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 行政调度:督察驱动执行的行政机制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08 合作期刊: 《中国行政管理》

    摘要:本文以中央环保督察与地方整改行为为例,探讨中国科层治理过程中政治与行政这两种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文章将中央环保督察视为中央推动地方环境治理的政治机制。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文章发现尽管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和“回头看”督察都使用了政治机制来影响地方执行,地方政府对两次督察的整改情况却存在“不落实”与“全落实”的差别。文章认为,“回头看”督察后中央政府对行政调度这一常规科层治理手段的非常规运用直接推动了地方执行力的提升。当中央对地方的行政调度从常规转为动态时,行政调度便发挥了传导压力以及引导推动地方执行的功能。文章进一步认为,政治与行政这两种治理机制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的潜力,而上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主动性对高效衔接两种机制并提升整个科层体系的组织效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国际援助中的互惠主义与现实主义——基于中、法两国对非洲援助的比较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19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以 “互惠主义”和 “现实主义”的国际援助模式作为理论基础,本文分析了 20 世纪中期以来中、法两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认为中国的援助主要建立在 “互惠主义”的基础上,而法国的援助主要建立在 “现实主义”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的感召下,中国给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无私援助。改革开放后,在 “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原则的指导下,中国扩大了对非洲的援助,帮助非洲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能力提升和人才培养。同时,中国在国际政治和国内发展方面也得到了非洲国家的宝贵支持。进入后殖民阶段,法国对非洲援助的目标主要是保留其在原殖民地的影响力,并把附加各种经济合作协议作为殖民地获得独立的条件。在 20 世纪 80 年代,法国又把非洲国家调整治理结构作为后者获得援助的条件。“阿拉伯之春”爆发后,法国的援助主要出于预防非法移民、难民进入法国和防止恐怖主义蔓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