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事业正处于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全面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点上,从战略思维与目标导向出发,辨析农业文化遗产的时代转向并判断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方位,既正当其时,又尤为必要。以1920年为始,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事业大致经历了从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农业到乡村振兴的战略转向,从以古鉴今、优先保护到转化利用的原则转向,以及从知识挖掘、战略方案到乡村铸魂的路径转向。由三大时代转向进程中所彰显的基本规律与时代特征可以判断:新时代下,农业文化遗产正处于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螯合的历史方位,今后农业文化遗产事业可能会进一步穿透、聚焦并呈现以“农民利益”为逻辑起点、以“农业文化”为核心价值及以“乡村社会”为重点领域的基本态势。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文化遗产供给侧改革是实现遗产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遗产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农业文化遗产历经多年快速发展,在迈向更高台阶的过程中,其供给侧面临三大深层矛盾,即遗产地域分布与类型结构失衡、遗产管理低效以及遗产低质量发展。问题之下,破局之要在于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为指导,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供给侧调整。为此,本文在深入剖析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供给侧矛盾产生的内在肇因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农业文化遗产供给侧改革的三大实践策略。一是“调结构”,促进农业文化遗产结构优化合理;二是“增效率”,提升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效率;三是“提质量”,全面提升农业文化遗产质量。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6-04 合作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民俗遗产化是地方性知识与普遍性知识相遇、交融的过程,也是民俗遗产的社会性嵌入过程,因而它能够进一步强化和发挥乡村民俗的文化保护、社会认同和精神重塑等多元文化价值。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民俗遗产化的文化价值需要与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耦合。当前在地化和公众化的双重情境给民俗遗产文化价值的实现带来了多重挑战和新的机遇。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民俗遗产化的积极作用。作为乡村精神文明的精神纽带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未来发展的历史根基,文化遗产保护的实现就必须保障乡民的主体地位、丰富本土化实践形式、强化公众参与和全民参与。
分类: 哲学 >> 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文化遗产常被看作是传统农村生产性、生活性与生态性的集合体,其美学价值却一直未受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学初创期并未将审美纳入致思范畴,后经典美学为农业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但自身话语存在解释力不足的问题,直到大众化的乡村审美活动兴起并确证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大美所在。农业文化遗产具有不同于传统审美对象的美学特性,其独特性的根本来源是功利性和群体性的农民生产实践,这也决定了农业文化遗产无法脱域,须介入式审美以引发审美经验。美学价值的重塑为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提出了新的内在要求,构建农业文化遗产美学理论与话语体系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