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对于中国传统的契约,学界已经有了众多的讨论。不过,很多研究忽略了中国传统“契约”本身独特的意义,而将活卖、找价等理解为非常规的特殊现象。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田地买卖中的“摘留”习惯的研究,利用历代的契约以及巴县档案中的史料,总结出“摘留”习惯所具有的三个特征,即普遍存在、内容形式多样以及与契约链的密切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传统中国社会中契约以及契约链的根本在于背后的人情关系与人际关系网,而“摘留”正是这一人情关系的最显著体现。同时,传统政府的认证与裁断,也是基于这一人际关系网而起作用。这一研究对理解当下的中国农村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近年来,美国西语裔/拉美裔依托高人口增长率,取代非裔黑人成为美国最大的少数族裔,推动美国社会、文化、政治面貌发生根本性变迁。从国别人口学和国际政治学的角度出发,基于美国人口普查数据与总统大选民调数据,分析西语裔/拉美裔人口结构性变动及其政治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证价值。研究结果发现,近40年来拉美裔人口规模持续稳定扩大,未来也将保持较高增速,正成为美国人口及少数族裔增长的首要动力。然而,拉美裔人口力量与政治声量存在明显错位,主要表现在政治参与和政治立场两个层面:一方面,受人口要素结构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作用,拉美裔参与选举政治的资格不足、意愿较低,且集中居住在特定选区,选民力量没能实现与人口规模的同步增长,严重影响其作为少数族裔的政治表达力量;另一方面,拉美裔涵盖子族裔众多,党派立场相异甚至对立,且群体内部呈现出鲜明的代际差异,族裔身份和政治取向比较模糊,没能形成类似其他少数族裔的归属意识和政治团结,造成政治声量的进一步分散。因此,从政治参与和政治立场两个方面可以发现,拉美裔的影响力和影响方向仍处于变动之中,其在美国选举政治中的角色表征正是人口要素与政治行为叠加的结果,探讨其政治力量与人口规模不匹配的深层原因,体现出国别人口学视角重要的研究价值。
分类: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0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正处于建设农业强国、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2022年、2023年的中国社会学年会第六届、第七届农业社会学论坛分别以“城乡融合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从农业社会学视角出发,直面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小农户与现代大市场、作物特性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生态、粮食安全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主体性与乡村建设发展、家庭经营与乡土社会底蕴等议题,回应理论与实践呼唤,展现农业社会学的品格、知识与关怀。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村劳动力作为乡村最具能动性的生产要素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利益需求者,其年龄结构的变动趋势关系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乡村治理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当前农村劳动力老化的绝对水平和相对增速均高于城镇,未来30 年农村劳动力供给将继续呈现年龄结构断层的发展轨迹,劳动力老化水平始终超出40%的临界值;在空间特征上呈现出非均衡分布的特点,存在区域和省际差异。农村劳动力老化水平急速提升源于,劳动力乡城转移的年龄选择性带来的农村大龄劳动力相对增多和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加剧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口抚养比大幅上升,而这将逐渐打破原有的农业生产要素分配格局和乡村社会治理结构,势必对农业经济活动和农村社会系统产生深层次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有效应对农村劳动力老化的路径选择,以提高乡村人力资本质量和发挥农村社会主体的主动性。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老龄健康理论研究最新文献,使用分层模型和CLHLS2018年数据探究农村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影响机理,并讨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促进中国农村健康老龄化。实证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受到个体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个体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农村老年人的流行病学因素、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及累积因素;而外在环境因素中除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外,城乡发展不平衡和老龄政策也是重要形塑因素。研究认为,应通过加强农村老龄健康促进顶层设计、提升农村老年人内在能力、补齐农村民生短板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来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健康老龄化目标的实现。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编者按】60年前,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拉斯在《农民的终结》一书宣告“农民是即将消亡的群体”。当下,人类整体已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传统中国正在迅速由乡土中国转变为城镇中国。面对人类和中国的大转变,作为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对象的中国农村研究,其状况如何,趋势怎样,成为学界面临,并思考的重要问题。本组笔谈对中国农村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历史性反思,对未来的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目的是面临新的形势,努力提升中国农村研究的质量,推动中国农村研究产出无愧于大变革时代的成果。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5-23 合作期刊: 《社会学研究》
摘要:宗教经济模型是宗教社会学领域近年来最具影响和争议的范式,本文主要关注基于中国经验的研究如何能够超越该范式。 为此,本文先梳理该范式的缘起、贡献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然后提出“拓其问、存其法、疑其论”,即拓展其问题意识、学习其研究方法、质疑其理论观点。 其中最为核心的是继承它的理论建模方法,这不仅能拓展我们的问题意识,而且能将中国宗教的特质作为新的前提假设,提出新的理论模型,例如兼容性模型和混合性模型。 在学科视野的理论建构中,宗教社会学理论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学科知识体系的累进式发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是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与县域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的过程。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县域产业的系统性和县域社会的特殊性,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是数字经济同诸多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社会过程,具体包括了从产品到产业、再到人才三个递进层次不断发生连锁反应的过程。数字平台对农产品的产品形态和销售模式提出了新要求,这需要实现农产品的“电商化”将初级农产品转化为符合互联网思维的电商产品。而农产品“电商化”则需要以县域传统产业链为依托,完成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对既有农业产业链的重塑。从产品到产业的系统重塑,最终形成了一个既紧密链接都市社会、数字经济,同时又扎根县域社会的农产品电商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的形成离不开一个兼具现代经营理念和扎根县域社会的电商从业群体,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考察浙江省德清县的乡村数字治理实践,研究发现数字化治理体系并非以发展主义的技术增长逻辑进入乡村社会,而是在与乡村社会基础达成契合、与乡村传统治理模式进行调适的过程中发挥效能的。在与基层治理任务繁重、农村地区治理环境复杂、农民离村流动加剧等乡村社会条件实现契合的过程中,数字化治理体系通过全景可视、实时反馈、平台连通等机制为乡村带来治理革新。与此同时,数字化治理的“时空脱嵌性”及其“制度化专家”角色,则与基层权威的合法性形态、农民的日常生活世界之间存在张力,彰显出调适的必要性及可能路向。因此,数字乡村治理逻辑与传统乡村治理模式之间并非进步替代关系,应探寻数字治理与乡村社会之间新的平衡。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