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法典化目标下刑事诉讼法立法技术的反思与完善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09 合作期刊: 《法制与社会发展》

    摘要:立法技术是加强国家立法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刑事诉讼立法中嵌入法律技术要素,有助于提升立法的科学性,并为强化人权司法保障以及实现刑事诉讼法法典化提供方法引领。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已在编排技术、结构技术、语言技术、修法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且 具有规律性的方法,但与民法、刑法等领域相比,立法技术仍显落后与稚嫩,难以全面落实人权保障的基本理念, 阻碍了刑事诉讼法法典化的进程。面对《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动向, 立法技术应当重点弥补在法源的整体性、结构的体系性、语言的严谨性、修法的协同性等方面的不足;通过体系思维的引领以及逻辑思维规则的运用,全面反映刑事程序法治的进步,充分彰显国家公权力的自我约束和对基本权利的优先保障。为了积极适应刑事诉讼法法典化的发展要求,应当遵循编纂式法典化的技术路径,基于审判中心重构立法体系,强化内在逻辑与外观表达,探索多元协同的修法方式,以此增强立法的整体性、体系性、严谨性、协同性。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制度的体系解释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09 合作期刊: 《法制与社会发展》

    摘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对成员身份确认的规定可以区分为初始确认、新增取得、自愿退出、 法定丧失四方面规则。对成员身份的初始确认以“户籍关联+稳定权利义务关系+土地保障” 为判断标准,成员身份初始确认程序应当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特别程序。成员身份 的新增事由包括生育、结婚、收养等亲缘关系和政策性移民。在因亲缘关系新增成员的情形下,需对亲缘关系事由进一步细分,在程序上遵循“当事人申请—成员大会确认”程序。在政策性移民情形下,国家需要对迁入地集体予以补偿。自愿退出成员身份者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集体服务和福利分享权;成为非聘任制公务员而丧失成员身份者,还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保留有限的民主管理权;对于加入其他集体而丧失原成员身份者,应当衔接保护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避免出现 “两头空”和“两头占”。地方立法与集体章程可以依据成员定义条款对成员身份确认规则予以补充和细化,但不得违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精神和强制性规定。

  • 我国人工智能立法基本问题研究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09 合作期刊: 《法制与社会发展》

    摘要:我国人工智能立法需要解决立法目的、立法技术进路和主要利益关系等方面的基本问题。 这一立法应以发展与安全并重为指导思想,以促进研发应用与防范主要风险为二元立法目 的,构建具有体系性的发展促进制度,明确赋能增效的正面激励规则和提供减负支持;构建重点突出的风险防范制度,动态科学研判风险、包容审慎规制风险。立法在技术进路上,应以实现体系化立法为基本方向、以优化立法层次为当前主要目标;发挥显现国家法治发展能力的立法特色;适用以搭建框架型秩序为准的立法技术,增强立法的体系性和协调性。立法在主要利益关系方面,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立场,建立反歧视、权益保障、数字教育和数字信息获取等方面的规则;应建立与人工智能发展相适应的个人信息处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协调规则;应建立并维护主体多元、利益分化、市场开放的人工智能竞争秩序;应在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治理的国际合作、提升反制水平中,稳步推进人工智能涉外法治。

  • 比较法视野下跨境贿赂的要件重塑与责任阻却——以“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为中心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08

    摘要:研究制定反跨境腐败法是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健全反腐败涉外法律法规体系的重点任务,跨境贿赂的法律规制则是反跨境腐败立法的主要内容之一。为落实《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国际义务,《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初步确立了跨境贿赂的刑事追诉路径,但在跨境贿赂的特殊性、规范指引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可以从“入罪”和“出罪”层面予以完善。基于比较法经验,在“入罪”层面,通过属人属地原则扩大化、“不正当商业利益”的法意再造、跨境贿赂的犯罪客体类型化以及客观层面的要件选择,实现跨境贿赂的要件重塑。在“出罪”层面,结合国内法的规范现状,引入外国法认可的合法行为、合理善意的支出等特殊责任阻却事由。

  • 我国医疗损害损失分担规则的正当性及其适用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我国医疗侵权案件的原告胜诉率为 79.5%,但原告很少获得全额赔偿,94.8%的胜诉原告仅获得部分赔偿。我国司法实践形成并长期适用的医疗损害损失分担的规则是广泛允许患者疾病与医疗过失共担损失。学者严厉批评上述规则,但这一评判并不客观。基础性疾病常与医疗过失结合致患者损害,鉴定意见确定的原因力在判决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缓解医患矛盾之需的政策需求,它们共同推动了上述损失分担规则的形成。该种损失分担规则符合侵权法的因果关系和责任分担规则,是我国法律框架下平衡医患双方利益的明智之举。基础性疾病与医疗过失结合和生存机会丧失是我国司法实践适用上述损失分担规则的主要类型,二者适用条件、责任构成和赔偿范围都有所不同。医疗损害损失分担规则受诊疗人工智能的影响,患者和医院分担损失的比例将发生变化;诊疗人工智能致害适用产品责任规则时,医疗损害损失分担规则被产品责任分担规则所替代。

  • 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破立”方法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破立”方法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制度建设的重要方法。从制度规范、整合、激励、教化功能看,中国共产党在制度建设中运用“破立”方法,有利于调整和变革社会规范、整合和盘活社会资源、重构制度红利格局、引导社会价值观变革。基于质量、着重点、时序的分类标准,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破立”方法的历史实践,分别经历了从“大破大立”到“小破小立”,从“以破为主”“以立为主”到“破立并举”,从“先破后立”到“先立后破”和“边破边立”的交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破立”方法具有丰富内涵,即以中国共产党为“破立”主体,以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为“破立”对象,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实际出发、稳中求进与时俱进、分类推进为“破立”原则,以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为“破立”导向,以制度存量改革和制度增量改革并行、系统集成和全面协调推进制度改革为“破立”进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推进制度建设的“破立”。

  • 刑法消极治理功能之提倡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摘要:

  • 中韩 “无极太极之辩” 比较论析

    分类: 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畿辅哲学研究》

    摘要:中国南宋时期陆氏兄弟与朱子之间就 《太极图说》首句 “无极而 太极”的理解产生了争辩,聚焦于 《图说》的来源及真伪、 “无极”的必要性、“极”字的训诂、阴阳的归属以及圣学异端之判准等问题。三百余年后,朝鲜早期性理学者曹汉辅与李彦迪之间也就这一话题展开论辩,在文本阐释、思维方式、境界追求、工夫路向诸方面表现出分歧。对比中韩两场 “无极太极之辩”,二者在根本意旨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即捍卫儒家道统的纯正性,拒斥佛老思想的掺杂。尽管两场论辩在思想背景、聚焦问题、观点论据等方面都有差异,但在工夫论的意义上,曹李之辩可以视为朱陆之辩的延续和深化。中国南宋时期陆氏兄弟与朱子之间就《太极图说》首句“无极而太极”的理解产生了争辩,聚焦于《图说》的来源及真伪、“无极”的必要性、“极”字的训诂、阴阳的归属以及圣学异端之判准等问题。三百余年后,朝鲜早期性理学者曹汉辅与李彦迪之间也就这一话题展开论辩,在文本阐释、思维方式、境界追求、工夫路向诸方面表现出分歧。对比中韩两场 “无极太极之辩”,二者在根本意旨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即捍卫儒家道统的纯正性,拒斥佛老思想的掺杂。尽管两场论辩在思想背景、聚焦问题、观点论据等方面都有差异,但在工夫论的意义上,曹李之辩可以视为朱陆之辩的延续和深化。

  • 以荀释孟, 以释孟以辟朱———浅论戴震与理学的话题纠缠

    分类: 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畿辅哲学研究》

    摘要:已有多位学者指出,戴震在对孟子的诠释上有 “以荀释孟”的倾向,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戴震借助释孟来辟程、朱的思想特质。戴震对孟荀之别深有了解,其注孟作品中亦多次提及孟荀之辨,但其在对孟子诸概念的诠释上多存反程、朱之心,不免流于 “以孟注 ‘戴’”之途。戴震基于个人反理学、反形上学的立场,全力清算 《孟子集注》中的道德形上因素,对荀子的强调天人之分,倡导自然,重气化、重礼法的特征则推崇备至。戴震的上述释孟特色为后人研究汉、宋之别,提供了有益的素材。

  • 二程诗学思想的理学

    分类: 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畿辅哲学研究》

    摘要:二程对 “诗”三百篇或专论、或释义,其诗学思想具有双重特质。一方面,二程上承汉唐儒家诗学思想,对 《毛诗序》及其 “体用”说、 “美刺”说、“风化”说、“情理”说等诗学思想有所保留,相对肯定了汉唐儒家在诗学思想史中的价值。另一方面,二程下启宋明儒家诗学思想的理学形态,以 “诚”重解 “诗”之主旨,以“天理”阐释 “诗”之篇旨,赞美君子之德、周公之德、文王之德,弘扬了 “诗”在涵咏心性、“正身” “齐家”之道的思想价值, “诗”获得了一种 “理学”的形上依据。

  • 由清华简 《尹诰》 性质论古文《咸有一德》 真伪之争

    分类: 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畿辅哲学研究》

    摘要:清华简《尹诰》是一篇整合《书》类文字及春秋战国时期流传的伊尹事语而成的类似 《书》类的文献。它既非《礼记·缁衣》及郭店楚简《缁衣》所引《尹诰》,更不是所谓真古文《咸有一德》。清华简《尹诰》与古文《咸有一德》是两篇各自独立的文献,它不能作为有力的证据证明古文 《咸有一德》系 “伪作”。前人对古文《咸有一德》文本性质的质疑也大都不能成立。在疑古思潮的影响下,学术史上流行的古文《尚书》系“伪书”的“定案”值得重新检讨。

  • 自我与他人: 孔子哲学中的他者之维

    分类: 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畿辅哲学研究》

    摘要:在传统儒家思想中,自我和他者并非一种主客对立关系,而是处于一种 “内外思维”之中。早期儒家的内外思维是基于一种整体性思维之上的,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 “我”与他人是相融合的,而非相对立的;是内外之间的,而非主客二元的。在认识论意义上,一方面对自身的认知需要有一个实践的面向,即面向生活以及处于生活中的他人;另一方面,由知人返回知己不仅是潜在的必经过程,而且是个体实现自我成就的必然路径。认识他人即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而自我认识也同时是一个认识他人的过程,理解我们对他人的认识不是孤立的客观审视,而总是一个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与此同时,对他者的认识因具有实践向度,也使得知人本身包含了成人的面向。

  • 统一何以可能: 荀子的方案

    分类: 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畿辅哲学研究》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诸侯异政,百家争鸣。同时,消除分裂格局,走向统一,已成为滚滚潮流。生在战国末期的荀子,顺应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潮流,提出了 “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的治道思想,系统阐述了他的统一理论。荀子提出,欲平治天下和有效地建立稳定的政治秩序,首先要确立圣王的绝对权威。同时,荀子也主张思想与制度的统一是实现天下统一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当时 “争于气力”的客观现实,荀子并没有完全否定以正义的战争实现统一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尽管历史的走向并没有按照荀子的预期实现他所设计的统一方案,但是在荀子的治道思想中,已经孕育和显示了巨大的儒法合一的综合性和创造力。这种政治理念反映在统一问题上,给当时的思想家和统治者以极其强烈的暗示和选择,并最终在历史大变革中为有效地解决当时的分裂局面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 论荀子的性恶、 心善说

    分类: 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畿辅哲学研究》

    摘要:《性恶》的主旨是性恶、心善论,核心观点是 “人之性恶,其善者 也”。“ ”指心之思虑活动,尤其是对善的思虑活动。荀子的心并非如学者所认为的,只是“纯智的”“逻辑的”认知心,而是一种道德智虑心,具有价值选择、道德判断的能力。此外,虽然性恶,但由于心好善、知善,具有自主性,心不仅不屈从于性,反而可以支配、改造性,故荀子的心也是主宰心。性恶与心善并非绝对对立,而是在 “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中走向统一与和解。

  • 器物中的儒学精神 ———以赵南星铁如意为中心

    分类: 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畿辅哲学研究》

    摘要:明朝末年,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祸乱朝纲,赵南星为显示斗阉党的决心,特找人打制铁如意,送予同人及门生。赵南星铁如意传世甚多,铭文各有差异,后世对铭文的理解也多有分歧。作为抗击阉党的文化符号,赵南星铁如意是器物中著名的 “君子之器”,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后世儒学士人以其人格力量不断充实着铁如意的精神内涵。

  • 寻脉畿辅, 问路 “文化方舟” ———畿辅先哲祠今昔溯探

    分类: 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畿辅哲学研究》

    摘要:位于北京平谷金海湖公园的 “不朽堂”,是作为京津冀三地 “地域一体、文化一脉”的象征与载体的畿辅先哲祠的一部分。此祠建于光绪五年(1879)二月至次年春之间,主持者为高阳李鸿藻、南皮张之洞等。祠内正殿供九龛,祭祀畿辅历代圣贤、忠义、孝友等,另有东、西配殿、铁如意斋、北学堂、君子馆等建筑。这里在每年春秋季举行畿辅先贤的礼祭,本籍朝廷官员、文人墨客们的频繁往来,使此处既是文人才子的聚会之地,又是籍内先贤各类文物与书画存留的宝库。此祠的原址在现北京宣武门外下斜街的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因不断扩建,旧建筑已多被拆除,仅有极小的一部分据旧貌复建。祠内所藏文物,现存今河北省博物院。

  • 伯夷、叔齐叙事史论

    分类: 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畿辅哲学研究》

    摘要:伯夷、叔齐是中国早期重要且具有 “塑造”意义的人物,相关叙事史既有数篇伯夷、叔齐的列传,亦有诸多对二人事迹之评论。对伯夷、叔齐的叙事史进行回顾和分析,可以揭明这一叙事史的多种形式、历史脉络、主要观点、争论焦点及其思想贡献。概括地讲,孔子所谓 “不念旧恶” “求仁而得仁”奠定了儒家关于伯夷、叔齐思想贡献的基调。非常重要的是,对伯夷、叔齐叙事史进行研究,对于揭明中原以北华夏民族思想之 “北学”的渊源、此渊源对儒学所具有的原初贡献均亦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 新时代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现实依据、实践要求及价值意蕴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摘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大命题。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来看,我们党自身蕴含着解决这一命题的现实依据,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有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作为牵引,有源于四个自信的坚实底气,有勇于自我革命的伟大精神,有植根人民群众的重要支撑。但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一项不断探索的整体性工程,在实践中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理解“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增强“四个自我”的能力。新时代新征程,对党自身而言,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能够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对国家而言,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能够更好地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世界而言,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能够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推动世界政治文明的进步。

  • 西迁精神历史回溯:周恩来与交大西迁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摘要:五十年代中期的交通大学西迁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着眼于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全局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周恩来实际领导了交大西迁,从前期的决策部署,到“鸣放”期间“骑虎难下”之际深入师生调研座谈,并亲自主持迁校方案的大讨论,再到后期一校两地兼顾西北东南地区发展,他投入巨大心血,西迁师生为此深受触动。以交大迁校问题深入讨论为典型,周恩来让西迁师生,甚至广大西迁群体更加明晰了新中国知识分子的本色: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坚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艰苦奋斗的本色。

  • 中国共产党保持历史耐心的出场语境、理论内涵与实践指向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强调“稳”字当头,凸显了保持历史耐心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作风,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共同促进了保持历史耐心的出场。从认知维度、实践维度、目标维度审视,历史耐心的理论内涵主要表现为遵循规律、把握主动的科学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进取精神,谋划长远、干在当下的奋斗精神。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保持历史耐心必须在深刻把握历史方位中形成清醒认知,在不断深化自我革命中增强主体自觉,在坚守初心使命中汲取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