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5-23 合作期刊: 《社会学研究》
摘要:中西社会学都重视人权问题研究。 以中西社会学对话和会通的方式考察中国民生保障,可以看到:在概念层面,中国的民生概念丰富了人权概念的内涵。 在制度层面,中国的民生保障制度实现了全面权利与首要权利、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普遍权利与特殊权利、理想权利与现实权利的统一。 在实践层面,中国民生建设实践开创了人权理论新范式,其主要特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具有体制优势,彰显化解公平之困、效率之困和体系之困的中华智慧。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作为中国家庭社会学学科史上的开拓性学者,许烺光的家庭研究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他的喜洲镇调查从个体心理层面出发,试图通过田野经验更充分地解读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家”文化,同时也进一步反思该文化潜在的局限性。“家”从来都是勾连个体与社会文化的重要中介环节,这种将人格心理与总体性文化命题相关联的研究取向,对当下的乡土社会研究也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根据以“家”为中心展开的田野调查经验,许烺光不仅分析了中国乡土社会中“权威”和“竞争”属性的本土化特征,同时通过反思作为中国“家”文化和乡土社会核心价值的“父子一体”观念,进一步探讨了中国社会流动的内在机制以及社会变迁的人格性基础。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农村改革开放引发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农村人口提供了历史上难得的社会分化动力,尤其是让很多农村人口实现了向上流动,改变了乡村社会结构和城乡关系。相比较而言,当前的数字化并没有给乡村带来新的社会分化动力和新的向上流动机会,原因在于数字化要转变为社会流动,需要嵌入两个条件:一是需要拥有一定量的资金,二是需要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而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人都已经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对他们来说不具有向上流动的意义。当然,这一研究结论并不意味着反对数字化进入乡村,而是说明让更多的乡村人口搭上数字化这一技术实现社会地位的改善,需要给予有力的金融和技能提升的支持。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本文以福建省安溪县茶叶电商发展为案例,探讨了数字技术下沉乡村及运用到农业特色产业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技能重组及其带来的产业影响。在传统经营模式下,安溪茶叶产销呈现出农商一体和家业一体的格局,并广泛依赖亲属和乡缘网络维持生产及交易秩序。在电商模式下,茶区发生了农商分离、代际分化、人货分离等一系列基于技能重组的产业转型。电商化带来的一系列技能重组,是技术红利由小农户向大户和企业倾斜、老一辈向年轻一代转移的重要中介机制。在推动数字下乡及发展电商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关注数字技术与既有技能组合及社会结构的互动,以推动乡村产业朝着更加有序和良性的方向发展
分类: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本文基于CSS2021年的数据讨论了务农情境下的工作一家庭冲突。研究发现,双向工作一家庭冲突,即“工作对家庭干扰”( WIF)和“家庭对工作干扰”(FIW)不仅存在于非农群体中,也存在于务农群体中。务农群体FIW水平甚至超过了非农群体在不同的情境中,工作一家庭冲突水平不同,影响因素也不同。因此,在工作一家庭冲突研究、工作一家庭平衡研究和工作一家庭增益研究中,无论是质性研究还是量化研究,都应该将务农群体纳入研究视野:在政策制定层面,国家应关注务农群体在工作家庭平衡上的需求,他们不仅面临着工作一家庭冲突的困扰,也相对更为脆弱,更需要政策支持。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因而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本质区别之一。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为了避免陷入资本主义两个发展悖论的陷阱当中,其中,坚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避免陷入资本主义第二个发展悖论的陷阱。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在于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基本遵循,将系统工程的方法论作为科学方法论。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史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澳门的高等教育和非高等教育自1990年以来取得了明显进步。澳门在教育立法和规划方面有了明显的进展,《高等教育制度》《非高等教育纲要法》《非高等教育私立学校教学人员制度框架》等三部法律为澳门教育的发展设定了基本框架,《非高等教育发展十年规划》则为澳门幼中小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提供了发展目标。未来,澳门高等教育的发展宜充分考虑澳门经济适度多元以及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前景,尝试将教育作为适度多元的突破口,不断拓宽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非高等教育则要以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这一定位为出发点,努力建立优质的幼中小基础教育体系,发展卓有成效的持续教育体系,建立国际化的管理机制。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推动澳门走上适度多元的健康发展道路。
分类: 社会学 >> 人类学 提交时间: 2024-07-27
摘要:人类学的人物影像志和人物志,采取胡塞尔现象学观自在者(transcendental ego)视角,从生活世界(life-world)入手,考察人类学者本人在田野与具体人相处的切身经验。做人物影像志和人物志以致良知为学问根本。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作为牧区实现“生态保护”和“脱贫致富”双赢的重要措施,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是,生态补偿在理论层面存在很多争议,不少学者认为生态补偿的逻辑由于破坏当地人的内在保护机制而不利于生态保护。本文以阿拉善地区为例,研究生态补偿的生态效果和对当地人生态保护行为的激励效果。结果显示以禁牧和生态移民为主要手段的生态补偿并未达到恢复草场生态的理想目标,首先它割裂了牲畜和植被之间的采食关系而不利于长期生态保护;其次将牧民排除在外增加了牧民破坏草场的行为,减弱了当地人对草场的监管和保护能力;最后以农业为主的替代生计也加剧了区域内的水资源危机。因此,草原牧区的生态补偿政策应重视“人-草-畜”这一系统在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不能简单将牧民和牲畜排除在外。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驻村帮扶,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扶贫发展和国家权力的视角,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个体的能动性。事实上,正是驻村帮扶个体的能动性决定了帮扶效果。对帮扶效果的重视使驻村帮扶干部开辟出一个超出制度文本规定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的行为是我们理解驻村帮扶内在机制的关键。本文基于对2022 年夏季所完成的59 名驻村帮扶干部深度访谈及民族志资料的解读,试图理解制度文本规定背后驻村帮扶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制度文本规定的工作内容是驻村帮扶的基本任务,大多数驻村帮扶干部都希望在工作中取得超出文本规定的成绩。为此,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开创了富有特色的帮扶活动。正是这些活动使他们取得帮扶成果,并得到村民和地方政府的认可。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是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与县域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的过程。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县域产业的系统性和县域社会的特殊性,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是数字经济同诸多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社会过程,具体包括了从产品到产业、再到人才三个递进层次不断发生连锁反应的过程。数字平台对农产品的产品形态和销售模式提出了新要求,这需要实现农产品的“电商化”将初级农产品转化为符合互联网思维的电商产品。而农产品“电商化”则需要以县域传统产业链为依托,完成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对既有农业产业链的重塑。从产品到产业的系统重塑,最终形成了一个既紧密链接都市社会、数字经济,同时又扎根县域社会的农产品电商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的形成离不开一个兼具现代经营理念和扎根县域社会的电商从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