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融入农村养老供给的逻辑、模式与效应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提交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合作社养老开始在国内各地流行。那么,合作社能否融入农村养老供给以及合作社融入农村养老供给的逻辑和机制是什么?其有哪些运作模式以及实践中会出现哪些问题?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案例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从生成逻辑上看,合作社融入农村养老供给符合其本质规定的价值伦理,也符合其逐利的工具理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合作社服务社会的历史传统。在具体实践中,合作社融入农村养老供给在实现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并呈现出物质资源输出型、照料资源输出型和精神资源输出型三种运作形态,但在服务水平、利益联结、盈利能力和发展目标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改进建议,即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积极引导老人入社养老;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开放经营模式,提高养老项目盈利能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合作社融入农村养老供给提供制度保障。

  • 转型与超越:乡村振兴背景下牧区的功能演化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合作社是实现产业兴旺的有效主体,也是促进乡村组织振兴的坚实基础,其多维功能对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调研基础上,以案例形式呈现了合作社功能演化的逻辑及其背后的驱动元素。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牧区合作社的功能已经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即在以三产融合、乡村治理的多元化、人才要素聚集以及明确的代际分工等积极因素驱动之下,牧区合作社在生产基础上呈现出了良好社会效益、成为吸引人才返乡就业的有效平台,合作社逐渐演化为乡村治理的新型主体,并且有效实现了牧区产业与文化传播的有效融合。这种转型与超越有效地促进了牧区合作社功能升级,对于乡村振兴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农民绿色创业何以可能?——基于戴庄的案例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扎根理论对戴庄合作社的绿色创业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农民合作社在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下绿色创业决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及其演化的影响因素、内在机理和跃迁条件.研究表明,合作社绿色创业决策由 “个体探索 群体效仿 组织规范”三个阶段构成;在三个阶段演化过程中, “触发效应、学习效应和适应效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塑造成功典型、促进互动交流的方式可以促进绿色创业由个体探索向群体效仿的跃迁;通过组织规范的内部方式和构建联盟的外部方式协同提升 “三重”创业绩效,可以实现由群体效仿到共同行动的跃迁.本文主要贡献在于构建了一个多层次互动的动态绿色创业决策模型,更系统地诠释了合作社绿色创业决策形成的内在过程与实现阶段跃迁的理论黑箱,丰富了农民合作社绿色创业决策过程研究.

  • 目标统筹与组织再造:产业振兴中农民主体性呈现 的行动基础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30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确保农民主体性成为了具有重大理论和实际意义的研究问题。通过对 Y 村合作社产业发展过程展开分析,认为农民主体性可以通过目标统筹与组织再造,从发展意识、发展权益与发展能力三个方面得以呈现。其中,目标统筹即农民行动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目标的统一,形成激活农民发展意识的合力;组织再造即发展以农民为核心要素的合作社产业发展模式,以紧密利益关联、社会关系增进农民发展权益,以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参与空间提升农民发展能力。最后指出,农民主体性既需要依托产业发展所构建的行动基础,也需要从农民的视角把握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以此提升产业振兴中农民的主体性地位。

  • 互联网背景下农民专业的发展困境及法制对策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互联网结合是现代农业生产的新模式。互联网技术有助于提升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升级换代,有助于创新合作社科学管理和拓宽合作社的销售和融资渠道。但是合作社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法律公共服务体系化建设、合作社管理不适应互联网的规范要求、农产品销售维权意识薄弱、互联网融资的法律风险以及人才保障不足等障碍。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立法扶持,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联网法律公共服务,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的维权意识,杜绝合作社互联网管理中的违法行为,最后完善合作社互联网人才的激励和权益保障。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户认知对参与意愿的影响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合作社是实现产业兴旺乃至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但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农户的合作社参与意愿。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个维度论述农户认知对合作社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21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 103 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行为态度即对合作社利润、产品、潜力的认知显著提升了合作社参与意愿,对高参与意愿的农户影响更大,且利润认知、产品认知的影响强于潜力认知的影响;主观规范即对合作社中企业的信任也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作用在低参与意愿农户中更为强烈;知觉行为控制即脱贫攻坚时期参与合作社的经验则缺乏显著影响。希望上述结论能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合作社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启示。

  • 农民引领乡村共同富裕的经验透视与创新路径——基于湖北省农民的调查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1

    摘要: 农民合作社是引领农民脱离贫困、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基于湖北省典型农民合作社的样本考察,发现实践中的农民合作社主要呈现村社共建型、产业化发展型、党建引领型、社办企业型和集体抱团型等发展模式。通过多类型横向比较,发现内部规范化建设、政府指导扶持与服务、基层组织引领、产业融合发展和联农富农机制设计是农民合作社引领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和共有属性;并提出农民合作社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创新路径,即以政策创新强化外部帮扶、以组织创新激活内生动力、以模式创新提升发展质量、以产业创新促进融合发展、以机制创新加强利益联结,以期为推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和构建乡村共同富裕的共创共治共享体系提供思路借鉴。

  • 民主德国农业集体化的特点及启示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20世纪50年代,民主德国借鉴苏联模式开启了农业集体化发展。德国统一社会党结合本国国情,采取强制与妥协并举的政策措施走出了一条较为特色的农业集体化道路。文章以民主德国1952-1960年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基础、发展路径、所有制结构、农业价格政策方面的特点,并结合我国当前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现实基础,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充分利用工业化、信息化等现代科学技术推进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逐步推进农民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保护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将国家农业补贴重点向合作社规模经营主体倾斜

  • 基于效率分解视角的林业专业提质增效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林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提高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是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包括经济效率、社会效率和交易效率。采用 DEATobit模型对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林业专业合作社整体运行效率较低,这是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共同作用的结果。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经济、社会与交易的效率值处于[0.25~0.35],纯技术效率值处于[0.55~0.75],规模效率值处于[0.35~0.45]。(2)外部环境因素对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具有显著影响。用外部环境变量对投入指标的松弛变量进行 SFA 回归,发现外部环境变量对不同类型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影响和作用路径差异显著。(3)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内部改进存在冲突,即组织资产总额、合作社股权制衡度、财务信息公开次数等指标对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内部改进存在冲突。因此,林业专业合作社要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统筹国际国内生产与分工格局,营造林业专业合作社良好的发展环境,利用双循环发展机遇提升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等措施来提质增效。

  • 市场主体参与能否减少稻农的农药过量施用?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五省的调研数据,利用损害控制模型,对稻农的农药过量施用水平进行测算,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市场主体参与对稻农农药施用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农存在严重的过量施药行为。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稻农如果选择非专业外包防治, 将显著增加农药过量施用的概率;与“质量型”收购商交易,有助于抑制稻农的农药过量施用行为;当前合作社对小农户吸纳较少,并不会对稻农的过量施药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应继续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积极完善市场的服务功能,从而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 农户加入的耕地质量保护效应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的农户数据,实证检验加入合作社对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加入合作社对农户进行耕地质量保护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这与合作社提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培训服务、农产品溢价激励与传递农业生产信息有关,经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加入合作社主要通过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提高农户绿色生产认知两条路径促进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加入合作社对家庭土地经营规模较大、中西部地区、农业收入预期较高及未经历过土地调整的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据此,建议发挥合作社的组织平台作用、创新合作社发展模式、加强政府对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全面推广合作社培训制度,以实现耕地质量保护。

  • 农民与村“两委”协同参与乡村治理演化博弈与仿真分析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云南省宾川县S村调查数据,构建农民合作社和村“两委”协同参与乡村治理的博弈模型,探寻乡村社会在外生权威缺乏、内生权威式微的情境下乡村治理参与主体的博弈策略及稳定性问题,并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参与成本、协同收益是影响合作社和村“两委”采取协同治理策略的关键因素,低参与成本和高协同收益有助于维系两者的协同关系;在乡村治理场域中,合作社与村“两委”的利益诉求因公共事务不同既有一致也有分歧,而目标一致性是博弈主体合作关系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根本推力;构建利益和价值双重协同的“村社共治”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路径之一。据此,建议设定合作社与村“两委”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提高合作社与村“两委”的协同治理积极性;完善多主体协同“激励相容”机制,提高治理主体在乡村治理场域中的利益契合度与目标一致性;建立“村社共治”治理机制,形成乡村治理多主体协同共治局面。

  • 土地促进绿色农业技术采用研究土地促进绿色农业技术采用研究——基于两阶段演化博弈模型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两阶段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企业、农户、地方政府、土地合作社四个主体在绿色农业技术采用背景下的行为选择和收益变化,并开展数值仿真与演化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合作社的成立通过提升利益主体收益、形成三方共生局面,促进绿色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采用,并使得演化稳定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情景的概率增加;采用绿色农业技术的成本、收入提升程度对土地合作社行为选择的影响更大;企业展现出较为稳定的参与意愿,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对初始投入、政绩与声誉提升程度、上级政府惩罚力度等三个因素更为敏感。据此,建议企业大力开展创新研发工作以提升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土地合作社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同时成立公关部门,增强自身的议价与谈判能力;地方政府引导土地合作社、企业在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下自主开展市场交易,减少不必要的监管成本。

  • 农民社员身份的增收和减贫效应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2020年6-9月对全国典型地区农民合作社及其社员和非社员的集中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评估社员身份对农户增收和减贫效应的影响,其中增收效应区别为增收水平效应和垂直效应,并分组评估社员身份的减贫效应。研究表明:社员身份对农户增收水平效应和垂直效应均有显著增进作用,但增收和减贫效应存在显著组间差异。水平维度上,社员身份对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较大,兼具增收和减贫效应;垂直维度上,社员身份对中高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较大,对低收入农户的影响较微弱,仅有增收效应,减贫效应不明显。基于此,提出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和延长产业链,健全低收入农户嵌入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多措并举激发低收入农户内生发展动力和鼓励合作社积极参与产业减贫等建议。

  • 农民专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盈利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合作社禀赋要素如何影响合作社的盈利能力提升,是解析基层政府在合作社治理中的赋权逻辑与治理路径的重要议题,对完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参与式发展理论研究框架,选取7个观察要素对50个典型合作社案例进行定性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合作社良好的盈利能力并非由某单一条件决定,而是多元复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成员参与水平和社员技能培训水平等内部要素的相互联动是提高合作社盈利能力的关键,而财政资金扶持等外部要素仅作为重要的辅助条件出现,并未跃居主导地位;从提升路径来看,外部政策资本驱动、内部人力资本推动、政社协同资源整合三重赋权增能路径能够促进合作社生产效率的提升与发展能力的强化,并以一种对外契合政府绩效、对内提升增收能力、内外协调整合资源的形式呈现出来。

  • 农民分化结构下日本基层农业协同组合的发展经验和启示——以山形县置赐农业协同组合为例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本文以日本基层农业协同组合为例,探讨农民分化结构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路径,并对完善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农民在规模、年龄、地权关系、经营和产业链融合等方面出现显著分化,并且已成为常态。日本基层农业协同组合利用制度优势,在坚持合作经济原则不变的前提下,一方面,打造地区公共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降低农资采购成本和成员风险防控成本,通过降本增效的方法满足分化农民的共同诉求;另一方面,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年龄、不同经营方式的分化农民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有效满足分化农民多维度的个性需求,实现农民与基层农业协同组合的共同发展。鉴于中国国情,建议通过健全成员认定制度、完善内外监管制度和增强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促进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 农民专业的规范与发展——“鱼与熊掌”能否兼得?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与发展能否兼得?何以兼得?这对审视当下中国合作社发展路径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基于安徽省 423 家国家级示范社监测数据,探讨了规范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了何种权利安排能够实现合作社兼顾规范与发展研究发现:第一,规范治理对合作社经营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组织绩效的增进效应强于对社员绩效的增进效应。第二,盈余分配和民主决策规范对合作社经营绩效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相对于民主决策规范,盈余分配规范是提高合作社经营绩效的主要路径。第三,调整合作社权利安排、实现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有效匹配,是实现合作社规范与发展兼得的关键路径,而调整决策方式、设置优先股等是实现“两权”有效匹配的可行路径。本文对重塑合作社治理机制,探寻中国合作社发展路径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 基层党组织领办型运行机理与治理效应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以山东和贵州两家典型合作社为例,运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党支部领办、联村党委领办两类村级基层党组织领办型合作社的运行机理与治理效应。研究表明:第一,村级基层党组织领办型合作社的运行机理与治理效应内核表现为多中心合作治理框架效应,体现在政府、乡村精英、农户多元利益主体对话的相互增进与理解、行为的相互激励与制约、资源的互补与互促,由此实现乡村治理的有效性。第二,村级基层党组织领办型合作社具有重塑国家层面资源下乡的组织基础、再造农户层面合作的组织基础、构筑“乡村精英”参与乡村建设制衡基础的一般机制,对克服当前乡村组织功能缺位所造成的集体行动困境和公共性衰落成效显著。研究认为,村级基层党组织领办型合作社的兴起具有现实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具有解决农村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绩效,但应进一步加强法律层面的关注,对其发展进行合理的规范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