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儒家诚信道德与现代公民道德的关联——从重视私德的思想转向谈起

    分类: 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0-09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梁启超的公德论为人们所熟知,他倡导塑造国民公德的《新民说》在近代产生了极大反响。学界不乏论述儒家诚信道德的现代意义者。儒家强调个人从本心出发秉持诚信,而按照梁启超对于公德与私德的划分,儒家诚信道德属于私德范畴。值得注意的是,梁启超并不是一味推崇公德,他的思想经历了由重视公德到以私德为“第一义”的转变。这一转变主要源自于他对破坏主义进行的全面反思和批判。他在关于私德必要性的论述中言明儒家诚信道德的重要意义。儒家诚信道德虽然为独善其身的私德,但其作用却并不局限于个人,而是深刻影响着社会整体。梁启超认为破除中国原有个人诚信之德的做法并不可行。这表明在公德为私德之推的意义上,个人诚信之德与现代公民道德具有高度的配适性。

  • 人治下的法治:法治主义的憧憬与幻灭

    分类: 法学 >> 法律史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梁启超的法治主义,是一种法政主张,以及促进中国近代民主与法治发展洪流产生的进步思想。梁启超的法治主义在中西方思想文化体系中穿行,奉行的是中西合璧的法治主义,是承载反专制思维和意识的法治主义,也是最终改弦更张地从反专制到求开明专制的法治主义。梁启超的开明专制论也可称为“人治下的法治”,本质上希望通过行人治的方式,实现一种训政下的法治;通过强势政治人物的法治意识觉醒以及威权统治手段,来实行法治;通过建立一套法律制度和法律运行体制机制,达到威权统治和保障人民权利并重的法政局面。人治下的法治,是一种美好的过渡时期的法治设想,也是一种美好的政治设想,只不过,这样一条法治主义之路,在当时根本不可能走得通。

  • 历史政治学的双重源头与二次启航:从转向到钱穆论衡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07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历史政治学作为当前中国政治学的前沿探索,需要向现代中国学术传统中类似的智识积累致敬,从其曲折得失中汲取养分。梁启超是现代中国政治学的开创者之一,以启蒙为志向的西学引进奠立了这门学科的现代基础。作为现代立国者的实践成熟催生了任公中晚期的启蒙反思,对于政治学内在的历史与文明维度加以自觉维系则构成历史政治学的现代源头之一。钱穆极力表彰梁启超的所谓“晚年契悟”,更加系统地依据中国历史传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比较政治意味的学术思想概念和论题,形成了基于中国文明自觉的现代政治学论衡。在现代共和语境下发展历史政治学,需要在政治实践与历史传统之间建立有效关联,实现更有创获意义的二次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