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栏论文

专栏名称:“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专栏

专栏简介:

    专栏创办于2021年,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问题、现实需求,从理论范式、路径选择、指标体系等多角度、多层次,学理化地研究阐发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期刊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
  • 期刊名称:中国社会科学
  • 刊号:
    1002-4921
    11-1211/C
  • 语种: 中文
  • 创刊时间:1980年
  • 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中国生态环境法治的空间拓展及其规则创新

    关键词: 生态环境法典;环境空间;社群主义;自然地理单元

    DOI:10.12451/202411.00012

    刘超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我国生态环境单行法体系在还原主义方法论下针对环境要素分别立法,难以承载“美丽中国”的文明意蕴。中国生态环境法治亟待空间拓展,其理论基础源于以社群主义统合还原主义与整体主义方法论,在调整对象上应为多类型的环境空间供给专门规则,在运行场域上基于生态环境法治须应对大尺度空间环境问题。在《生态环境法典》中系统创新调整对象维度下的特定规则、运行场域维度下的协同规则和空间整合维度下的衔接规则,可契合生态环境法治空间拓展的规则创新需求。

    点击量 154 下载量 38 评论 0
  • 知识产权法域外适用的制度构造

    关键词: 知识产权法;涉外法治;域外适用;地域性

    DOI:10.12451/202411.00011

    万勇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知识产权法域外适用制度交织着本土性、时代性和国际性诸多重要问题,既是涉外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重要表征。应注重制度自主与思想自主,按照统筹性、谦抑性、能动性原则,对知识产权法域外适用的功能定位、框架构建、具体运行等进行制度设计。知识产权法域外适用制度建构的中国方案以分配正义为法理基础,以知识产权实体法与程序法一体化立法建设、司法“三步判断法”为实现路径。中国方案既是本土的,也是世界的,可以为回答知识产权法域外适用的世界之问贡献中国智慧。

    点击量 148 下载量 34 评论 0
  • 社会公共利益的私法实现机制

    关键词: 社会公共利益;私法实现;限制性目标;促进性目标

    DOI:10.12451/202411.00009

    赵万一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社会公共利益作为承载社会公共福祉提升和公平正义价值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不仅对中国法治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意义重大,而且对共同富裕社会目标的达成同样影响深远。尽管私法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介入在正义性、可操作性、可救济性和价值目标的可实现性等诸多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但私法在社会公共利益实现中具有的独特优势仍是毋庸置疑的。未来改进的主要方面是:调整私法对社会公共利益作用的范围和重点,确立限制性和促进性的双重目标,并相应匹配具有针对性的实现机制、适用方法和适用手段。

    点击量 179 下载量 37 评论 0
  • 行政检察的监督范畴与体系构建

    关键词: 行政检察;法律监督;检察权;行政检察法;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DOI:10.12451/202411.00010

    解志勇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传统上复议、诉讼等对行政权的监督,过于强调个案和局部,而在系统性、全局性维护行政法律秩序方面有所忽视,亟需行政检察进行补位。行政检察制度虽进展明显,但其理论体系和制度设计尚存在薄弱环节。其监督范畴涵盖全部行政活动和行政诉讼。依申请而启动的监督救济,须遵循补充性原则;依职权而启动的检察监督,须遵循谦抑性原则;两类监督原则上不受期限限制。其基础功能是,通过对行政法律实施活动进行检察调查、抗诉、建议等,构建、维护和恢复良好法律秩序,以及对当事人进行权利救济等。

    点击量 138 下载量 38 评论 0
  • 中国宪法权力监督功能的规范分析

    关键词: 中国宪法;监督功能;权力监督;监察委员会;自我革命

    DOI:10.12451/202411.00007

    刘练军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中国宪法的鲜明特色在于创置了人大监督、检察监督和公民监督等多种类型的监督制度,展现出强大的权力监督功能。2018年监察委员会入宪,其权力监督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中国宪法构建了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明确了集中统一的监督领导体制,形塑了对监察委员会的多元化监督机制,为权力监督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系统性的制度平台。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一体性塑造了中国宪法的监督制度体系,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我革命性则为其权力监督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动力源泉。中国宪法权力监督功能的有效发挥还依赖于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点击量 150 下载量 39 评论 0
  • 论法治体系概念

    关键词: 法治体系;法治体系内涵;法治体系构成;法治体系意义

    DOI:10.12451/202411.00032

    侯学宾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法治体系”是一个描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运行实践 “系统集成”的统合性概念,体现了政治性与法律性、系统性与规范性、民族性与人类性、实践性与理论性、现实性与理想性、法律规范主导性与其他社会规范补充性的有机统一。“法治体系”概念呈现了中国法治实践的系统性品质,是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概念,具有强大的方法论意义。

    点击量 155 下载量 40 评论 0
  •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意蕴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实践;生态文明;文明意蕴

    DOI:10.12451/202411.00016

    袁祖杜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叙事没有将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排除在历史进步观念之外。西方现代性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严重的负面后果,是人在与自然、共同体以及自我的三重疏离中失去了平衡。中国式现代化在谱写新文明形态过程中确立了生态实践路向,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道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生态实践中,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建构,以生态和绿色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以显著特征和本质要求。

    点击量 139 下载量 38 评论 0
  • 农村历史性变革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奠基性影响

    关键词: 农村历史性变革;基本制度;物质基础;内生动力;安全推进

    DOI:10.12451/202411.00004

    吴忠民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所以能够形成并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原因,就在于自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以来中国农村所进行的一系列成功的历史性变革。从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制度构建的维度看,这些历史性变革具有极为重要的奠基性影响;从中国式现代化物质基础得以形成的维度看,其作出了奠基性贡献;从中国式现代化内生动力的维度看,其具有不可或缺的、可持续的积极促进意义;从中国式现代化安全推进的维度来看,其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保障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不了解农村的这些历史性变革,就不可能解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何以塑就、何以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持续健康前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原因。

    点击量 162 下载量 36 评论 0
  • 原创性概念和标识性概念——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概念基础

    关键词: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术语的革命

    DOI:10.12451/202410.02578

    孙正聿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原创性概念和标识性概念是构成新的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概念基础。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其实质内容是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从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其主要标志则是实现 “术语的革命”,赋予概念以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文明内涵,形成一系列原创性、标识性概念。 “原创性概念”凸显的是其所实现的 “术语的革命”,“标识性概念”则不仅具有 “原创性”,而且凸显特定知识体系的 “主体性”和 “自主性”。提炼原创性、标识性概念,实现 “术语的革命”,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最为重要的概念基础。

    点击量 173 下载量 49 评论 0
  • 侯外庐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侯 外 庐 学 派;马 克 思 主 义 史 学;中 国 学 派;中国史学自主的知识体系

    DOI:10.12451/202411.00291

    瞿林东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侯外庐先生是享誉中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他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民族化 (中国化),以社会史与思想史结合研究的治史路径,创立了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侯外庐学派。他强调 “在严格要求下”从事科学研究,树立严谨学风和求实精神;他关注史学发展中新的生长点,显示出一个学者不懈追求的品质和卓见。他尊重过往、把握当下、关注未来,形成了独特的史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影响巨大、意义深远。侯外庐先生的史学思想遗产对于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特别是建构中国史学自主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点击量 148 下载量 34 评论 0
  • 侯外庐的社会史研究及其理论贡献

    关键词: 侯外庐;社会史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土地国有;资本主义萌芽

    DOI:10.12451/202411.00290

    梁涛

    提交时间: 2024-10-28

    摘要:侯外庐先生通过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对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作出合理的解读,指出中国古代走了 “家族—国家”的维新路线,与西方古代 “家族—私产—国家”的路线不同,并对维新路线下的中国古代社会作了分析、说明,将中国的历史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用中国的材料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侯外庐指出封建社会前期,具有统治地位的是封建土地国有制,提出要区分所有权、占有权和使用权,将地主阶级分为皇族地主、豪族地主和庶族地主。封建社会后期,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则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潮,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同样适用于中国社会,需要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角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总结和探索。

    点击量 148 下载量 38 评论 0
  • 自主知识体系视域下的标识性概念建构

    关键词: 自主知识体系;标识性概念;概念操作化

    DOI:10.12451/202406.00203

    郭忠华;

    提交时间: 2024-06-05

    摘要:建构本土自主知识体系以建构标识性概念作为出发点,标识性概念建 构又以理解概念的构成要素和建构原则作为基础。概念由对象、意义、词汇和场域 四种要素组成。四种要素衍生出标识性概念建构的四条原则:与对象相关联的是“差异性原则”,旨在廓清概念的边界;与意义相关联的是 “同一性原则”,旨在提 炼对象的本质属性;与词汇相关联的是 “准确性原则”,旨在使概念以恰当的词汇 得到表达;与场域相关联的是 “谓述性原则”,旨在形成概念之间的相互解释关系。总体而言,一个理想的标识性概念应该满足以下标准:对象边界清晰、反映本质属 性、词汇选择恰当和谓述关系明确。在建构本土自主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标识性概 念还需要进一步操作化才能发挥其知识建构的功能。

    点击量 1239 下载量 301 评论 0
  •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史

    DOI:10.12451/202406.00204

    张东刚;

    提交时间: 2024-06-05

    摘要:文明的发展同知识体系的建构和转换几乎是同步的。中国经过短短的 几十年就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因而,一种全新的知 识体系即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建构就成为时代发展的内在需要。中国自主的知识 体系必须以回答中国问题为逻辑起点,以运用中国素材为内容支撑,以表达中国立 场为方向指引。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具有本土性、独立性、集成性、稳定性、开放性 的特征。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坚持 “两个结 合”,着眼 “两个大局”,答好 “四个之问”,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 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点击量 2350 下载量 370 评论 0
  • 以发展谋福祉:中国特色社会政策理念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政策;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

    DOI:10.12451/202406.00367

    房莉杰;潘桐;

    提交时间: 2024-06-05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政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破和超越 传统的社会政策模式讨论,系统性认识和评价我国的社会政策是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的关键环节。基于2003年以来社会支出数据和有关文件内容,通过对社会保护型 政策、社会投资型政策、积极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规制四类政策的分析,可以全 面动态地回顾过去二十多年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分析表明,以发展谋福祉是我国 社会政策的特色理念所在。 “发展”是一以贯之的目标,以系统观念作为认识和改 造世界的基本方法论,应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局,采取问题导向和渐进改革的发展 策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谋划社会政策的未来。

    点击量 987 下载量 256 评论 0
  • 社会学融通主义的历史逻辑与时代意涵

    关键词: 群学;历史逻辑;融通主义

    DOI:10.12451/202406.00368

    景天魁;

    提交时间: 2024-06-05

    摘要:社会学存在着多元化理论的取代式发展与学科整体的理论解释力受限 的悖论,中西皆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学必须寻求对这一悖论的化解之道。群学作 为中国古典社会学,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融通主义传统,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传 统,可以在社会学各种 “范式”的相处方式上,消除 “取代式”,实行 “融通式”。 学科发展的历史,确证了融通则盛、不融通则衰。中国学术的这一内在逻辑,可称 为 “社会学融通主义的历史逻辑”,其交叠性更新、传承性发展、会通性转化和共 生性崛起等特点对中国特色社会学建设具有启发意义。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下,社会学融通主义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需要, 可以大展其能。

    点击量 927 下载量 265 评论 0
  • 法益修复与功能违法论

    关键词: 法益修复;功能违法论;功能责任论;应罚的违法性;需罚的违法性

    DOI:10.12451/202406.00317

    杜宇;

    提交时间: 2024-06-05

    摘要:法益修复在刑法体系上应如何定位? 其背后隐含着难得的理论创生契机,即将法益修复置入违法评价之中,由此推动违法论的功能化转向。在功能违法论的构造中,违法性由应罚的违法性与需罚的违法性两个层面组成。前者立足于违法宣告的正当性,后者则着眼于违法宣告的现实必要性。两者在审查内容、检验顺序、评价方向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存在着一种既相互补充亦相互限制的协动关系。功能违法论的提出,不但使功能化思考得以体系性贯穿,而且使不同维度的功能化评价得以清晰分离,并与犯罪论阶层妥当配合。

    点击量 1002 下载量 288 评论 0
  • 状态跃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复杂动力学分析

    关键词: 政府推动;状态跃迁;复杂动力学;协同机制

    DOI:10.12451/202406.00197

    方毅;高丽媛;张屹山;

    提交时间: 2024-06-05

    摘要:在状态跃迁视域下,建立经济增长非均衡分析框架,研究经济在不同增长路径跳跃的复杂动力学特征以及政府的影响,可以发现:在满足初始成本和动态成本的条件下,政府推动可实现状态跃迁,而且存在政府与市场的动态协同机制;潜在均衡的吸引作用来自市场机制,而潜在均衡动态变动的吸引作用来自政府。政府与市场的动态协同机制可实现状态跃迁,而且在整个状态跃迁过程中,人均经济增长率持续高增长,使得政府的短期行为与长期目标兼容,实现增长速度与发展质量相统一。当前以长期发展政策破解短期问题,可能使经济企稳后迅速转入增长路径跃迁,这对于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点击量 1397 下载量 312 评论 0
  • 中国阐释学的兼性主体与话语

    关键词: 兼;兼性主体;兼性话语;中国阐释学

    DOI:10.12451/202406.00250

    李建中;

    提交时间: 2024-06-05

    摘要:“兼”之语义内蕴阐释学意味:“兼持二禾”是阐释主体 (人手)与阐释对象 (二禾)的相遇,而 “兼”之持二禾、容三秋、倍驿程、济天下的语义递增则是阐释空间的扩展。华夏文明的兼性智慧构成中国阐释学主体及行为的文化基因及语义根柢,以 “兼”为词根,墨子标举 “兼士”“兼君”,庄子感言 “兼怀万物”,《尔雅》并列 “我”的14种兼称,《诗经》“嗟我怀人”兼怀“你”“我”。中国阐释学主体的 “兼”,包容穷达兼善的身份主体、三教兼宗的思想主体和四部兼备的知 识主体,较之西方现象学主体的 “间”更为宽裕广博。兼性主体创生兼性话语,汉语的语义兼训与语用兼类,指向汉语阐释的寓象、重言和随境,形成兼性话语的“诗”兼三训、 “文”兼三性和 “语”兼三言。关于 “兼”的语义训诂和知识考古,或可为中国阐释学主体及话语的概念标识提供可行性路径。

    点击量 1224 下载量 273 评论 0
  •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概念体系探析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概念体系;现代转化;“两个结合”

    DOI:10.12451/202406.00293

    程霖;段博;刘凝霜;

    提交时间: 2024-06-05

    摘要: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概念体系作为表达和传承古代经济思想的重要载体,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基因库”。这一概念体系在广度上至少涉及17类经济思想范畴,在深度上已触及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要素,形成了具有内在逻辑性关联的语义网络。立足汉语构词、时空转换、多元取向三种生成机制, 这一概念体系呈现出独特性、时代性和层次性特征。当前,在坚持 “两个结合”中推动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概念的现代转化,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以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重要启示。

    点击量 1144 下载量 288 评论 0
  •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

    关键词: 现代化理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现代社会;中国式现代化

    DOI:10.12451/202406.00263

    丰子义;

    提交时间: 2024-06-05

    摘要: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既要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又要加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以夯实其理论基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就其基本内容而言,包括两大层次:一是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理论,二是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具体理论。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主要是通过现代社会的剖析形成的。马克思研究现代社会发展有其独特的方法论,主要体现为总体性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彰显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重要的是抓好这样一些着力点:激活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资源,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性阐释,推进经验到理论的提升,推动发展理论的对话交流。

    点击量 1009 下载量 289 评论 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