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可再生能源企业科技创新是世界各国能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世界主要国家都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新一代能源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新领域,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由于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双重外部性以及各国资源禀赋差异,不同国家、不同细分行业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同时,很多可再生能源企业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得新技术,进而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水平与能力。然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并购创新策略相结合的研究却十分有限。因此,本文拟通过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动因及趋势的分析,找出“双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并购创新理论,分析可再生能源企业应该如何通过并购实现技术突破和创新,为政府、企业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从可再生能源企业并购与创新的角度助力“双碳”目标的达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加剧等严峻问题,已成为全人类亟需共同关注并合力解决的重要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此,2020年我国正式提出“双碳”目标——2030年力争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当前我国为实现这一目标所作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就,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与高度评价。为了加快我国“双碳”进程,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碳金融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碳金融是伴随气候问题被广为关注的金融业的后起之秀,其具体的市场价值、发展模式等还需要不断地深入挖掘,但不可否认的是,碳金融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深入研究碳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模式、途径及影响,对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8-14 合作期刊: 《行政管理改革》
摘要:数字赋能碳治理的内在逻辑,即政府通过搭建碳排放总量控制数据平台,运用数字技术政策工具和治理手段,形塑数字赋能碳治理的标准体系和体制安排,推动政府碳治理数字化转型。数据授权理念是政府依法开展碳治理的核心要素。在纾解纵向府际关系下碳排放数据资源的统筹管理体制、破解横向府际关系下碳排放数据资源壁垒的基础上、整合斜向府际关系下碳排放数据资源孤岛,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碳数字鸿沟,构建以“数据驱动—政企耦合—资源互通”为基础的协同增效和互联共享“三维”架构,解决“双碳”目标落实中产生的“运动式减碳”问题。政府通过建立数据质量追溯与问责机制,实现碳源多种数据比对,全面提升碳排放数据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我国有效落实“双碳”目标提供精准的决策安排。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碳期权作为碳金融市场上重要的交易产品,合理定价有利于投资者做出理性的碳期权套期保值决策,降低碳交易市场风险。因此,本文基于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碳配额数据构建定价模型,以此对我国八大碳交易市场价格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将GARCH模型和期权定价模型B-S引入碳排放交易期权的定价研究中。通过碳排放交易中心配额期货收盘价的数据检验,发现价格波动情况具有非正态性和尖峰厚尾的特征,并采用GARCH模型拟合预测碳价收益率波动率,将预测的数据求取标准差后得到最终日波动率,从而带入B-S定价模型中进行价值估值。结果表明,GARCH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性,有利于提高定价的精准度。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提交时间: 2024-10-29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在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背景下,选取2006—2020年东北三省面板数据,对其能源碳排放时空分异及驱动机制进行研究,基于Tapio脱钩指数、追赶脱钩模型考察东北三省脱钩状态和与标杆省份的发展差距。结果表明:(1)东北三省2006—2020年的能源碳排放总量先上升后下降,即呈倒“U”型曲线;东北三省能源碳排放量总体呈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的分异特征。(2)人均GDP和能源强度分别是促进和减缓东北三省能源碳排放的关键性因素。(3)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碳排放和经济发展已经逐渐脱钩,具备碳达峰的条件,辽宁省脱钩类型复杂,尚未实现脱钩。(4)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与标杆省份追赶脱钩类型不同。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摘要:着眼于“双碳”目标要求,聚焦产业间的碳传导现象,通过引入网络分析思路与方法,以探究推动中国产业体系碳达峰的政策优化思路。在量化各类产业碳排放规模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1998—2016年中国38个产业间的碳流向及其传导网络特征进行识别并分析结构特征。进一步以碳传导特征为依据,运用块模型分析将产业划归为净溢出型、净吸收型、溢出型中介和吸收型中介四类。根据各类产业间碳传导特征差异,提出组建产业减碳“联盟”、合理调节溢出与吸收型产业的结构占比等建议,旨在助力工业全面碳达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驱动区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强调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同时“双碳”战略也明确提出我国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标杆省份,工业发达,但碳排放量四位居全国前列;人均收入较高,但苏南和苏北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首先探讨了“双碳”战略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理,其次研究江苏省目前碳排放和共同富裕的现状,最后讨论江苏省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文章从理论上回答了“双碳”战略和共同富裕具有内在一致性;本文对江苏省乃至全国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双碳”目标下推进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提升,是推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农业减排固碳的发展要求下,以落实农业“双碳”目标为着力点,运用超效率SBM 模型、Dagum 基尼系数和收敛检验方法,测度2006-2021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序演进、空间差异和收敛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偏低,形成了“下游领跑、中游追赶、上游落后”的空间格局;黄河流域内农业生态效率差异逐渐扩大,差异主要源自超变密度,区域内差异由低到高依次为上游、下游和中游;黄河流域整体及上、中、下游的农业生态效率不存在σ 收敛现象,但都存在显著的β 绝对收敛和β 条件收敛,种植业产值、机械化水平、农业产业集聚度、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等因素对β 条件收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提交时间: 2024-09-26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工业领域碳减排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任务,江苏省作为我国的工业大省,开展工业领域碳排放因素分析与情景预测研究,实现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达成江苏省工业领域碳减排目标,本文根据I PCC公式法核算20 05—2018年江苏省工业能源相关碳排放量,在系统分析其工业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扩展的STIRPAT模型,分析江苏省工业碳排放主导驱动力,并预测江苏省工业碳达峰的时间和峰值,以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8年江苏省工业碳排放量持续增长,但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空间分布呈苏南高于苏北;(2)煤炭仍占据工业化石能源消费的主体地位;(3)人口和经济发展仍然是影响工业碳排放的主导因素,通过情景模拟计算,本文认为江苏省工业要想率先实现碳达峰,应选取更加绿色稳健的经济增长模式 。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是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达成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本文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双碳”战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 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大庆市基于“三个城市建设”的转型需要,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统筹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动力源泉。基于此,本文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为导向,着眼于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实际,指出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推动绿色黑龙江高质量发展。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是推动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对目前可持续发展进程进行了评估,可持续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很多目标进展不足,其中就包括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向国际社会宣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围绕“双碳”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方针。 “双碳”战略与SDG13(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精准呼应,并与其他SDGs密切联系,其关系大致可以分为靶向对应、协同对应、权衡对应三种。 因此,在二者落实过程中,应强化靶向作用机理,放大协同效应机理,弱化拮抗效应。 “双碳”战略推动落实SDGs,在认知层面,应进一步强化社会各界对“双碳”战略的正确认识;在实践层面,要针对“双碳”战略与SDGs重叠的重点领域大力开展工作;在落地层面,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因地制宜开展零碳转型的试点工作,为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新质生产力已孕育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践,需要进行理论总结 并用于指导新的碳减排实践。当前,要认真研究以确定不同发展阶段的碳减排重点,依靠科技进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尽可能低的投入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能源结构优化须以低碳为导向,即降低高碳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提高低碳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在消费环节应以节能为重点,减缓化石能源消费增长势头并尽快达峰。要依靠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特别是颠覆性技术突破,破解“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和卡点,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