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金融政策对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9-20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绿色金融政策是推进经济低碳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但在减排降碳实际效果方面存在减少还是转移的争议。基于中国27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造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该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及作用边界,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政策对试点城市具有显著的减排降碳作用,且能通过空间溢出对周边地区产生邻地协同效应,其影响阈值约为300公里;区域资源禀赋过高、工业基础固化、碳中和进程过快三方面均不利于绿色金融政策促进降碳;绿色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调整是绿色金融政策减排降碳效应的两种作用机制,且后者贡献优于前者。基于此,建议持续优化绿色金融政策,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创新推动绿色技术升级,合理规划政策试点布局。

  • 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数字经济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依托。基于1995-2019年中国城市层面数据,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来检验大数据试验区试点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大数据试验区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并且这种影响随着时间的推进有逐渐增强的趋势;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试验区政策通过优化要素配置、促进技术创新以及调整产业结构三条路径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位于东部地区的城市、大中城市以及中心城市。研究结果为大数据试验区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证据和见解。

  • 数字经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近年来,数字经济通过不断升级的网络基础设施和智能机等信息工具,加速了数字技术和数字要素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渗透与融合,推动着经济形态由传统工业经济向智慧经济的转变,从而带来了整个经济运行模式的深刻变革,促进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步伐,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本文将从以下三个重要方面探讨数字经济的作用:促进中国服务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并结合其作用提出相应举措,以供参考。

  • 绿色金融政策对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绿色金融政策是推进经济低碳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但在减排降碳实际效果方面存在减少还是转移的争议。基于中国27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造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该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及作用边界,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政策对试点城市具有显著的减排降碳作用,且能通过空间溢出对周边地区产生邻地协同效应,其影响阈值约为300公里;区域资源禀赋过高、工业基础固化、碳中和进程过快三方面均不利于绿色金融政策促进降碳;绿色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调整是绿色金融政策减排降碳效应的两种作用机制,且后者贡献优于前者。基于此,建议持续优化绿色金融政策,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创新推动绿色技术升级,合理规划政策试点布局。

  • 绿色金融有助于提升共同富裕水平吗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8-15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既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对民生福祉产生重要影响。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构建绿色金融和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探究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提升共同富裕水平,且财政投入发挥显著作用;异质性方面,绿色金融的共富效应在资源型省份、国有经济份额较高省份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省份更显著,且实现该效应有赖于具体的政策安排;路径机制方面,绿色金融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乡村振兴提升共同富裕水平,且提升效果随产业结构升级的深化而逐渐增强。上述结论为全面评价绿色金融政策效果以及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启示。

  • 数字基础设施与中国城市的空间重构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7-26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数字技术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而数字经济带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撑。文章从宏观视角出发,基于中国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2—2020年的样本数据,从中心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梯度和多中心指数维度探讨了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对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不同行业企业选址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数字基础设施的改善推动了中心城区人口密集程度的上升。这表现为CBD附近人口的密集化,同时人口密度随距离递减的速度加快,表明数字基础设施的扩展为城市中心带来更强的内聚动力,使得该区域更加紧凑。②尽管核心区域更为紧凑,但城市也在向多中心化方向发展,呈现出新兴次级中心的形成与扩散。③地铁作为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分散,但这并未根本改变人口向城市中心的整体聚集倾向。城市应当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缓解中心区域压力,带动城市各区域共同发展。

  • “两化融合”贯标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04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数字创新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要核,研究如何提升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创新水平对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借助“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两化融合”贯标政策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两化融合”贯标显著提升了企业数字经济专利的申请数量。该結论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倾向匹配得分、Heckmman 检验,安慰剂检验和替换变量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其中,替换变量的结果显示,贯标政策促进了企业的“实质性”数字创新,优化了企业的数字专利结构,提升了企业数字创新质量。机制分析显示,“两化融合”贯标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数字化补贴和提升研发强度三条路径促进企业数字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两化融合”贯标对处于成长期企业的数字经济专利申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的作用并不显著:“两化融合”贯标显著促进了非数字经济企业的数字创新,对数字经济企业的作用并不显著:“两化融合”贯标显著促进了发达金融市场企业的数字创新,对处于不发达金融市场企业的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论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业数字创新发展,实现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