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7-19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后现代主义思潮具有批判挑战思维、去中心化、多维叙事等特征,为社群档案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经验 启示。社群档案作为具有共同身份特征的社群成员所形成的、记录社群历史的文件集合,对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 求,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拓展档案工作职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动下,社 群档案经历了主体认知变革、工作走向多元化、内容叙事化等发展变化。在当前国内环境下,应当依靠社群档案主体的 主动构建,深入构建社群实践的各个领域,促进社群档案叙事体系的发展,最终达成档案记忆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认同,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群档案。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7-19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后现代主义思潮具有批判挑战思维、去中心化、多维叙事等特征,为社群档案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经验 启示。社群档案作为具有共同身份特征的社群成员所形成的、记录社群历史的文件集合,对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 求,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拓展档案工作职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动下,社 群档案经历了主体认知变革、工作走向多元化、内容叙事化等发展变化。在当前国内环境下,应当依靠社群档案主体的 主动构建,深入构建社群实践的各个领域,促进社群档案叙事体系的发展,最终达成档案记忆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认同,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群档案。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当代艺术社会史家T.J.克拉克的艺术史观念认为,绘画惯例的变迁卷入了历史进程之中,要捕捉它与社会历史产生的联系(并不必然在所有作品中发生),则必定要面对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要在艺术作品与社会背景之间实现真正的“接合表述”,就要避免反映、类比等方式,转而进行中介式的调解机制。克拉克利用开放性的隐喻阐释,支持和论证了那构建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中的价值的社会性,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社会史研究方法。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7-19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受后现代主义影响,质疑档案客观性的声音中尤以档案记忆观中对权力和档案关系的研究为甚。文章首先简 述了质疑的滥觞与后患,然后基于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视角从理论角度对质疑档案客观性的声音进行思考,认为档案及档 案管理工作中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并非水火不容,主观性更不是对客观性的“玷污”,通过戳破质疑的“纸老虎”为档案正名。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本文以康定斯基及其艺术实践为例,试图探讨以反叛姿态出现的现代主义绘画在何种意义上代表了视觉政体的变革——在康定斯基这里,其文字与绘画所呈现的实证主义科学与神秘主义的杂糅,正是笛卡尔透视主义被科学实证主义所取代的过程中主体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想要真正理解现代主义绘画的产生,就需要回到观看机制的问题上来。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美术观察》
摘要:展览的主体建设不仅贯穿着整个中西展览史,并且,其“主体性”始终处于动态、流变的状态。对于17 世纪法国的沙龙展来说,展览制度的设计与建设是关键。进入现代艺术阶段,现代主义的叙事成为核心的任务。与此同时,画廊制度与美术馆制度影响着展览的意义生产。后现代主义时期,展览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剧场化、空间的转向都对既定的展览制度提出了挑战。今天,伴随着新媒介、新技术的发展,展览如何完成主体性的建构,如何实现自身的意义生产,以及带给观众更好的审美体验等,都成为艺术界关注的话题。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提交时间: 2024-09-06
摘要:在当今世界变局下,价值(观)传播应超越单纯的“形象塑造”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轴。讲好“中国故事”在此之中起到关键作用。贾樟柯的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2021)是这一新常态的典型案例。它借助村民和作家的讲述,呈现和叙述中国(乡土)在1949年后的演变,由此展现导演心目中的中国当代史的变迁历程。通过分析其叙事策略我们可以发现,它安排的人物访谈某种程度上展现了传统社会主义时代党的模范干部发动群众改造乡村的时代经验,与改革开放时代社会的变迁。但它对于这种社会主义另类现代性的追求表现不足,对于两个时代的过渡语焉不详,对于带来中国崛起的时代变革也无力理解和呈现。这些局限性源于编导在文化认同上的暧昧,而其根源在于其精英史观及其潜在的西化=现代化的观念,而这也造成了影片“公共意识”的缺乏。这提醒我们当下所谓“微观史学”与“口述史”等叙述模式中隐含的后现代史观的偏颇,也启示我们坚持价值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在融通共同情感下传播核心价值,将“文化折扣”有效转化为“文化增值”。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1949-1966年即十七年时期的社会主义美术也不全然都是受“苏派”影响的现实主义写实风格,一批艺术家仍然坚持有别于主流的现代主义风格,并从印象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等多重视角来构建新中国的图景。他们中有20世纪前期就留洋的颜文樑、周碧初、胡善馀、刘海粟、关良、谭华牧、符罗飞、林风眠、倪贻德,也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留学东德的梁运清和“罗训班”的学员夏培耀、金一德,以及来华的外国艺术家博巴、麦绥莱勒。尽管处境边缘,但他们仍然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宏大叙事与个人语言之间努力探索一种平衡,以“社会主义现代主义”的差异化表达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美术提供了另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