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接 CPTPP 视域下我国数字版权的刑事保护:规则检视、模式转向与路径优化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CPTPP在数字版权的刑事保护方面做出了高水平的示范,对数字版权犯罪保护客体进行大幅度扩容,在新型数字版权侵权行为犯罪化方面进展超前,删除数字版权侵权犯罪中的获利目的要件,降低了数字版权侵权犯罪入罪门槛。为对接 CPTPP,我国数字版权刑事保护要转向精细化分类保护模式,转向直接保护与间接保护模式相结合模式,转向以事前预防为主、事后惩治为辅的全新模式。为达到 CPTPP数字版权刑事保护的高标准,我国应通过设置空白罪状的方式进一步扩大数字版权侵权犯罪圈,建立与数字平台的协同合作机制,提高数字版权犯罪线索移送与数字证据获取的效率,遵守罪刑相适应原则精准赋刑,实现罪刑对称与罪刑均衡,释放刑法的数字版权保护效能,为后续加入 CPTPP谈判提供刑法领域数字版权保护改革具体清单,为数字版权侵权犯罪这一全球性犯罪的治理提供高质量的“中国方案”。

  • 暗网毒品犯罪的治理困境及对策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提交时间: 2024-06-21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暗网中的毒品犯罪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其交易过程高度隐匿而追踪困难;交易平台再生力强而难以根除;产业链遍布全球,不同国家之间在管辖权立法、金融和物流监管政策等方面不统一。面对暗网毒品犯罪的席卷之势与治理困境,通过完善相关立法、加强技术研发,在法制和技术层面强化对暗网毒品犯罪的预防;通过加强对暗网交易、支付结算、货运寄递等环节的监管以及传统侦查手段的运用,对暗网毒品犯罪实施有力打击,从预防和控制两个方面实现双链条治理。

  • 跨境网络洗钱犯罪的刑法治理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15

    摘要:目前我国跨境网络洗钱犯罪治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信息共享不畅、技术手段不足和缺乏有力监管等方面。通过运用环境犯罪学理论,具体包括日常行为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和防卫空间理论,分析跨境网络洗钱的犯罪理论诱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反跨境网络洗钱犯罪治理机制的建议,包括前端预防和后端惩治两大犯罪治理机制,旨在通过技术、立法、监管和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实现有效预防和打击跨境网络洗钱犯罪的治理目标。

  • 性侵未成年人研究——以S省P县检察院2021—2023年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为例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性侵未成年人案件频发,引发舆论高度关注。由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不同于其他犯罪的特征。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在司法认定方面存在证据数量少、直接证据无法形成印证、间接证据只能从某个侧面佐证被害人陈述真实性从而导致定罪困难等难题;在社会治理方面存在学校和家庭的性教育缺位、网络性侵难发现、难规制、犯罪源头难掐断、治理漏洞难填补等困境。构建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治理格局,应加强事前一般性预防;坚持事中“零容忍”处理;强化事后持续性震慑。

  • 数据安全的法律保护立场与刑法回应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提交时间: 2024-07-28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时代“数据安全”概念的确立是多元价值维度参与的结果。数据安全和数据效率共同服务于数据 发展的整体目标。前置法中数据安全的动态性、局限性和相对性等特征决定了数据安全法益刑法保护的谦抑性。 数据安全的前置法律立场是我国刑事司法治理思路的基本遵循。然而我国刑事司法实践未能完全契合国家数据发 展的整体导向,在一些新型数据不正当竞争案件中存在选择性执法、入罪说理薄弱、罪名选择困惑等问题。刑事司 法对数据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过度介入推高了企业的合规成本,可能损害产业的竞争活力,在规范层面也存在可检讨 之处。刑事司法应当回归数据安全法律保护的本源,坚持以包容审慎为导向的数据犯罪刑事政策,并在法秩序一体 化立场的指导下,处置好数据犯罪违法性的依附性与独立性的关系,给予数据安全犯罪有效的出罪空间。

  •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公安机关参与环境的路径研究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提交时间: 2024-07-05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我国当前的环境犯罪治理虽已取得良好进展,但由于环境犯罪具有行为专业性、过程隐蔽性、结果潜伏性,治理程度亦需考量经济发展需求等特殊性,因而在环境犯罪治理方面还存在治理主体积极性不足、协作不够等问题。鉴于此,可以依据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环境犯罪多元主体治理网络,以便各主体围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利益联结点实现协同整合。针对公安机关沿袭传统警务模式而引致治理能力欠缺、力量分散的现实困境,可通过条线基础任务强化、数字化改革牵引等措施,实现环境犯罪的事前预防和及时处置,推动公安机关生态职能的高效发挥,实现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 

  • 醉驾不起诉的教义学展开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提交时间: 2024-06-21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我国已经步入了轻罪时代。在犯罪圈逐渐扩张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研究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不起诉问题。不起诉制度的活力应当进一步释放,从而将一部分醉驾案件在审前阶段得以分流,这不仅能节约司法资源,更能发挥出不起诉制度应有的犯罪治理功能。需要通过法教义学的方法对醉驾案件适用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和特别不起诉等制度的条件进行拆解式分析,并参考典型案例对司法实践中醉驾案件不起诉的运用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应通过总结与对比,分析出四种不起诉制度在醉驾治理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具体而言,法定不起诉的标准应当统一和明确,酌定不起诉的自由裁量尺度应得到合理控制,存疑不起诉的完善需要司法机关和刑辩律师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