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9-19
摘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活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践行,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和阐释其重要意义。在理论层面,数字普惠金融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的创新发展,还是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选择。在现实实践中,通过对2011至2021年间江苏13个地市丰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事实性地证明,服务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水平,均有助于减少城乡收入差异,但覆盖广度尤为突出,显示了其在促进社会公平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应当提升互联网的普及率,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构建一个可持续的数字金融生态,为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9-02
摘要:基于2011~2020年山东省各地市相关统计数据,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地市一级数据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和结构相匹配,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推广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但其作用存在区域差异性,对胶东经济圈、省会经济圈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和结构提升作用更显著。基于此,建议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关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化,推进地区均等化,发挥与其他产业的联动作用,从而促进乡村振兴。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提交时间: 2024-08-01
摘要:本文基于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研发创新,其中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强,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创新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大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企业和小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能够充分发挥补足传统金融短板的功能。应肯定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的重要意义,加快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企业研发创新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凸显了采取有效方法降低家庭经济脆弱性的重要性。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匹配,采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家庭经济脆弱性,其缓解效应在农村家庭、低物质资本家庭中更加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居民创业、缓解居民信贷约束来缓解家庭经济脆弱性。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为我国居民家庭增加收入、防范风险提供重要支撑,应加大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力度,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环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8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近年来,数字技术与农村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进一步降低了普惠金融的成本和门槛,形成了包容性更强的数字普惠金融。本文选取河南省2016—2020年1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并开展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河南省农村居民收入有良好的正向作用,并且这种正向作用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异质性。基于此,本文对河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结合数字普惠金融与安徽省城乡共同富裕基本理论,基于2011—2021年安徽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16市相关经济发展指标,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安徽省城乡共同富裕的效应进行检验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促进了安徽省城乡间的共同富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对减贫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部门应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提高乡村居民金融素养,早日实现安徽省城乡共同富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10-09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本文借助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存在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地区性差异较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投资者金融教育有待加强等问题,从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普及金融知识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推动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建设提供借鉴,助力其高质量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可知,数字普惠金融在金融效率与资源配置、融资渠道与成本、产业结构升级与融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数字普惠金融体系薄弱、金融服务供给与人才短缺、风险评估与管理难度较大、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产业融合较低等难点。要想使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更好地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就需要加强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增强金融服务供给与人才培养、完善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本文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江苏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2012—2022年江苏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构建混合OLS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等分维度指标均显著增加了江苏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消费结构,增加了居民享受型消费,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些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旨在为深化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促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从地理学的时空角度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不仅可为科学认识两者的关系提供一个新视角,还可为制定地区差异性的共同富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基于全国260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在有效测度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Dagum基尼系数、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对其时空格局、时空差异与时空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的时空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且空间聚集特征显著,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各自的总体差异均较小,东部地区内部的共同富裕差异最大,且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最大,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之间的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空效应,呈现出带状分布且自西向东逐渐增加,最强的影响一直位于长三角地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实现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美好愿望,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促进公平、提高效率,推动共同富裕。基于此,本文使用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促进机制。基准回归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中介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地区创业水平来促进各地经济增长、提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促进共同富裕。在进行稳健性分析后,结果依然成立。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拥有数字化技术的支持,有助于当前中国经济对普惠性和精准性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可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本文采用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再通过中介效应,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会通过居民消费指数路径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验证了数字普惠金融确实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之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积极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充分发挥其推动作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8-14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与新能源企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领域,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理论意义。基于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新能源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效应与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且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外部融资约束和降低内部财务风险提高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新能源企业的创新效应因企业特征的不同表现出异质性,其对非国有性质企业与规模较小企业影响更强。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24 合作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总体较低,如何依靠内生动力提高农业新质生产力尤为重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正在为破解农业新质生产力难题开辟新路径。本研究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新质生产力;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八大综合经济区和不同时期的异质性;农业技术创新是数字普惠金融提高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政府干预能够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正向作用效果,当政府过度干预时,则会降低这种正向作用。为此,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应全面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在农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区域均衡发展;加强农业技术创新,释放数字普惠金融潜力;优化政府干预,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提交时间: 2024-06-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愈发凸显。数字普惠金融凭借其包容性和可得性,近年来快速发展,为驱动消费升级创造了条件。从微观视角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与消费升级的关系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融通机制、财富机制、便捷机制和流动机制对消费升级产生驱动效应。从区域和主体异质性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城镇家庭、西部家庭、青年户主家庭、高学历户主家庭、低收入家庭、中等消费层次家庭的消费升级驱动效应较强。数字贸易对数字普惠金融驱动消费升级的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均产生先降后升的“U”型调节效应。为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升级效应和数字贸易的调节效应,提出加快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数字贸易全面高质量发展等建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9-26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本文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结论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技术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产权保护能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异质性结果表明,在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城市和“宽带中国”试点城市中,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沿循“谁来推进”“推进什么”“怎么推进”研究路径,本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主体-内容-工具”三维整体框架,揭示了当前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多元主体力量难以有效衔接、五大内容板块难以有效赋能、数字金融工具难以有效应用等。基于已有研究,本文围绕“五大主体”“五大内容”以及“五大工具”进行系统化调整,如促进多元主体联合、协调乡村振兴内容和优化多维工具应用等,以期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随着我国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人民生活全面实现小康,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摆在乡村振兴战略面前的新问题。2016年数字普惠金融理念的提出,使扶贫工作拥有了全新的思路和办法,以大数据技术作为支撑,引导贫困地区人口获得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的金融服务,已然成为普惠金融的主要工作方向。基于此,本文立足乡村振兴背景,深入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扶贫工作的作用,以期使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为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发挥更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本文研究发现:农村发展需要国家经济和政策的扶持,同时需要金融体系的资金支持。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机构下沉农村市场、支持“三农”业务发展的重要工具,是互联网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金融机构打破市场边界、开发农村蓝海市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的有力途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和“三农”领域的实现形式,金融机构要以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提高农民金融素养、注重普惠金融风险防控为目标,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提升“三农”服务质效。本研究仅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农业经济发展是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数字普惠金融视角,基于我国2011—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模型和门槛模型进行多维实证。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提升农业经济韧性,且经过选取工具变量和“普惠金融”试点进行多期准自然实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绿色创新间接作用于农业经济韧性。(3)通过门槛模型和空间模型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等特征。为提高农业经济韧性,应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高水平发展地区在农业经济中的引领作用,推进绿色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努力缩小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合理扩大“普惠金融试点”地区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