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山东、河南782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扶养负担对农户土地转出的直接影响,并分析禀赋效应的中介效应及非农就业的调节作用,以此系统探析扶养负担对土地转出影响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扶养负担对土地转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禀赋效应在扶养负担与土地转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非农就业能够削弱扶养负担对禀赋效应的正向影响,从而有利于促进土地转出;从扶养负担结构看,老龄化负担对土地转出的抑制作用强于抚幼负担,禀赋效应的中介作用在抚幼负担与土地转出之间更明显,非农就业能显著缓解抚幼负担对禀赋效应的影响。据此,应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并加大对农户本地非农就业的扶持力度,以帮助农户实现非农就业与照顾家庭的兼顾,从而更有效地降低土地劳动承载功能及就业保障不可替代性,缓解农户的土地禀赋效应并促使农户转出土地。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装备数智化是解决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是农业机械化的升华。通过对农业装备数智化和粮食安全政策进行梳理和总结,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阐述了农业技术进步促进粮食安全的作用机理,即农业装备数智化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技术进步,通过重组农业经营过程的生产要素,实现人机协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最后指出农业装备数智化对粮食生产带来的经济效果:(1)拓展了农业生产的时空范围,提高了农业生产率;(2)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3)有效满足国内对农产品消费的转型和升级;(4)创造新业态吸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大食物观是党和国家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对人民群众的食物来源、食物种类、食物供给、食物摄取和食物保障的系统性认识和创新性论断,回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食物“从哪里来”“有什么”“由什么提供”“获取什么营养”以及“怎样持久保障”的问题。大食物观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迫切需要,体现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选择。深入贯彻大食物观的实践要求,要在顶层设计上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食物供应上处理好“总量”与“结构”的关系,在食物消费上处理好“丰富”与“节约”的关系,在科技支撑上处理好“研发”与“推广”的关系,在市场建设上处理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多样化途径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和根本保证。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是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诉求。面对近年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自身发展及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应依循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内生发展动力、夯实人才队伍力量提升农民发展信心、完善保障机制和治理机制等有效路径持续推进,最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促进全体农民共同富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百年变局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建“一带一路”融合旨在实现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科学方案和全球共享发展的智慧方案进一步协同联动,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以及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具有清晰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农业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建“一带一路”融合的关键维度,农业国际交流合作是推进二者融合的关键实现路径。要围绕农业国际交流合作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建“一带一路”融合,进一步深化农业生产、贸易、科技、投资、数字农业和政策沟通等领域的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农业国际合作水平,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更加稳定、协调、绿色、开放的融合。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近年来,中国城市经济发展面临外部不确定性冲击和内部发展多重压力,推动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是统筹城市经济安全与发展的重要部分。本文从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这一金融要素视角探讨如何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在理论分析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影响城市经济韧性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中国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网点分布与城市经济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性商业银行网点分布密集的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韧性,这种积极影响在城市经济遭受冲击后的抵御时期和经济恢复时期均存在。机制分析表明,政府持股和软信息优势下的地方性商业银行逆周期信贷行为是提升城市经济抵御不利冲击和恢复能力的主要机制。与此同时,地方性商业银行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支持有利于增强城市遭遇不利冲击后的经济恢复能力。本文研究表明,推动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是各城市应对内外部不确定性冲击、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有效举措。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多主体参与项目治理是项目制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普遍治理形态和经验模式,是长期以来“有为政府”干预和“有效市场”调节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回顾历史,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经历了从政府单一主体管理到向以农业企业为代表的多主体共治的转变,这一转变对项目参与主体地位、资金配置、协商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这一结构转变的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制度和市场条件逐渐成熟,即“政府适时适当的宏观调控”和“逐步完善的市场机制”;二是政府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需求日渐凸显,即“政府的有为需要市场力量”与“市场主体发挥了有效作用”。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2000−2017年中国大陆1173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序列DEA方法对县域农业 TFP 增长进行测度,并使用 Dagum 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系统考察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动态演进。研究表明:县域农业TFP年均增长3.02%,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和阶段性波动特征;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超变密度对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贡献最高,而地区内部差异和地区间差异的贡献相对较低;全国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表现为“双峰”分布,地区差异呈扩大态势;东部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由“双峰”向“单峰”转变,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均表现为“双峰”分布。由此,建议通过促成前沿技术进步和改善技术效率的“双驱动”模式、促进县域间农业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加强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促进县域农业TFP增长。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这势必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观察乡村人口变迁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粮食需求分别呈现波动性减小和基本稳定并伴随小幅波动的趋势。其中,口粮消费逐渐减小,消费动物性产品引致的饲料粮需求不断增加。第二,农民工的粮食需求既高于农村居民,也高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介于二者之间。第三,粮食播种面积变化不大。其中,稻谷基本稳定,小麦小幅度减少,玉米大幅度增加。第四,粮食产量总体上波动性上升。稻谷和小麦产量缓慢波动性增长,玉米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构建互联网发展环境下多维教育影响农户 IPM 技术采纳行为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利用猕猴桃主产区陕西和四川两省686份种植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熵值法从互联网渗透度和互联网使用度两个维度构建村域层面的互联网发展环境指数,探讨互联网发展环境在多维教育与农户 IPM 技术采纳关系中的作用。研究表明:(1)多维教育(学历教育、互联网学习)各维度均能直接促进农户采纳IPM技术;(2)互联网发展环境降低农户IPM技术采纳过程中对学历教育的依赖性,但显著增强默会知识和互联网学习在其中的积极作用,在处理学历教育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研究结论依然具有稳健性;(3)进一步地在考虑种植户规模异质性基础上,互联网发展环境对小规模农户学历教育影响IPM技术采纳的弱化作用更为明显,对大规模农户互联网学习影响 IPM 技术采纳的强化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建议政府持续改善农村教育基础环境,积极探索和创新多维教育体系,增加农户技术知识和经验积累,进而促进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西方经验中的“反本”与“反谷”的史实及考古报告显示,人们并非自愿为农。因此,文章重构了农业起源的问题,将农业与采集渔猎作为两种竞争性生产模式。问题的核心在于农业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而这些条件是谁推动创建的,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循此,文章提出要把国家带回农业变迁过程之中,而不是在进化论框限下考察技术性农业发明的线性累计过程。资源汲取效率与治理术效应,构成了国家介入农业变迁的双重必要性。中国经验为理解国家干预农业变迁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制度性机制,即所谓“除末”以“上农”的农政学假设。它运作机理是“排除性纳入”的事本逻辑,“山川林泽之禁”是它的制度装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利用江苏省水稻产业体系对规模种植户的调研数据,使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从作业质量风险认知和作业及时性风险认知角度出发分析病虫害防治环节影响规模种植户机械投资和投资水平的原因,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分析投资机械自给服务对农户农业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规模种植户是否进行机械投资以及投资水平不仅受外包服务作业质量风险认知的影响,农户对于外包服务作业的及时性风险认知也是影响其机械投资的关键,并且农户的风险规避程度在风险认知影响病虫害防治机械投资决策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规模农户投资病虫害机械自我防治可以显著提升农业产出水平。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尽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效提升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但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呈现出跨区服务萎缩、本地服务崛起且服务价格提高的交易格局。为探究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本地化”及其“价格悖论”的生成根源,利用河南省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特殊的农村熟人社会交易环境对农户农机作业服务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往来互动频繁的农村熟人社会关系会助推农户对本地化农机作业服务的需求选择;并且种植规模越大、种植同一化程度越高的农户,越会在熟人社会关系的作用下选择更为及时可靠的本地化农机作业服务。继而对农机作业服务本地化交易的“价格悖论”产生原因进行探讨,发现农户熟人社会关系能显著降低其采纳本地农机作业服务的交易成本。由此提出进一步优化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户进行专业化连片种植、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营主体,以推进农机作业服务市场有序发育。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品牌创建与应用的主力军。采用1324个家庭农场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品牌农业参与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解决自选择偏差和内生性问题,并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PSM结果的稳健程度。研究发现,品牌农业参与能够显著促进家庭农场绩效提升,其中注册自有品牌的家庭农场经营绩效最高;Rosenbaum 边界敏感性分析显示,PSM 模型选择及其估计结果是稳健的,结论可靠。进一步分析表明,产品质量管控体系规范化、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在品牌农业和农场绩效之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建议家庭农场主不仅要强化品牌意识,提高品牌信誉,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还要加强家庭农场规范化管理,生产优质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管控,夯实品牌化经营的基础;政府等相关主体则要加强农业品牌创建的激励和保护,提高农业生产者品牌建设的积极性。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关键。依据其对村庄社会的嵌入性差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分为内生型与外生型两个基本类型。内生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成于农村社会,与小农户有天然的社会文化关联,对小农户的带动行为源于二重动力,即一方面是谋取利润和促进发展的经济动力,另一方面是注重关系维护和文化价值的社会动力,两方面动力的整合使其带动行为兼具经济理性与社会属性。经营态势、政策支持及村庄的文化与利益关系影响两方面动力的强度、结构和稳定性。需对内生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精准的动力激发与政策支持,涵养其为农惠农理念,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功能。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技术嵌入乡土时,在差异性的社会结构和关系网络下,技术的行动逻辑与农民的行为策略呈现出迥异的样态。农业技术嵌入的方式是由国家、村庄、农民三种力量共同形塑的,技术担纲者的乡土亲和力使技术具备了扎根乡土的精神特质,乡村精英的技术亲和力也使技术获得了嵌入乡土的社会基础。但集体化、个体化、市场化时期的农民需求是嬗变的,因此农民与技术的互动也呈现出“嵌入”“脱嵌”又“回嵌”三种形式。农业技术不是单向度而是双向度的沟通活动。技术发明者到使用者的技术距离可以通过技术担纲者的乡土亲和力来予以消减。作为一种社会表达方式,农业技术应该把握不同时期的农民需求,找寻新的技术亲和力群体作为突破口,以实现技术“深嵌”乡土推动农业转型。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从特征、投入、产出、支持四个维度构建了家庭农场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现有指标体系不同,该指标体系突显家庭农场本质属性、资源禀赋状况等特征。同时,基于2017-2019年三轮家庭农场问卷调查得到的1242个家庭农场样本数据,并使用AHP-熵值法计算指标综合权重,分总体、经营类型和地区三个维度对家庭农场发展质量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89%的家庭农场发展质量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上水平,说明家庭农场发展质量总体情况尚可,但离高质量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2)从农场经营类型来看,种养结合类家庭农场发展质量最高,养殖类家庭农场发展质量最低。(3)分地区评价结果来看,武汉和郎溪家庭农场发展质量最高,麻城和武穴家庭农场发展质量较低。由此从特征、投入、产出、支持四个维度出发,提出政府应加大对家庭农场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规范家庭农场注册登记与完善示范家庭农场认定标准以提高家庭农场发展质量。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提交时间: 2024-11-27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中巴经济走廊的启动标志着中国与巴基斯坦进入全方位经贸合作阶段。继2013-2016年中巴国际产能合作进入高峰期后,2017年中巴合作进入充实拓展的新阶段,但其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在中巴经济走廊的方向性指导下,中巴双边经贸合作使双方在多个领域双双受益,但中巴未来的经贸合作仍面临着诸如应对国际/国内安全问题、瓜达尔港建设问题,以及如何平衡中国驻巴企业与巴方企业发展,如何协调巴方国家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思路。为推进中巴经贸合作深入发展,中方应从多角度出发,夯实民意基础、扩大与巴方的社会交流、壮大产业园区、完善双方企业合作发展机制、拓展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方式。惟有如此,中巴经济走廊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27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所受到的关注与日俱增。本文对粤港澳大湾区、东京湾区及旧金山湾区就经济辐射效应、区域协同效应及配套设施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对粤港澳湾区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并根据研究结论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提交时间: 2024-11-27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贸易便利行动”是中非合作论坛“八大行动”之一,促贸援助是该行动重要的工作内容。西方国家在开展促贸援助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中国改进相关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以英国国际开发署在东非地区开展的促贸援助计划为例,分析其做法、特点及成效,并据此提出改进中国对非促贸援助工作的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