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外国哲学
  • 在僭主与哲人之间 ——重访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4-18 合作期刊: 《经典与解释》

    摘要:施特劳斯与科耶夫(Alexandre Kojève)在1940年代进行的一场围绕“僭政”展开的讨论,无疑是二十世纪西方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 众所周知,这场争论的起点是施特劳斯在1948年为古典哲人色诺芬(Xenophon)的一篇短小精悍的对话《希耶罗或僭政》撰写的阐释《论僭政》;在该书于1954年出版的法文版中,收录了科耶夫对此做出的批评性回应《僭政与智慧》以及施特劳斯的再回应《重申色诺芬的〈希耶罗〉》。长期以来,有关施特劳斯和科耶夫这两位思想和政治立场差异极大、却私下相交甚笃的思想家之间的这场围绕“政治和哲学的关系”的争论,论者们已经从不同角度做出了丰富而深刻的研究。 

  • 亚里士多德“城邦形质论”的难题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4-18 合作期刊: 《经典与解释》

    摘要: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属于那些自然存在的事物”(1253a1-2)。但什么是“自然存在”,城邦在何种意义上具有自然性,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界持续多年的争论。近年来,国内外多有学者试图从形质论出发,为城邦的自然性 1 寻求形而上学的理论基础,这种理论被称作“城邦形质论”(political hylomorphism)。 2 的确,在阐释城邦为何优先于家庭上,“城邦形质论”具有优势,但这一理论同时无法回避两处关键的挑战。因“城邦形质论”的成立至少需要两个前提条件:1)从生成论的角度看,城邦是自然物;2)从城邦与人的关系看,人作为城邦的一部分,构成了城邦的“质料”。但前者与城邦为人组建起来的说法(1253a29-31)相龃龉,后者则导致了“亚里士多德政治理论是种极权主义”的批评。 3 本文将首先阐释“城邦形质论”的内涵,并着重分析其“动态层面”在将城邦视作自然物时遭遇的困难;其次通过对“政制作为城邦之形式”相关文本的分析,指出亚里士多德此说法意在阐明公民身份与谁来统治是政治共同体的本质问题;最后借助形而上学文本分析“公民作为城邦的质料”相关段落,表明将公民与城邦的关系不能被视作质料与形质结合物的关系。 

  • 欧洲文明的 “自由空间”与现代中国——读施米特《大地的法》劄记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4-10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晚近的 “全球史”以人类社会生活为本位,似乎欧洲文明内部争夺世界支配权的血腥厮杀已经决出胜负,自由主义政治人所憧憬的全球化“世界公民”社会时代即将来临。即便没有来临,施米特的 《大地的法》所开创的 “全球史”研究仍然以国家为本位,同时又超逾了 “欧洲中心主义”,其学理依据反倒是: 大国间的厮杀并没有终结,不过是越出欧洲范围扩展到全球而已。当面对问题意识明显不同的两种 “全球史”概念时,选择与以人类社会生活为本位的 “全球史”接轨便意味着,我们相信 “世界公民”社会的全球化时代真的会来临。如果情形并非如此,如果 18 世纪以来迄今不衰的 “世界公民”社会理念也许是一种乌托邦,如果国家间的厮杀依然频繁而且惨烈,那么,我们的史学研究和教学致力于给年青一代灌输自由民主的 “世界公民”意识,其结果便是让我们的后代忘记自己脚下的土地仍然置身于以国家为本位的全球化冲突的世界历史时刻。

  • 主权国家与“文明化”道路:霍布斯的政治法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4-10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王位继承战争、宗教战争和争霸战争使西欧的封建君侯国家和城邦国家日益趋向于主权国家的政治整合,霍布斯的政治法学正是表征这一历史转变的理论学说,主权国家的霍布斯筹划,在用主权权威的绝对性为西欧现代国家建设奠基的同时,也因为法权机器的 “中立性”构造,伏设了欧洲现代国家方案的政治文明困境。

  • 波考克如何打造“公民共和主义”神话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分类: 历史学 >> 世界史 提交时间: 2024-04-10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波考克的 《马基雅维利时刻》第三章是该书最为核心的理论章节,在这里,波考克试图披着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论外衣来证明他自己的 “公民共和主义”政治观。通过析读波考克的论述,本文揭示出,波考克的思想史研究绝非要如实复原或 “记录”过去的思想,而是要致力于打造具有现实意义的激进民主政治主张。

  • “相反者”与“居间者” ——亚里士多德《论天》的元素证明及其理论意义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4-09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摘要:学界通常认为,亚里士多德在《论天》中虽然承认宇宙由土、水、气、火四种月下元素和一种月上元素构成,却没有给出月下元素何以有且只有四种的严格论证。事实上,这部著作包含一套关于元素种类的完整证明。亚里士多德首先基于对三种单纯运动的区分确定了三种单纯物的存在,进而依据其“相反者理论”和“精简原则”将三种元素中的重元素和轻元素分别进一步区分为两类,最终确定了构成整个宇宙的五种元素。重构《论天》中关于元素种类的证明,对我们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元素理论,以及《论天》和《论生成与毁灭》的关系都大有裨益。

  • 从斯特劳森与罗素的论争看摹状词理论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1-08

    摘要:斯特劳森与罗素在摹状词理论上的分歧主要表现在意义问题、句法问题和专名问题三个方面,其中句法方面的分歧是决定性的。本文通过分析表明,斯特劳森基于日常语言的句法对摹状词理论所作的批评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不合适的。摹状词理论强调的是一阶逻辑语言的句法,日常语言的句法是它批判的对象。通过一阶逻辑语言的句法理论,摹状词理论解决了某些因日常语言句法的混乱而引起的问题,但它的重要性不在于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而在于在哲学研究中对一阶逻辑语言的句法分析方法的倡导与示范性应用。

  • 罗素类型论研究

    分类: 哲学 >> 逻辑学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1-04

    摘要:类型论是罗素为解决逻辑悖论而构造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以恶性循环原则为前提,其核心思想是不把类当实体看,其总体思想是任一函项必定属于一定的类型和阶。类型论提供了一种对悖论的统一的解决办法,其排除悖论的实质是把引起悖论的表达式归于无意义。类型论本身并不完善,引来了争论,争论的焦点首先是可化归性公理,其次是恶性循环原则,引起争论的实质是在类的实在性问题上实在论和唯名论的对立。类型论尽管在总体上不那么令人满意,但它给逻辑和哲学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