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农户增收:水平测度及实证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样本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10

    摘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能助力农户增收的重要着力点。本文基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特殊性内涵,从替代性要素与协同性要素两方面构建了农业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利用2009-2022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面板数据测度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探讨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户增收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时间演变上看,长江经济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稳步增长但发展差距逐步扩大,主要制约因素为农业生产组织管理智能化。从空间分布上看,地区间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分层集聚效应,但同样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打破信息壁垒、提升要素生产率与提高农村创业水平促进农户增收。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缩小了农户收入差距,抑制了粮食主销区农户增收,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建议打造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增长极建立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农业稳定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城乡信息要素流动提升农业要素生产率,探索“教研农”结合的农业新质发展新模式。

  • 数字赋能西南边境地区返乡创业帮扶的影响机理、现实问题与实践进路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7-10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返乡创业是西南边境地区由“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的重要方式。通过数字赋能提升西南边境地区返乡创业帮扶的整体效能,是该区域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有效路径之一。结合数字技术的特殊属性,返乡创业的多元特征及西南边境地区的独特区位,剖析数字赋能对西南边境地区返乡创业帮扶的影响机理,发现数字赋能创业活动的结构效应促进了西南边境地区返乡创业帮扶的边界扩展,数字赋能开放合作的共享效应促进了西南边境地区返乡创业帮扶的资源整合,数字赋能多元领域的协同效应促进了西南边境地区返乡创业帮扶的权力重塑,数字赋能技术融合的创新效应促进了西南边境地区返乡创业帮扶的柔性运行。同时数字赋能在西南边境地区返乡创业帮扶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基础与要素需求的落差、人才问题与数字帮扶应用与创新的矛盾、西南边境特殊区位与数字赋能返乡创业帮扶的协调等现实问题研究认为,应加强政策引领,促进要素流入,为数字赋能返乡创业帮扶提供保障:完善人才机制推进数字人才与数字赋能返乡创业帮扶的有效衔接:对接优势资源,通过边境特色嵌入实现返乡创业帮扶的成效增值等策略。

  • 乡村振兴背景下考察“农房改造”政策对农民福利的影响——基于苏北五市的实地调研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7-07

    摘要:本研究深入分析了苏北五市实施的"农房改造"政策,旨在讨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福利水平的变化。研究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了包含六个关键维度的农民福利评估体系,并选取中国农村社区改造的试点地区——江苏省苏北五市作为实证分析案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测量农民福利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农房改造政策显著提升了农户家庭的福利水平,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该政策的福利提升作用更加突出。此外,研究发现农房改造政策对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农户家庭福利水平都有提升作用。基于此,本文建议在农房改造政策中要坚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同时加快完善配套措施,提高村民政治参与度,提高农民福利水平。

  • 数字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农业产业链与人力资本视角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7-07

    摘要:文章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搭建了数字经济与农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并利用实地调研走访所得的一手数据,通过Logit回归与案例分析的方式,实证了数字经济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1)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发展;(2)部分农户对数字化技术的利用效率较低,可能导致数字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抑制农业发展;(3)部分农村地区的数字化程度仍不够高。文章紧密结合社会现状,为研究数字经济驱动下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实证依据,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城乡融合空间形态视域下乡村土地利用优化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7-04

    摘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话题,破除城乡二元空间的秩序失衡的局面,从空间形态上为体制机制的健全建立扫除障碍日渐提上议程。成都市战旗村为代表的“中心村”作为城乡融合空间载体上土地优化利用的成功案例,在土地利用模式创新方面具有突出表现。通过深入挖掘战旗村在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与先进之处,本文聚焦城乡融合的空间形态特征与空间重构过程,明确了战旗村作为空间载体的发展策略,并为其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指明了可行性建议。

  • 我国农业营养土经营主体融资困境分析与对策建议发表论文版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9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营养土经营主体发展迅速,但各种制约农业营养土经营主体发展的问题依旧很多,如项目规划不合理、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资金融通途径单一,更是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风险性等特点,使其资金融通仍旧过于困难,严重制约农业发展,本文以综合的农业营养土经营主体为研究主体,探究在农业发展所产生的必要问题下,来分析自身原因,如何去进一步打破农业融资困境,促进农村以新型农业主体为中心的农村发展。在现有农业企业的发展趋势下,充分认知农业发展体系的漏洞,借鉴成熟经验,提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对策,得以来提升我国农业营养土经营主体融资经营能力。

  • 山东省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调研分析——以山东省八市八县为例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9

    摘要: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作为国家的根本,其现代化、专业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其中,高素质农民的培育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农业发展的质量。因此,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根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年度调研工作安排,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共同研究决定,联合开展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研究。团队在2022年8月跟随联合调研,围绕济南市长清区、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德州市陵城区等代表先进培育模式的八个地市区县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对有效回收的6847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团队掌握了各地市的先进培育模式。从全国范围来看,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实地教学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发现目前由于地区差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当今我国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优化提供一定的有效路径和合理化建议。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机理与困境突破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6-25

    摘要:数字技术正加速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化转型,成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典型模式,系统剖析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逻辑规律。通过对比分析3个农业产业园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产业融合成效,本文提出生产链数字融合模式、运营链数字融合模式与产业集群价值链数字融合模式,并凝练出各种模式的特征属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厘清了数字科技场景渗透赋能产业链纵向延伸、数字网络信息传播赋能农业多功能拓展和数据要素整合赋能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为园区数字化转型驱动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但园区数字化转型驱动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仍亟待突破产业链纵向延伸不够、数字营销手段单一、多业态融合数字技术含量不高的困境。据此,本文提出农业产业园在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过程中要从强化数字要素保障、创新数字网络价值链转型、加快数字技术场景应用渗透等方面实现突破,使数字技术更好的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本研究为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园数字化转型、健全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体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也为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 缩小的影响:机制与效应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1

    摘要: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基于农业增收及非农收入提高视角,采用 2011—2022 年中国 27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呈“倒 U 型”态势,目前中国已跨越“倒 U 型”拐点,数字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红利显现。分区域来看,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数字经济发展对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缩减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助力增收和提高非农收入是数字经济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具有调节作用。因此,巩固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信息认知和应用能力与纵深推广农村普惠金融技术是数字经济赋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 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1

    摘要: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保障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基于熵值法,对 2012—2020 年长三角地区 41 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采用最小二乘法(OLS)模型探究长三角地区城乡间的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及城市偏向政策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衡,城乡深度融合地区多为经济发达城市,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低。全局上看,长三角地区人力、资金、产业要素的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最显著,其中人力和资金要素流动产生的驱动作用为正,产业要素流动的影响为负。城市偏向政策在要素流动影响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抑制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

  • 中国家庭农场发展: 现实呼唤、松江实践、方略抉择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1

    摘要: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家庭经营为内核,以适度经营规模为特征,既继承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家庭经营的优点,又扬弃了土地小规模家庭经营的缺陷。松江发展家庭农场的实践表明,家庭农场是实现三权分置的有效载体,家庭农场组织和制度的创新,有助于中国农业实现由传统兼业小农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为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坚持家庭农场家庭经营原则、强化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选择;把握好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的“度”、不搞“一刀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土地流转、为家庭农场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条件;明确政府定位、做到“在位”不“越位”。

  • “双碳”目标下农户兼业与农村 生活能源消费转型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1

    摘要: 促进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对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以及“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 2022 年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户兼业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有显著促进作用,推动农村能源消费结构逐渐由以生物质能源为主向以商品能源为主转变。进一步机制分析显示,农户兼业通过提升家庭收入及优化收入结构、土地资本挤出、人力资本挤出和生态自觉性提升促进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此外,农户兼业促进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存在代际、兼业地区和行业差异。因此,提出进一步破除城乡资源流动壁垒,完善农民工省外流动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农户生态自觉性;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民收入量、质提升的对策建议。

  • 健全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 补偿机制的新思路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1

    摘要: 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政府在战略上高度重视主产区利益补偿问题。当前,我国粮食产业面临产销区粮食供需矛盾加剧、经济发展差距加大、种粮收益不稳、主产区资源和环境压力激增等诸多压力与挑战,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创新补偿思路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因此,在进一步拓展了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利益补偿的新思路,要以公平、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各区域的共同富裕为导向,形成多维度补偿机制。在纵向上,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利益补偿机制,提高补偿资金使用效能,在横向上,制定各区域责任分担机制,积极探索新型产销区协作关系,建立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此外,还要综合考虑主产区发展的显性和隐性损失,通过做好用地文章、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建立粮食生态补偿机制等途径弥补主产区经济发展的机会成本和粮食生产的资源消耗。

  • 绿色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 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1

    摘要: “双碳”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选择。绿色金融作为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为农业绿色转型升级不断赋能。因此,研究绿色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 2011—2020 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构建绿色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进而应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检验绿色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绿色科技在绿色金融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中起到中介效应;绿色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不仅存在区域和维度异质性,而且具有依赖于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据此,应从健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引领、推动绿色金融差异化发展、灵活制定环境规制政策等方面入手,提升绿色金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效果。

  •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农业新型合作化: 历史演变、现实驱动及未来趋势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1

    摘要: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升组织化程度,但又不能重复过去的老路,而要走农业新型合作化道路。在对农业合作化演变的历史逻辑进行梳理后,分析了中国开展农业新型合作化的发展基础与现实驱动,提出农业新型合作化可以成为多主体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突破口。研究认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并与“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融合发展,“三社融合”“农合联”等创新模式将逐步推广,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是未来发展趋势。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完善合作经济和集体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各地区应根据发展阶段稳慎推进农业新型合作化,并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 内涵及其实现路径探讨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1

    摘要: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具有极强的时代特色和阶段特征。在新发展阶段,厘清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要遵循整体性、协同性、可持续性和可借鉴性的原则,将农业农村现代化概括为立足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以实现“物”的现代化为主线,以推进“人”的现代化为核心,以提升“乡村治理”的现代化为突破口,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相互促进、统筹联动,并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的一种状态。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应准确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以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为出发点,走好城乡共同繁荣之路、绿色发展之路、农村善治之路,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为世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

  •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战略内涵、 现实制约与突破路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1

    摘要: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粮食安全的新思考和再部署。“全方位”是方式方法,“根基”是重要性,只有做到“全方位”才能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基于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粮食安全保障取得辉煌成就。但依然存在高标准农田基础不牢、关键核心技术待突破、支持政策力度不足与党政同责考核不明晰等问题。未来应以“地、技、利、义”为着眼点,通过构建大食物观、加强耕地保护利用、加快农业科技装备创新研发、加快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等,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切实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 数字经济发展对涉农企业 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1 合作期刊: 《农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推动涉农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以 2011—2020 年沪深两市 A 股涉农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理论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涉农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机理,实证检验两者间关系并分析影响路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可有效促进涉农企业创新投入,主要通过提高风险承担能力以及增强产品市场竞争来影响涉农企业创新投入;数字经济发展对涉农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存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生命周期的异质性。基于此,提出各级政府应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并实施差异化发展政策,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对涉农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同时涉农企业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以及区块链等科技产品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提高创新投入强度。

  • 多重制度逻辑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 治理机制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1

    摘要: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微观经济基础。新时代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构建长效治理机制,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基于制度逻辑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以农业农村部第三批 16 个乡村治理典型示范县为案例对象,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治理模式展开分析,深入探讨了多重制度逻辑共存前提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的几种有效机制及其内涵,并对每种机制的应用场景进行案例验证检视,进而提出进一步夯实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的基层组织,推动村规民约与乡村社会网络融合互嵌,以及加快构建多主体共治共建共享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新格局的政策建议。

  • 合作经济组织何以促进乡村共同富裕* ——基于对浙江省“三位一体”农合联的考察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1

    摘要: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浙江省“三位一体”农合联是合作经济组织的地域新形态,内含着习近平总书记“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重要论述,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更好适应了分散农户对接大市场的现实需求,有利于促进农民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在价值功能上,浙江省“三位一体”农合联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分配均等化和服务普惠化。在实践路径上,浙江省“三位一体”农合联通过服务带共富、合作带共富、改革带共富、数字带共富以及融合带共富等路径,优化了乡村资源供给、提高了农民组织程度、提升了农民共富能力。新阶段,浙江省“三位一体”农合联应加快构建完备的为农服务体系,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升平台资源承接整合能力,形成乡村共富主体广泛参与和集体行动,扎实推进乡村共同富裕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