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研究——指标体系构建、实证测度与时空演进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实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战略的新导向,探究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对全面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系统耦合视角,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生态环境等维度,构建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5~2020年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结合Kernel密度估计、探索性数据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系统耦合协调度时序与空间演进特征。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稳健上升态势,但子系统间则存在较大差异,相较于城乡经济发展系统和城乡社会生活系统,城乡生态环境系统整体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分布呈分散化趋势,区域间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差距在持续拉大,随着时间的推演,逐步演变为二层分化式发展结构。空间视角下,黄河流域省区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呈正空间相关性,省区间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局部集聚特征表现为正、负空间相关性并存。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重心主要位于陕西,标准差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略有增长,但方位角趋于缩小。最后,依据研究发现提出系统优质协调发展路径,为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 绿色能源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文章基于DEA-SBM模型将能源足迹纳入非期望产出测算黄河流域各省的绿色能源效率,借助Tobit模型对绿色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绿色能源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动趋势特征;(2)空间上,绿色能源效率地区差异较大:2020年,黄河流域平均效率值为0.86,下游效率值为1,中游效率值为0.92,接近黄河流域平均效率值,上游效率值为0.77;(3)科技创新对绿色能源效率在10%的水平上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政府干预程度、环境规制在5%的显著水平上对绿色能源效率具有负向作用。

  • 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及驱动机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推动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通过阐释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数字经济测度指标体系、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评价2012-2021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时序演变和空间特征两方面分析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2)从时序演变看,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协调度及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升,其中耦合协调度呈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演变,由衰退失调型转向过渡磨合型,整体未达到协调发展;从空间特征看,耦合协调度呈“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3)不同驱动因子对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具有显著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据此,提出推动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生态承载力及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基于异速生长模型的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厘清黄河流域人口与土地异速生长关系的空间分异特征与时空变化趋势对协调黄河流域人地关系,提高黄河流域生态承载力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引入生物学异速生长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的人地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黄河流域城市主要以正异速二级,土地明显扩张类型为主,其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占比分别为44.45%、52.94%和84.61%。第二,以2015年为分界点,黄河流域异速生长系数有显著的阶段性转换特征。2015年前黄河流域异速生长系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后则小幅提升。从2013年开始,黄河上游异速生长类型由正异速转为负异速,黄河中下游一直为正异速生长。第三,黄河上中下游异速生长系数的全局莫兰指数均为负数,异速生长系数呈现高低集聚分布态势。第四,从影响土地和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上看,工业化水平、金融发展对土地扩张和人口增长均有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可促进人口增长,但教育资源不足成为抑制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从而得到以下政策启示:在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的基础上,上中下游城市群均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积极推进土地的二次开发和利用,优化城市土地的利用结构,积极发挥城市集聚效应,合理规划城市增长边界。

  • 城市绿色金融与能源生态效率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以生态文明为出发点,建立基于经济、能源、环境、社会体系的能源生态效率评估框架,实证考察黄河流域城市绿色金融与能源生态效率的演变特征及耦合关系。研究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绿色金融与能源生态效率耦合发展在时序上呈现“W”型的演变态势,整体呈现初级协调水平,空间分异性显著,表现为下游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的“坡度”发展格局。

  • 考虑TOE理论框架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性驱动路径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03

    摘要:摘 要: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廊道和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为了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性,在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内涵的基础上,基于TOE理论框架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规格法和熵权法对2021年黄河流域67个地级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性进行测度。本文结合NCA方法、QCA集合分析方法,基于组态视角从技术、组织、环境多方联动的总体出发,系统分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性实现的复杂因果关系和驱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单个前因条件并非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性实现的必要条件,但是高技术创新驱动条件对于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性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分析发现高水平的技术创新驱动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实现高水平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政策机制调控、技术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黄河文化交流、促进人水和谐和扩大对外开放条件“多因并发”,形成了驱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性实现的4条组态路径,4条组态路径分别为文化引领型创新驱动、政策助推下开放型创新驱动、生态发展并重型创新驱动、生态优先的开放型创新驱动,呈现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性实现的多元路径和复杂机制。(3)本文发现了3条会导致非高水平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与高水平结果的驱动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分析发现,黄河流域不同城市间存在本质差异,不同路径组合将有助于不同城市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性,为黄河流域各地级市政府研究制定发展策略、确定未来工作方向提供借鉴。

  • “双碳”目标下农业生态效率的动态演进与收敛特征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双碳”目标下推进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提升,是推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农业减排固碳的发展要求下,以落实农业“双碳”目标为着力点,运用超效率SBM 模型、Dagum 基尼系数和收敛检验方法,测度2006-2021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序演进、空间差异和收敛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偏低,形成了“下游领跑、中游追赶、上游落后”的空间格局;黄河流域内农业生态效率差异逐渐扩大,差异主要源自超变密度,区域内差异由低到高依次为上游、下游和中游;黄河流域整体及上、中、下游的农业生态效率不存在σ 收敛现象,但都存在显著的β 绝对收敛和β 条件收敛,种植业产值、机械化水平、农业产业集聚度、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等因素对β 条件收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 黄河上游生态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牧区为例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甘南州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是黄河干支流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牧业经济区,作为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地域单元和牧区景观生态系统,对黄河流域及周边地区有着广泛而巨大的影响。但由于甘南州牧区科技基础薄弱、人才短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素缺乏,自我造血功能不足,自我发展能力有限,因此未来要深入推进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新时代战略机遇,坚持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并重,强化黄河上游责任意识,强力推进牧区生态经济振兴,释放牧区发展正能量。本文通过对甘南州牧区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促进生态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与建议,以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甘肃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 数字经济对生态保护的影响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0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对实现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产业结构升级为视角,通过选取2011—2021年黄河流域九个省(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环境影响随机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构建了基于状态-压力-响应(PSR)逻辑的生态保护水平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计算出黄河流域各省(区)的生态保护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后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是数字经济作用于生态保护的重要路径;黄河流域内数字经济对生态保护释放的红利程度在空间上呈现出“中游>下游>上游”的特点,呈现异质性特征。基于此,本文建议加强对数字经济理论研究,提升数字经济在传统产业的应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 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关系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文章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数分析模型,计算黄河流域2007—2022年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综合评价指数,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算黄河流域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人口和产业发展关系呈现由“人口滞后”向“产业滞后”发展的趋势,耦合协调度总体不高且流域间差异较大。因此,本文认为黄河流域要进行分区统筹管理,以期实现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协调的高质量发展。

  • 数字经济对7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选取黄河流域经济带7大城市群为研究区域,着眼于数字经济的经济效应特点,建构多维度黄河流域经济带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黄河流域7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指标赋权测度,通过建立计量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在促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