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农业现代化:动因分析、现状特征及发展前景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近年来,在印度政府农业改革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印度农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局面。为了进一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以实现农民收入翻番为基准,印度通过实施第二次“绿色革命”、扩大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业部门预算和修订农业改革法案等方式,为21世纪的农民提供全面的生计保障。在各项农业改革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印度农业突破了传统模式,呈现出系统有机化、生产机械化、平台数字化及合作国际化的四重特征,基本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体现出鲜明的印度特色。就其前景而言,印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较为可观,农民收入和福利待遇也将得到更为有力的保障。不过,改革不可一蹴而就,印度农业的未来道路也绝非坦途。在具备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该国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仍将面临一定的现实挑战。此外,印度农业现代化对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科学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三个基本问题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正确理解和实践新质生产力的科学认识工具,要科学理解新质生产力,首先应当回答好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三个基本问题,即“新质生产力从哪里来”“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只有在这三个基本问题上形成正确认识,并将其作为整体来加以把握,我们才能根据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的需要,持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与实践,以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 关于“第二个结合”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论析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学术界》

    摘要:每个时代都有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从而形成不同的理论创新成果。“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当代中国实践和中华文明底色对如何科学审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关系所作的重要理论创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经由“相结合”造就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的性质规范着“第二个结合”的理论前提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其中国立场性要求的现实指向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基于“新的文化生命体”塑造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又勾勒了“第二个结合”的文明逻辑及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之世界意义。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相关理论问题,对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深化与实践构想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7-10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近代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的集体实践中完成了觉醒与强化,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立足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样态,在继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百年奋斗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标志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升华。这意味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形态方面,实现了从自觉到主动的转变;在认同方面,超越了西方主流民族认同理论的“原生论”与“建构论”;在实践方面,开辟了新时期民族认同工作的文化路向。因此,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当从强化目标认同、转变叙事方式、构建文化符号三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