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战的特殊历史贡献

    分类: 政治学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提交时间: 2024-09-27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本文试从中国共产党最早在东北敲响全民族抗日警钟、率先提出武装抗日的政治主张、在东北开启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先河、最先在东北探索实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东北抗战对全国抗战形成有力配合等五个方面,浅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战的特殊历史贡献。

  • “后政治”视域下墨菲的左翼民粹主义策略及其局限

    分类: 政治学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提交时间: 2024-06-29

    摘要:在卡尔·施密特的影响下,尚塔尔·墨菲将冲突和对抗理解为政治的本质。但苏东剧变后新自由主义霸权主导下的“共识政治”,造成了政治的消解和民主的衰退,形成了一种“后政治”格局。在这种政治的“空场”之下,以右翼民粹主义为主要代表民粹主义政治得以迅速崛起,使全球进入了“民粹主义”时刻。在墨菲看来,尽管右翼民粹主义表达了对“后政治”的抵抗和拒绝,但却是“以独裁的方式”表达的,因而将可能引发一些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要对抗右翼民粹主义,所采取的方式并不是摒弃民粹主义的政治形式,而是在保留民粹主义基本框架的前提下,在其中填充左翼的内涵。墨菲试图以左翼民粹主义来抗衡右翼民粹主义、进而化解“后政治”的政治困境的主张看似可行,但却是一剂难以根治西方社会体制顽疾的错误药方。

  • 陈独秀对制定党的革命纲领的重要贡献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政治学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提交时间: 2024-06-26

    摘要: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中共二大通过了以陈独秀为主要成员的起草委员会拟定的大会宣言,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圆满完成了党的创建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陈独秀超凡的个人素养和丰富的革命实践为党的革命纲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他从共产党的崇高使命出发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和特点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还提出要依靠劳动阶级,分“两步奋斗”实现党的革命纲领。陈独秀的这些重要思想对中共二大制定出党的革命纲领起了决定性作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极深远的历史意义。

  • 葡萄牙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经验与挑战

    分类: 政治学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提交时间: 2024-04-29

    摘要:葡萄牙共产党是目前西欧地区党员人数最多的共产党。作为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党,葡共经历过法西斯政权围剿的至暗时刻,也享有推翻独裁统治入阁参政的高光场面。在库尼亚尔、卡瓦略斯、德索萨、雷蒙多等几代领导人的带领下,葡共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重视理论创新,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在欧洲政治环境变迁和葡萄牙国内经济社会结构变化之下,葡共面临阶级基础有所削弱、理论创新遭遇瓶颈、政策主张吸引力下降、政治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左翼力量协调欠佳等多重挑战,亟须采取创新性举措加以应对和化解。

  • 在大变局深度演进中探寻人类前进方向——2023年外国共产党的新发展与新变化

    分类: 政治学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提交时间: 2024-04-29

    摘要:2023年外国共产党的实践,展现了共产主义政党的鲜明形象和意识形态属性。多国共产党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回顾历史、激励奋进精神。多国共产党召开党代会等重要会议,为党的发展明确方向和任务。多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各层级选举,努力探索通过制度内选举竞争扩大自身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多国共产党加强与其他左翼和进步力量的联系沟通,坚持进行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及捍卫劳动者权益的斗争。同时,外国共产党间矛盾分歧有所加深,分裂与反分裂两种倾向并存,维护国际团结进入关键期。如何扩大共识、弥合分歧、加强合作,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外国共产党应该深入沟通并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出初次低谷的三阶段论证

    分类: 政治学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提交时间: 2024-04-12

    摘要:当前,世界社会主义振兴的苗头初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历史性机遇,但如何走出低谷尚是难题。在曲折发展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曾也经历了一个陷入低谷并走出的历史过程,大约是自1895年恩格斯逝世至1919年第三国际成立这25年,对此进行研究有助于探索如何走出低谷的宏大难题。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以更好地理解考察:第一阶段为1895年恩格斯去世至1900年第二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体现为修正主义理论与修正主义实践登堂入室,国际共运陷入低谷;第二阶段为1900年第二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体现为在修正主义道路下第二国际功败垂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心由西欧向外转移,国际共运坠入低谷;第三阶段为1915年至1919年第三国际成立,体现为列宁在思想上和实践上创造性开辟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并成立第三国际加以推广,国际共运走出低谷。通过三阶段的历史足以证明道路问题决定国际共运兴衰之变,伯恩施坦的根本性危害在于其开辟的道路混淆、圈定了一整个时期的众多社会主义者,无人能在伯恩施坦所划定出的道路中胜过伯恩施坦,唯有列宁发现伯恩施坦视野外的广阔世界存在“另一条道路”,列宁在思想和实践上主动地将其开拓而出,拯救了工人阶级、拯救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今日,“另一条道路”的历史隐喻对期盼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我们,似乎构成了一种熟悉的新启示。

  • 论新型举国体制的马克思主义塑造

    分类: 政治学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提交时间: 2024-04-11

    摘要:新型举国体制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源流与崭新特点,但犹有提升发展的空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需进一步通过马克思主义塑造走向深化。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塑造,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经济构成上由调增长向调结构转变,在现实利益动力上由竞争富裕向共同富裕转化;需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六个坚持”具体贯彻于制度构造;需形成对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现实作用力,助力实现锻造适应人类文明新形态新人的目标,助力实现在普遍的公有制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