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2-02
摘要:《每周评论》是五四时期颇有影响力的刊物。陈独秀主编下的《每周评论》与《新青年》等进步报刊相互呼应,积极讨论时事,与各类宣扬新文化、传播新思潮的报刊通过交换广告等方式互动,彼此推介;通过日常转载和特别附录凝聚舆论力量,为新文化阵营寻求更广泛的支持;通过日常评论参与社会重大事件,及时向读者呈现社会热点。《每周评论》的创办,是五四运动前后知识分子参与塑造独立于政府权力以外公共舆论空间的重要尝试,构成了新文化舆论空间的重要部分。对《每周评论》与这一时期其他报刊互动的研究,呈现了民主与科学历史潮流下更为丰富的历史面向。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提交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迭代,突变式的技术涌现加速了社会时间的脱域以及空间结构的转型,也反过来促发学界关于媒介、社会和文化关系的重新思考,延展了媒介理论的生命力。 媒介化与中介化的理论概念,及其理论在地性的对话与实践,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场域和研究视角,弥合技术与社会文化在讨论上的断裂,使得研究者在二元对立中找到一种新的居间性逻辑。 本文借助新的范式建构分析框架,主要从范式修复、范式建构和范式再思的视角,尝试比较中介化与媒介化这两种理论范式和研究取向,将理论范式放置于历时性的流变,以及当下的社会与智能化媒介实践中,在人类主体作为“行动者”以及“互动者”,以及媒介技术“被看作”行动者或者“已经成为”社会行动者的多重社会角色框架映照下,媒介化与中介化理论范式如何适应社会变革;在智能化媒介实践中,拓展理论深度与应用广度,从而分析新媒介时空场域下理论范式的修复与发展,拓宽范式的经纬,探讨现实理论发展与人类发展和在世实践的映照,以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与智能媒介技术的新型互动。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提交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县级融媒体是媒介化治理的重要媒介,也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主体。县级融媒体具有超媒体平台的属性,是连接多元治理主体、聚合多种治理要素的连接性平台,其参与乡村治理的基本逻辑是服务型参与。 县级融媒体可基于“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 构建其参与乡村治理的服务创新四维度链路,其中,新服务概念是“超媒体概念”,新顾客界面是“ 可及性界面”,新服务传递系统是“ 嵌入式治理系统”,技术选择是“多元主体协同式数字技术架构”。基于该链路,县级融媒体可以打造乡村信息服务、政务服务、商务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生活服务的服务闭环系统,助推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乡村治理现代化能力的提升,构建乡村媒介化治理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
分类: 新闻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30
摘要:福建平潭蓝眼泪因其特有的浪漫成为网红景观。围绕小红书平台,青年游客追“泪”过程中形成了“追景共同体”。游客凝视和符号制造下,“追景共同体”在提高对蓝眼泪的期待值之际也会形成对蓝眼泪的“祛魅”。追“泪”过程中的沉浸和氛围感染,促进了积极情绪的扩散,而体验的缺失及碎片化的情绪则营造了“情绪茧房”。在情绪积淀期,视频、图片是“情绪相册”的载体,对景观的追忆将自我引导入相似的“情绪轨道”,在后续的“追景”中迸发更强大的参与感。在情绪传播和在地文化的结合下,景观、用户、平台、城市由此形成共联。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30
摘要:绿色转型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纽带效应
分类: 新闻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摘要:在数字媒介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媒介全面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使人类社会加速进入到万物皆媒的“数字媒介时代”。一定意义上来说,数字媒介时代的传播也是一种视觉化的传播。在数字媒介时代,数字媒介正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实现有机融合,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传播成果。然而,在数字媒介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却面临着“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化”“国内社会思想多元化”“个人意识结构失衡化”“主流媒体传播理念落后、传播手段单一”等诸多困境。在此社会背景下,全面总结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的成功经验,系统梳理当前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的现实困境,并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转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理念,注重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性化传播、改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话语方式,加强视觉化传播技术运用、丰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手段等方面探索当前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的实现路径,有助于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视觉化传播效果以及人民群众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从而为数字媒介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的路径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拉丁美洲国家于19世纪四十年代初就建立了自由贸易园区,积极从事加工、包装、仓储、转运等工作,对拉丁美洲国家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加速工业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哥伦比亚为近六十年来拉美国家中经济发展较稳定的国家之一,早在1958年就建立了自由贸易园区。因此,研究哥伦比亚自由贸易园区建设发展,对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自贸试验区等特殊经济区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推动民族工作和群众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主线。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回族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通过保障回族群众的政治权利,构筑中华民族政治互信共同体;改善回族群众的经济状况,构筑中华民族经济互惠共同体;重视回族文化习俗和教育,构筑中华民族文化互融共同体;发展同回族群众的统一战线,构筑中华民族命运互联共同体。这些举措不仅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回族群众的广泛拥护,有效促进了回族群众的解放,而且调动了回族群众参与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凝聚了建立新中国的磅礴力量,为新时代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借鉴。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得益于族际交往关系的普遍化,因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有机统一的关系。各民族同胞通过更为广泛的交往实践活动,不仅使各民族间血脉相通、骨肉相连的亲缘关系更为密切,也强化了彼此在物质领域与情感领域中共同性要素的沉淀,从而使共同体意识在电影多元化的交往活动的叙述中得到进一步释放和发挥。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族际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容与形式上存在着多元化的建构与表现方法,研究这一影史阶段下的作品所投射出的人们“当下”对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追问与实践诉求,可以为今天共同体意识的聚合提供文化支持与历史依据。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民族地区作为我国反贫困发展持续性推进的难点与重点,与深度贫困地区存在大范围的重叠与交合,长期处于“返贫怪圈”的作用之中,相关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的内在逻辑需进一步厘清:在理论层面,应在充分认识其发展规律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明确规模性返贫与原生贫困的差异性,更新贫困测量路径和返贫要素甄别方式;在制度层面,保持当下制度优势,同时继续克服行政体系的科层制弊端,增强其可持续性和准确性;在技术层面,运用“数字化治理”手段替代“数目字管理”,建立阶段性动态调整机制和多层次监测渠道。由此,理论逻辑、制度逻辑及技术逻辑构成建立防止规模性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的三角形循环实践模型,三者互为依托,以理论支撑制度、以制度规范技术、以技术回馈理论,为巩固脱贫成果构建良性循环。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近代回族镖局在中国镖局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以北京的“贯市李”镖局最具代表性。“贯市李’镖局不仅承载着货物安全运送的职责,更是在经济活动、信息交流与民族互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镖局活动覆盖了多个民族区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联系与文化交流,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征。其在走镖过程中设立的住宿站,成为不同民族成员共同生活的平台,促进了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此外,镖局的信局服务构建了跨地域、跨民族的信息网络,加强了社会联结。其历史实践证明了经济活动与民族团结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中国社会稳定与民族发展的基石,为我们研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政治认同是确保国家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新时代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政治认同关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关系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本研究通过对西部宁夏地区青少年的政治认同展开调查发现,新时代民族地区青少年政治认同呈现出新特点:青少年政治认同总体水平较高:政治认知整体较好,但具体政治认识模糊:政治情感积极向上,但政治信念有待提高:政治参与意识强烈,但政治实践参与不足:政治认知与政治行为发展不同步。本研究从社会、学校、家庭三大方面分析影响新时代民族地区青少年政治认同的因素,并从课堂认知深化、团队信仰塑造、实践活动培养、家庭教育引导、网络新媒体巩固五大路径出发提升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政治认同。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在加快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中,以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来促进乡村人口空间转移、有效扩大就业岗位、切实增加人民群众收入,成为宁夏多年来促进发展的重要改革政策,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通过对2013-2023年期间银川市、固原市等5个地级市的城镇化率与义务教育阶段女教师数量变化的相关系数分析可发现,城镇化率与女性就业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城镇化率越高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女教师占比就越高。这一研究发现说明,作为位处西部地区的宁夏各地要促进就业特别是女性就业,就要继续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在短视频成为信息主要载体之一的全媒体时代,传播已经超越了传统“传递观”的“知”和“闻”的范畴,呈现出“仪式观”传播下意义分享和价值赋予的效果。当民族美食以纪实性方式,、情节性演绎、话题性导向在短视频中得到展现时,以“美食为媒”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场域也随之形成。受众通过浏览民族美食短视频内容形成了“视觉认同”增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自觉、价值共识以及行为期许,也激发了传受双方对涉及民族形象、民族情感、民族认同等内容的美食类短视频的“编码-解码”热情,为构建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路径提供积极借鉴意义。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清朝初年,宁夏的政治体制沿袭明代军事卫所制。稳定地方局势后,清朝出于适应新形势与巩固统治的需要,将原来的军事卫所制改为府州县制,通过建立满营、实行八旗驻防和设置专理蒙汉事宜的理事司员、妥善处理宁夏与周边蒙旗地界争端等举措强化边疆治理。在此基础上,清朝致力于发展经济,相继划拨帑银、调派官员督办农田水利事业,使宁夏经济社会得到空前发展,为中央集权的巩固和边疆的有效治理奠定了基础。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在媒介的视觉转向背景下,短视频成为新型的记忆媒介,创设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场域。短视频在民族间的在场想象、民族认知的重构、民族情感的共享三方面产生了意义建构。本研究从此三方面解析遥想记忆、流动记忆、共享记忆,探讨短视频从社会临场感建立到情感共同体的记忆沉淀“物”的历史重现与“魂”的精神传承,完成了社会临场感的建立和当下意义的策展;瞬时位移的流动和网络公共领域的群体参与,完成了民族间认知结构的重塑;情感叙事样态和审美共鸣,完成了民族间的同理、共情和跨文化艺术沟通。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算法推荐技术推动互联网传播方式的深度变革,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算法可以将社会意识形态思想融入其中,使算法成为社会思想理论的基因载体。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算法在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实现了信息匹配的高度集成,完成了话语、情感、技术等多方面的时代性布局。为新时代发展提供便利的同时,意识形态算法也面临着协同过滤、黑箱遮蔽、离心定位等时代挑战。因此,为应对算法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焦虑与难题,应在实践中做好技术改进、法治约束、人文弥补等相关规范建构工作,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中更好地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实效。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辽代韩、刘、马、赵四大汉人世家均与辽朝宗室和契丹贵族长期通婚,体现了民族交往的过程、交流的范围和交融的程度。双方的持续通婚对辽朝的政权巩固和契丹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不但带动下层通婚扩大了民族交融范围,而且在客观上加强了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认同。辽代汉族与契丹的持续通婚推动了血缘交融,将当时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向新的巅峰,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情感的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城子村夯实民族团结、互助友爱、和谐发展的历史传统,逐渐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形成了文化上求同存异、经济上互帮互助、情感上相互亲近的密切关系。城子村的故事为建立健全各族群众参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提供了基层经验。
分类: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明代西南边疆治理与茶马贸易,是互相包含又相互作用的关系。从积极角度看,明代西南地区纳入中央直辖促进了茶马贸易的顺利开展和商贸繁荣。在明代进行西南边疆治理的过程中,茶马贸易又作为重要的经济交往方式和文化介入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既促进了西南各族人民的通商互市和交往交流交融的加深;又在中央对西南藏区进行政治管控时承担了以物产资源吸引西南少数民族归顺的政治职能。对于云贵川和广西等地,茶马贸易构成的特殊经济网推动了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了当地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对明代改土归流的顺利推进产生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