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主体性建设是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历史选择,是推进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自然结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主体性是以“现实的人”为根基的真实主体力量在人类文明实践中的展现,其中蕴含的“人民之我”“民族之我”“人类之我”等多层次的“为我逻辑”关照是对资本强制下以原子式自我为支撑、以资本同一逻辑为核心、以自由主义为表象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为我逻辑”的根本超越。建设具有文化主体性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要充分激活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变革发展中的先导作用。为此,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激活中华文化的思想引领力;必须坚持独立自主,激活中华文化的精神凝聚力;必须坚持体用贯通,激活中华文化的现实驱动力。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坚持和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题中之义和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要求和基本经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我们理解和把握好、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应当着重抓住的核心内容。新时代,习近平就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作出重要论述,科学指明了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时代指向与实践要求,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我们学习习近平的这一重要讲话,就要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贯彻落实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学术界》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概念,其内涵丰富、意蕴深厚,具有鲜明特质。从延承性特质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作为中国共产党“两个结合”理论的文化递升,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这一魂脉为思想路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为精神赓续。从生动性特质来看,主体性、互鉴性、人民性、方向性、守正创新性共同构筑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发展逻辑。从价值性特质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历史、理论与实践彰显了其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进而为科学指引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础,为世界文化繁荣发展树立原则典范和方法参照。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7-10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选代发展,作为目前移动互联网高阶版本的元字宙的登场使人们的生存理念、生活方式、生命意义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特别是对价值观认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元字宙借助“全维沉浸性”建构价值观教育环境,依托“全域融通性”拓展价值观传播视域,凭靠“全真链接性”增强价值观认同黏性,赋予 Web3.0时代下的人们以全新的数字化生存体验。然而,在元宇宙以新技术、新理念、新思路赋能价值观认同的同时,也引发了价值观认同的潜在风险。其中,因其存在易生成“过滤气泡”造成“信息倦怠”折叠“公共理性”、形成“技术依赖”等问题,故使得价值观认同的思维定势被强化、价值观认同的理性生成被阻带、价值观认同的主流空间被压缩、价值观认同的主体被异化。元字宙引发了价值观认同的潜在困局,愈加警示人们在享受数字技术便利的同时要注意不被技术反制同化,以社会价值秩序变革引领被坍缩的现实空间。因此,亟需通过优化主体协同治理以铸塑健康价值生态、破除资本商业逻辑以导引主流价值回归、深嵌技术伦理要素以修正价值固有偏见、防范异质思潮冲击以遏制不良价值弥散来加以应对,实现元字宙技术进步与价值观高阶认同的耦合共进,以价值自觉实现人类数字新文明的理念认同与精神勾连。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06-27
摘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中国共产党探求真理和指引实践的力量源泉,也是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重要途径,学好用好经典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必修课。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在实践中积累了自上而下、由浅入深、由外及内、由知向行的学习经验,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系完整的经典学习观。在新时代,认真理解和掌握这一学习观,对于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头雁”作用,创新经典著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经典著作的动力,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解决中国当前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制度建设是党的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制度治党的应有之义。组织制度建设蕴含着认知性、规范性、规制性三大特性,三 者 共 同 作 用 形 成 制 度 框 架 来 约 束 行为、规范秩序。党对组织形态的科学把握、对组织追求的主 动 赓 续 和 对 组 织 力 量 的 理 性 确 认,彰 显了党的组织制度建设高度的认知性;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的首要原则和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原则贯穿党组织制度建设的全过程,体现了党的组织制度建设鲜明的规范性;党的组织设置、组织生活、组织运行、组织管理、组织监督制度诠释了党的组织制度建设严密的规制性。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22 合作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摘要:现代国家成长内蕴政党治理现代化,政党治理现代化引领现代国家成长,是政党政治时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基本逻辑。由政党民主体系和民主能力、政党法治体系和法治能力,以及政党领导和政党执政、政党权威和政党权力等价值范畴构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基点,揭示的是通过提升政党政治自觉、增强政党内在能动、实现政党价值创造的政党文明演进机理。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根本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政党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政党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能力,直接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质量。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04-11 合作期刊: 《党的文献》
摘要:党的三个历史决议,都深刻贯穿和彰显着党认识自身历史的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是都注重坚持历史的连续性和历史的阶段性的辩证统一:第一个历史决议既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又厘定了二者的区别;第二个历史决议既厘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区别,又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第三个历史决议既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经验,又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普遍经验。二是都注重坚持全面总结和突出重点的辩证统一:第一个历史决议全面解决了党当时面对的历史问题,重点剖析了“左”倾路线的错误及其产生的根源;第二个历史决议全面总结了建党60年和新中国成立32年的历史经验,重点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三个历史决议全面回顾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重点突出总结新时代的成就与经验。三是都注重坚持总结成就和分析失误的辩证统一:第一个历史决议总结了成就,又分析了失误;第二个历史决议既明确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取得的成就,又直面党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曲折;第三个历史决议既聚焦总结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又指出了党的历史上走过的弯路、经历的挫折,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强调要清醒地认识到新征程上可能遇到的风险与挑战。四是都注重坚持已有结论和最新认识的辩证统一:第一个历史决议使全党对建党以后的发展历程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第二个历史决议在第一个历史决议的基础上,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最新认识和发展;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前两个历史决议等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献的基本论述和结论的基础上,坚持守正创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9-29 合作期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围绕中国共产党“对谁负责”“负什么责”以及“如何负责”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形成了内涵丰富、结构多维、逻辑严谨的政党责任观。邓小平政党责任观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无产阶级政党责任思想,继承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自身责任的优良传统,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理论、历史与现实共同作用的结果。邓小平政党责任观主要包括“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历史责任观、“推动马克思主义前进”的时代责任观、“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责任观、“对人类做更多的贡献”的世界责任观、“党要管党”的政治责任观等内容。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 120周年之际,系统梳理邓小平政党责任观的主要内容,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自身所肩负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4-23 合作期刊: 《党的文献》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围绕依规治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阐述了坚持依规治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问题。一是系统阐明了依规治党的重要意义。依规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战略举措。二是全面阐释了依规治党的科学内涵,明确了依规治党的基本依循、责任主体、客体对象和实践要求。三是清晰指明了依规治党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重大关系:要坚持党内法规制定与党内法规执行协同推进,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紧密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与管好“绝大多数”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