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和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通过理性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机理,揭示了现代社会与世界的进步性和鄙俗性这两种基本定向,把握到了创造交换价值作为社会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并从生产方式、交换方式、消费方式、人的能力体系等方面的现代化阐述了社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以自由个性的发展程度为根据,从现代生产体系、交换体系、财富作为个体价值的尺度等维度展开了对社会现代化的反思,尤其是对个体在现代的处境做了批判性的剖析。就此表明:一方面,相较于之前的文本,马克思对现代化探索的广度和深度在《大纲》中达到了新的高度;另一方面,它对于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仍具有时代价值,尤其是在促使现代化的手段和目的归位,以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展开现代化探索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学术界》
摘要:《资本论》作为“对当代世界发展具有典范意义的优秀作品”而持续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并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资本论》的阐释工作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题中之义,还是一项事关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资本论》的阐释不仅要在“用眼—用脑—用心”的框架中系统梳理“作者—作品—世界”的逻辑与关系,还要正确运用“前结构”“语言”“间距”和“理解的循环”等条件来开展。总体而言,《资本论》的阐释既要遵循诠释学的一般原则,还要沿着马克思的“理论道路”展开具体阐释工作。在坚守唯物主义立场、善用辩证方法的过程中,恪守现实性、历史性、社会性、人民性和批判性等原则,以积极探求马克思的“原意”、分析《资本论》文本的“原义”。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资本论》的阐释依然要以面向现实问题、面向经典文本的自觉积极推动《资本论》与现实的“对话”,充分呈现文本与思想、历史与未来、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以激活《资本论》的“生命力”。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内核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由利用、改造自然转向利用和改造科技,通过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颠覆性技术更加快速、高效地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其本质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生动实践。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其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贯穿效应。新质生产力以“新”为出发点,以“质”为落脚点,目的是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跃迁,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以打破惯例的“新”诠释人类改造自然与变革自身的对立统一规律,以提质增效的“质”诠释效能彰显与颠覆突破的质量互变规律,以生产力的“跃迁”诠释传统概念与现代语境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因此,在实现路径上必须坚持以“新”为先,先立后破,重构发展要素提升社会生产动能;坚持以“质”为要,蓄势赋能,明确发展重点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跃”为本,革故鼎新,顺应发展趋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马克思批判了空间生产造成的生态异化,形成了三重批判主题。在生态异化批判主题上,空间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偏离了伦理的轨道,成了占有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手段,让自然空间发生了异化;在生态失衡批判主题上,空间生产的不同效应与社会制度有密切关系,资本主义空间生产对自然进行了占有和掠夺,导致了生态失衡;在物质交换断裂批判主题上,空间生产摧残了工人的身心,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损毁了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让空间生产合理化、伦理化和生态化。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16
摘要:列宁在与“经济派”进行理论斗争过程中,其宣传思想得以丰富,主要表征为宣传主体的构成和宣传方式的创新。宣传主体由理论家、宣传员、鼓动员和组织者四个主体构成,四者各具特色、各司其职。此外,列宁还强调了通过编辑全俄政治报纸来团结所有革命力量的重要性。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提出的宣传思想,为在新时代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宝贵启示,即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服务人民群众;全力办好党报党刊,做优网络媒体;注重发扬批判精神,批驳错误思潮;加强构建宣传链条,形成大宣传格局。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更有效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凝聚奋进力量,开创党的宣传思想文化新局面,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学界通常把马克思人的本质论概括为人的现实劳动基础上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种研究思路没有注意到马克思在把握人的本质问题上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借鉴与超越.精神现象学蕴含着丰富的人的现实劳动以及在此基础上所结成的共同体本质的思想,对马克思形成人的本质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马克思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现实性对象关系,深刻揭示了人的现实的劳动以及共同体本质的理论,实现了对精神现象学所蕴含的人的本质思想的超越.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中国纪检监察》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社会革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当时历史实践的探究形成了丰富论述,既阐明了社会革命的概念,也对其产生动力、领导力量、最终目的等基本问题做了科学分析与论证。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03
摘要:吴英《重释唯物史观》一书在长期被轻视的话语阐释领域提供了创新性成果,对于新时代唯物史观守正创新具有重要启发。毫无疑问,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能否恰当理解和阐释这一规律,影响着理论科学性的彰显。该书所做的工作,探索了理论“重释”的可能路径,即在因果追问中回归原理,在学术对话中守正根基,在因应现实中激发活力。当然书中的论述还存在值得商榷的空间,比如社会形态学说的相关问题。面向未来,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应当秉持“整钢”的态度,努力推进理论大众化,并深度探索“第二个结合”。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提交时间: 2024-09-27
摘要:“五种社会形态”学说系马克思本人概括提出,并在《资本论》中得到系统的论证和说明。首先,《资本论》通过考察社会生产方式,述及了人类历史上的五种经济的社会形态。其次,在马克思笔下,原始公有制—阶级私有制—共产主义公有制是历史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而阶级社会由于经济剥削方式的不同产生了奴隶制、农奴制、雇佣劳动制三种形式,从而由低级到高级的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构成一个历史的发展序列”。最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用大量事实和论证说明:生产方式的更迭不是机械替换,社会形态的呈现也不会定于一尊,历史发展的道路更不能按图索骥。因此,五种社会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只能寓于历史的具体现实中理解,而不能作为创造历史的公式。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奈格里和哈特以后工业时代劳动范式从物质劳动向“非物质劳动”或“生命政治生产”的转换为由,对马克思基于物质生产的剥削理论提出质疑和批评。他们认为,一方面,资本剥削的对象不再是剩余价值,而是所谓的“共同性”;另一方面,受资本剥削的主体不再是工人阶级,而是所谓的“诸众”。就前一方面而言,他们虽然论述了在新兴的数字技术条件下资本剥削的新变化、新特点,但不仅混淆了原始积累中(对自然资源和公共财产)的“剥夺”和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而且混淆了本质层面商品(如城市建筑物)价值的一元决定和现象层面价格的多元决定。就后一方面而言,由于剥削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关系和生产关系,所以他们所论述的资本剥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新变化、新特点,并未形成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否定和解构;他们所罗列的所谓诸众的具体形象,都不过是对工人阶级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描述,因而并未形成对马克思工人阶级范畴的否定和解构。无论是“诸众”还是“共同性”,由于在内涵上模糊不清、在外延上过于宽泛,所以它们与其说是揭示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概念,毋宁说是流于现象性描述的日常用语。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文明思想主要包括“实践—文明” “历史—文明” “辩证—文明”“革命—文明”四重意蕴。依循“实践—历史—辩证—革命”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内在逻辑,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文明研究方法,阐明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演变根植于现实的个人的物质生产实践;以物质生产实践的历史流变及其社会形态的更替为线索,揭示出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历程;把握历史与文明发展的辩证本性,在批判与扬弃资本主义文明中描绘共产主义文明的未来图景;又从历史与文明发展辩证本性的根源即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出发,洞察资本主义文明向共产主义文明跃升的基本手段与组织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文明思想不仅具有超越此前西方文明理论的开创性意义,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根基,为新时代新征程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现实启示。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7 合作期刊: 《长白学刊》
摘要:在政治经济学中,“需要”是一个基础性的范畴,它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成为绝对的核心,需要不仅失去了 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反而成为被资本操控和利用的对象。究其原因,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 有制的生产关系使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工人只能生存于劳资关系中,人的需要完全依赖于 资本。分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的需要范畴能够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经济学提供重要的理论启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看到需要的 重要性,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应重赋需要的真实意义,并发展与满足更 为全面丰富而又能够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需要,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廉政文化研究》
摘要:列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权力的本质、权力主体的异化和议行合一权力配置原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监察对权力进行制约与监督的新形式,并在实践中实施了一系列监察举措:改组监察机构,强化监察机关权威性和独立性;明确监察任务,严肃行使监察权;优化监察队伍,提高监察能力;建立制度保障,提升监察效能。这对新时代我国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坚持党的领导,建立集中统一和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增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抓“关键少数”与“全面覆盖”相统一;加强监察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与履职能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构建权力监督的群众路线运行机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正确理解和实践新质生产力的科学认识工具,要科学理解新质生产力,首先应当回答好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三个基本问题,即“新质生产力从哪里来”“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只有在这三个基本问题上形成正确认识,并将其作为整体来加以把握,我们才能根据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的需要,持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与实践,以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人类劳动的进步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劳动作为人类劳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遵循生态本性和规律、体现人民主体地位和生态福祉、关涉生态文明发展的劳动新形态。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劳动何以必行、何以释义、何以发展已成为学术界必须从学理上深度回答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生态劳动是劳动形态历史演进的必然趋向、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指向、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必然路向;彰显出人和自然之间良性物质变换、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相得益彰;指向劳动主体生态素养涵育、劳动资料生态化变革、劳动对象生态化使用、劳动系统生态化协同的发展路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德国观念论坚持观念、思想、概念的独立性,诉诸概念辩证法揭示世界与历史的真相,把全部人类历史变成了纯粹的思想的历史,人被仅仅当作人类历史实现自身目的的外在工具。系统阐释“意识形态何以‘没有历史’”,构成马克思、恩格斯超越德国观念论最为重要的问题。具体而言,即在哲学层面阐明物质生产运行机制,基于全面生产视域进一步阐明意识、精神生产的被决定性;着眼于人类客观历史进程,基于历史事实揭示意识、精神生产何以受现实经济关系的制约;强调只有诉诸生产方式变革才能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意识形态自身“没有历史”的深层根源,论证了只有“在劳动发展史中”才能找到“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生成的重要理论环节。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坚持和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题中之义和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要求和基本经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我们理解和把握好、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应当着重抓住的核心内容。新时代,习近平就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作出重要论述,科学指明了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时代指向与实践要求,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我们学习习近平的这一重要讲话,就要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贯彻落实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资本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体现在它的结构艺术,即《资本论》创作过程的整体性、结构的整体性以及方法的整体性,这是马克思无比认真的态度和严格的自我批判精神以及他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使然;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资本论》中融为一体,作为“三大批判”存在,是“超学科”意义上的整体性,这是马克思首先是一位革命家的称谓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任务使然。为了彻底完成历史的任务,三者必须融为一体,要在三者的互释中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资本论》不仅集中展现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而且揭示了由其构成的“现实的历史”,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所以,《资本论》不仅是作为“一整块钢铁”的马克思主义的集中体现,而且是追求最严格的科学性的学术著作,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列宁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础上,结合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对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为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政权和长期执政、引领社会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列宁通过批判错误思潮、指导清党运动、推进反腐败斗争、对党内错误方针政策进行纠偏,展现了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内在特质。在列宁逝世 100 周年之际,重温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探索,对于在新时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费尔巴哈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不可绕过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正确认识费尔巴哈的历史功绩,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澄清对费尔巴哈历史功绩的低估、错估和轻视等错误认识,是考量费尔巴哈历史功绩的逻辑前提;遵循马克思的费尔巴哈三个“伟大功绩”,探究费尔巴哈的哲学史贡献,是考量费尔巴哈历史功绩的主要路径;挖掘费尔巴哈“中间环节”作用的要义,求索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主要影响,是考量费尔巴哈历史功绩的重要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