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叠加。这些安全赤字的演进发展,重要原因在于全球安全风险挑战复杂交织、全球发展失衡加剧、全球共同安全观念缺失、全球有效安全制度缺位、全球安全治理领导力缺乏等。由于全球化时代全球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全球安全赤字的内涵更加复杂多变,领域更加广泛多元,时空范围更加扩散。面对全球安全治理的严峻形势,中国积极提出全球安全治理的新理念新倡议新主张,努力加强观念型、制度型和器物型全球安全治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实际行动为破解全球安全赤字、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 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内涵、逻辑及时代意义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8-01 合作期刊: 《国际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来,在逆全球化潮流的持续冲击下,全球化进程面临停滞甚至倒退的压力,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面临分裂和碎片化风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考和把握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基础上,提出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主张,赋予经济全球化普惠、包容、开放、共赢等价值内涵,体现了必然性逻辑、对立统一规律、实践第一性逻辑等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和方法。该主张为引领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为解决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复杂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代表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最新充实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最新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 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政策内涵与实践路径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7-29 合作期刊: 《国际问题研究》

    摘要:海洋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要地。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总目标,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根本任务,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坚强保证。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因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海洋治理的挑战,服务海洋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海洋领域的创新发展,相关思想、理念和政策是中国海洋领域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和平解决争端、管控危机风险、深化对话合作、引领全球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

  • 新时代中国的国际秩序观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7-29 合作期刊: 《国际问题研究》

    摘要:新时代中国的国际秩序观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及党中央关于加强涉外法治建设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在“四大支柱”之上,以多边主义为思想基础,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法为法律依据,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为治理机制,以坚持文明多样性为价值观。当前,美国等国家对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现行国际秩序和国际法构成严峻挑战,维护多边主义国际秩序任重道远。展望未来,我们需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打造一个“升级版”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

  •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视域下的全球生态治理:特点、动因和行动原则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7-28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全球生态治理面临着生态危机升级、国际制度建设和全球治理进程的客观条件变化,历经冷战时期的两大阵营对抗、后冷战时期的国际环境制度基础建立和新世纪全球治理进程的历史演进。从国际关系视角来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视域下的全球生态治理进程体现了主权国家间的合作与竞争、国际沟通协商机制化、以国际法为基础、包容性和代表性、人道主义等基本特点,受到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历史责任不同等动因的影响。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需要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体现了主权平等、沟通协商、法治正义、开放包容和人道主义的全球生态治理原则。 

  • 区域国别学的自主性构建:以英美俄早期区域国别研究为例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7-26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摘要:区域国别学的自主性构建是各国区域国别学发展的必经阶段,社会需求逻辑和学术逻辑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社会自主性和知识自主性是英美俄三国早期区域国别研究发展为区域国别学的基础与条件。英美俄分别在殖民利益和保守主义政治传统、外交转向与实用主义政治思想、国家建设和重大政治变革的影响下,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国别研究的学术规范,其研究旨趣、研究导向、学科体制与此后形成的区域国别学一脉相承。借鉴并超越英美俄早期区域国别研究中自主性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国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中国独立自主的学科建设三大目标中寻找自主性发展方向与独特路径。

  • 美国新能源产业链“去中国化”研究:政策逻辑与影响评估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7-08

    摘要:为应对日益剧烈的大国竞争,美国产业政策日渐回归。拜登政府的新能源产业链政策呈现“去中国化”态势,试图通过一系列战略、法案达成兼具打压中国和增强自身产业链的目标。通过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国际能源署GEC模型数据,并综合对光伏产业领域企业个案的走访调研,本文认为,美国在新能源产业政策领域的“去中国化”措施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既存和短期影响均有限,但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仍然面临日益增长的国际压力和中长期风险。

  • 谁在关注台湾——美国第 117 届国会众议院关键议员涉台提案行为动因研究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7-07

    摘要: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的关键敏感议题。长期以来,某些美国国会议员通过提案等方式炒作台湾问题,扰乱了两国关系和台海局势。为进一步探究国会议员提出涉台议案的行为逻辑,本文选择第117届美国国会众议院涉台提案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议员涉台提案的有向网络。通过PageRank算法以及凝聚子群分析识别出涉台关键议员群体,并尝试利用层次分析法剖析了议员涉台行为的特征。本文发现,在个人属性层面,共和党籍、亚裔身份更容易导致议员在涉台提案上更为活跃;在选区社会属性层面,亚裔选民比例、拉美裔选民比例较高选区的议员,更易参与涉台提案;在国会权力结构层面,参与台湾连线、外交事务委员会、科学、太空与技术委员会、小企业委员会、国土安全委员会的议员更易参与涉台提案。

  • 俄乌冲突背景下全球安全治理困境及其破解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提交时间: 2024-07-05

    摘要:俄乌冲突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为严重的全球安全危机,强烈冲击了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美国主导的北约持续东扩和乌克兰加速倒向西方,加剧了欧洲地缘政治博弈和安全环境的恶化,最终形成了强度高、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俄乌冲突,导致全球安全治理的需求急剧增加。与此同时,俄乌冲突更加凸显了全球安全治理理念滞后、组织权威性下降和机制运行失常,加上大国权力竞争加剧、世界各国安全利益加速分化、全球安全治理共识削弱,致使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失灵,因而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变革变得更加迫切。因此,世界各国需要共同推动全球安全治理理念创新、完善全球安全治理组织网络、建立更为全面和有深度的全球安全治理机制,确保俄乌冲突可控和维护世界整体和平稳定;通过不断增强全球安全治理共识、实现全球安全治理中的权力和利益分配均衡,促进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的自我优化,以适应俄乌冲突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