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档案与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关联的必要性探析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7-23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农民工是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探索农民工档案与农业文化遗产传承的关系对于农民工档案可持续发 展和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农民工和农民工档案的时代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民工 档案与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关联的必要性,提出农民工档案有必要链接农民工输出地,反映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乡土特 质,传承农耕文明。

  • 数字经济赋能返乡创业的内在机理与政策响应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04 合作期刊: 《求索》

    摘要:数字经济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创业机遇和发展空间,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数字经济模式下,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在主体、领域和模式等方面呈现新特征新趋势。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驱动、数字平台支撑、数字资源优化等机制助力农民工返乡创业,但农民工数字技能和素养不足、城乡数字鸿沟、创业公共服务和数字监管体系不完善制约了数字经济赋能,应在数字化能力建设、农村数字化服务与资源均等化、农民工创业支持体系、数字监管体系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持。 

  • 数字劳动融合-城市化进程中的新路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30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鸿沟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我国,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劳动的融合与城市化发展紧密相连。在探讨农民工如何通过数字劳动跨越数字鸿沟,并实现与城市化的协同演进中,首先界定了数字鸿沟的概念,并分析了农民工在城市化中的多重角色,揭示了数字劳动对农民工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该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结合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农民工的数字适应性及其在城市化过程中的适应策略。研究发现,虽然农民工在数字技能和信息获取上存在不足,但数字劳动的兴起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最后提出了促进农民工数字劳动与城市化协同演进的政策建议,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 

  • 工业智能化对城市创业的影响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6-20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推进农民工城市创业是破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市民化难题以及应对工业智能化对就业冲击的重要举措。基于2013-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考察了工业智能化对农民工城市创业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对农民工城市创业决策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农民工城市创业的质量提升效应还有待提高;就业替代与非认知能力提升、知识溢出以及消费需求拉动是其重要作用渠道;工业智能化对新生代农民工、家庭收入较高、省际间流动、流入时长超5年、完成宅基地退出和土地流转的农民工城市创业促进效应较大;城市外部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可及性在工业智能化促进农民工城市创业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利用工业智能化技术变革红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 乡村工匠的职业转型与技能变革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9-10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工匠的技能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现实价值。基于生命历程视角对X村瓦工近30年职业空间与技能转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工匠技能劳动从以村为中心到依托县域,再延展至城市劳动力市场;同时,伴随乡村工匠职业空间的转移,工匠自身的技能呈现出分化与升级的多重趋向。一方面,从乡村到城市更加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给予了工匠新的职业空间,他们通过习得新技能或提升原有技能构建了新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受到年龄与学历限制以及缺乏相关制度保障,工匠技能升级与职业转型面临各种困境,加之更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使其在既有的乡村社会中不占优势,在城市只能从事低技能劳动工作,甚至成为不稳定劳工群体。工匠承担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较弱,依靠技能人才推动乡村振兴,既要从制度上给予工匠劳动保护,还要营造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

  • 过度劳动如何影响消费?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8-23

    摘要:释放农民工消费潜力、提升农民工消费水平,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过度劳动的视角出发,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系统探究过度劳动对农民工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过度劳动会显著降低农民工的消费水平,且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过度劳动对中低消费水平的农民工家庭影响程度更大。机制分析表明,过度劳动主要通过削弱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意愿、减少农民工的单位时薪和边际消费倾向、阻碍农民工转移就业三种途径降低农民工消费水平。进一步分析表明,过度劳动降低农民工消费的效应在法治水平较低的地区以及农民工内部的“弱势群体”更为突出。文章为促进农民工群体的体面劳动、消费提升提供了有益启示。

  • 迈向共同富裕:流动的社会效应及其体制经验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9-10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农民工在促进社会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农民工仍然是一个具有鲜明身份与职业特征的过渡性阶层,难以融入大中城市。因此,他们选择就近县域城镇化,落脚县城是普遍选择。在县域社会的场域中,农民工流动发挥了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效应。首先是农民工的务工收入不断增长,带动农民生计模式转型;其次是农民工社会地位上升,构成了县域中间阶层的主体;最后,农民工可进可退的流动方式,构建了特色的渐进城镇化秩序。这些社会效应的形成和国家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有关。国家不断完善农民工流动体制,形成了生计稳定取向与普惠发展取向的两类政策体系,其核心理念是让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迈向城乡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