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研究》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 “新质生产力” 这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概念范畴ꎬ 它是马克思 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突破和理论创新ꎮ 作为先进生产力ꎬ 新质生产力的 “新” 体现为要素构成新和 具体表现新ꎬ “质” 体现为新本质、 高质量、 高品质、 “质” 优势ꎬ “先进性” 体现为结构先进性和内 容先进性ꎮ 新质生产力是数字经济时代先进生产力的具体实现形式ꎬ 体现了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 历史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辩证关系ꎮ 需求新变化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因ꎬ 以复杂劳动主导的生产力 诸要素的有机结合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ꎬ 生产力诸要素的内在矛盾和解决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源泉ꎮ 立足新发展阶段ꎬ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ꎬ 需要不断调整数据要素所有制为基础的直接生产关系、 分配 关系、 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ꎮ 在实践路径上ꎬ 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ꎬ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和未来产业ꎬ 持续推动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ꎬ 加快推动高质量人力资源的积累ꎮ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5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由于生产关系自身的相对稳定性,生产关系的调整可能与生产力的发展不同步,从而形成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为此,应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强化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畅通“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综合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制度型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5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及其面临的难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化解对策。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践中,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着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融合不深、数字化技能人才匮乏及乡村传统观念制约等难点。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加大乡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数字技术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地区乡村数字经济合作、提高乡村技术人才补贴待遇及宣传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意义等对策,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参考,对推动乡村振兴和数字经济发展也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进入工业社会以来, 人类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各有四次。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形成新质生产力, 使生产方式有一个质的飞跃。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催生新产业、 新模式、 新动能, 使工业的形态、 组织方式、 规模发生质的改变。 世界工业现代化过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科技创新是推动工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质量提升是工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产业升级是工业现代化的核心内涵, 工业现代化的演进趋势呈现出非线性。中国式工业现代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显著的不同特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中国的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是由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所决定的。 中国的工业化是世界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受到世界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 也深刻影响着世界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展趋势。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正在酝酿的今天,中国式工业现代化要真正实现, 就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建立个性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 构建完整、高效、 科学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要求利用好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 同时也必须直面内外部发展环境中的矛盾叠加、 风险汇集问题。当前安全概念不仅囊括了国家主权、 安全、 发展利益的传统内涵, 更增加了社会治理、 利益协调、 瓶颈突破、 制度运行平稳、 突发状况处理等多重维度。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思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的科学方针, 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经济建设中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新安全格局在保障新发展格局时需要内外兼修以防范两个市场带来的交叉风险,尤其注重增强具有主体地位的国内大循环, 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完善社会治理强化循环韧性, 方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掌握历史主动、 实现自立自强。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创新是其中的关键环节。通过构建最深层次、中间层次和最高层次的三级架构,本文分析了其系统化特征,,并阐述了新质生产力先进性的具体内容。在唯物史观视域下,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分析的底层逻辑,研究发现技术、产业、金融、发展方式、制度、人才等多方面的创新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形成新型生产关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以及发展绿色生产力的实践路径,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共同要求;在生产关系维度 提出了推动制度创新和激发金融的源头活水作用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路径安排,这也是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制度环境的有效举措。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新时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但在基础研究、企业创新、成果转化、要素配置、科技评价、科研诚信、创新政策等环节和领域,还存在诸多体制机制上的堵点卡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全面深化以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企业主导产学研融合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要素配置机制等为重点的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性要求更高、协同性更强、风险性更大、规范性要求更高、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更为明显、地区差异化更加凸显。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层次性特征,目标的层次性包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改革。内容的层次性包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战略导向型改革、发展导向型改革、体制导向型改革和治理导向型改革。任务的层次性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方面的层次性包括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需要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协同性,在目标的协同性方面,统筹协调改革、发展、治理三个方面的关系。在内容的协同性方面,要注重战略导向型改革、发展导向型型改革、体制导向型改革和治理导向型改革的协调推进。在路径的协同性方面,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在政策的协同性方面,注重宏观改革政策与微观改革政策的有机衔接,注重政策的综合性和整体性,通过政策的叠加效应产生更大的改革成效。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置盐定理在理论上十分稳健,但其所依赖的技术选择标准——置盐准则——在经验上是否成立尚未得到严谨验证。本文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方法对1947年至2018年间美国非金融公司经济部门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假定实际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占主导地位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技术变革对均衡利润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根据置盐定理的逆定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二战后美国非金融公司部门主要发生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型技术变革大体上符合置盐准则。因此,我们为置盐准则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经济思想史上就“银行和金融危机”主题存在两大对立的研究传统。 主流的金融中介观和“金融加速器”理论引入信息不对称,以被动且外生的方式解释银行和金融危机。该分析范式得到了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认可。然而,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主流经济学却一反常态地采用非正统的明斯基范式来修缮其叙事框架。明斯基以根本的不确定性为基点,从银行信贷创造观出发,提出内生经济周期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比较研究表明,尽管两大传统在银行行为理论、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理论,以及更深层次的货币本质观上存在实质性分歧,但以信息不对称为情境预设的主流范式与以根本的不确定性为情境预设的明斯基 范式并不构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一方面,主流的信息进路为有关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做出了深刻贡献;另一方面,应适当借鉴明斯基的洞见,以补充和改进主流的研究进路,甚至对二者进行必要的综合。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但是,一旦考虑价值转形为生产价格,其在实证研究中就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也难以将价值转形前后的理论融合在一起进行分析。谢克证明,不论采用何种转形模型,相对价值和相对生产价格都是高度近似的。通过对价值转形问题的分歧的理论比较,本文认为,谢克所证明的价值-价格近似关系是马克思进行理论抽象的客观基础,从价值到生产价格转形这一理论抽象程度上的变化并不会带来数量关系的显著改变。这不仅符合马克思从抽象到具体的叙事逻辑,能够将转形前后的理论融为一体,还为将劳动价值论用于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上的极大便利。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本文运用马克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阐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广义政治经济学和狭义政治经济学的划分和科学内涵,证明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并通过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划分,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否科学的唯一判断标准就是符合不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依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科学理论,本文从中国经济学经历的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出发,分别阐释了中国经济学在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对象及其变化,说明了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必须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性质和特征加以确定,并解构了中国经济学在强起来发展阶段研究对象的丰富内涵,以及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创新和发展。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全劳动生产率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重要的生产力指标。与全要素生产率不同,全劳动生产率是将生产过程看成一个以广泛的分工为特征的社会劳动过程而形成的生产力概念。基于相对剩余生产模型,可以用相对剩余生产率(RSP)来实现对全劳动生产率有经济涵义的社会加总,进而利用全劳动分工矩阵的结构分解,测算全球生产分工条件下世界整体及各主要经济体的生产力增速。基于WIOD 数据的RSP测算结果表明,2000—2014年中国(不含港澳台)的RSP年均值为5%,远高于世界平均的2.35%,美国则为 0.36%。对比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发现,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与RSP 变化基本一致,而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则与RSP 变化发生背离,这暗示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更多地反映其通过市场势力充分利用国际分工的结果,而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主要来自物质生产力的进步。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马克思流通理论的中国化是一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历史进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经济建设任务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经济学人始终坚持将马克思流通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流通模式,创立并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流通理论。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是马克思流通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流通理论的最新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马克思流通理论中国化将持续深入,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内容提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空间大幅缩小。在此情形下,各界关于如何加强政策协调配合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不仅改变了传统宏观政策理论对于政策协调配合的理解,而且形成或发展了现代货币理论和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本文对这三种理论关于政策协调的主要思想与基本观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对比。三种理论在主要目标、主要工具、核心机理以及可行性上均存在明显差异。总体来说,传统宏观政策理论和现代货币理论注重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等稳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实现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等短期稳定目标。与之不同,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不仅注重加强稳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还强调加强稳定政策与增长政策、结构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实现短期经济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三大目标。当前中国经济除了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外,还存在增长动力不足和经济结构失街等深层次问题。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对解决中国经济现实问题的适用性更强,可以为未来我国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提供有益的参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劳动价值论研究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学界围绕“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价值创造问题”“人工智能时代劳动价值论的适用性”“人工智能与人类劳动的发展趋势”掀起了新一轮的讨论热潮,其核心议题是“经典劳动价值论在人工智能时代是否已经过时”,且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未达成共识。基于此,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追溯历史,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对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机器创造价值”“经典劳动价值论失效”等论断予以科学回应,并适时提出新解释、新观点。本文回顾经典,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再度审视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价值论,以期澄清疑惑、提高认识,增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解释力。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在批判与继承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拜物教思想的创新具有内生性的特点,包含了抽象分析与具体研究紧密结合、形式探讨与本源揭示彼此呼应、提出和分析问题直至达成解决方案的有机统一。马克思突破了法学、历史、哲学和宗教等研究范式的束缚,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拜物教的思考由不成熟渐渐走向成熟,由表象层面逐步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与核心,由零散化碎片式研讨直至形成系统性理论构建的全过程,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的独特品质。马克思拜物教思想发展和演化的内生驱动,根源于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转向,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体现了未来社会主义模式的动态性、多样式与差异化,对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方法论研究的错误倾向是对马克思经济学产生误解的根源。马克思的方法论首先是哲学方法论与经济学方法论的统一,这种统一表现为马克思在学术生涯中对哲学和经济学所进行的承前启后的批判性研究。马克思经济学的总体方法论包含着对象方法、范畴方法和体系结构方法的统一,这是马克思经济学形成严密逻辑体系的根本保证。该体系不仅超越了古典经济学,而且也对后来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形成了强有力的批判。相对于马克思经济学总体方法论的科学性,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内在缺陷是其理论体系存在逻辑矛盾的根源和被现实一再推翻的重要原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根本上讲就是坚持马克思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这也是总体方法论赋予当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充分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与时代意义。马克思分别在历史唯物主义层次和政治经济学层次上论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力的量变累积引发生产力的质变。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将新质生产力作为解决中国当下社会主要矛盾的战略抉择,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系统性生产力理论。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科技自立自强,形成网络化智能化生产组织与数字化产业生态系统,统合城乡发展,改革人才培养体系与社会保障制度,以生产方式转型推动社会供需在新的水平达到平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更是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因地制宜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原则。为此,应确立“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发展方略,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而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找准比较优势,进而促使各地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发展以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是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下,基于各地传统优势与发展规划,推动生产要素有序流转与高效集聚,协调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生产力跃升的重要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