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户生计策略选择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失地农户作为城镇化过程中因征地拆迁而产生的特殊群体,其生计策略选择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为此,构建失地农户“生计资本-适应能力-制度环境-生计策略选择”的综合分析框架,利用西安市的调查数据,采用网络分析法(ANP),分析生计资本、适应能力、制度环境对失地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并构建失地农户生计策略选择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其应用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失地农户可选择的生计策略包括以农业种植活动为主、以个体经营为主、以外出打工为主和以获取工资性收入为主4种类型。(2)具有不同资本禀赋的家庭在生计策略选择方面存在差异,通过 ANP和 SVM 构建的模型可为失地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提供指导。

  •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产业助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乡村休闲旅游业政策体系是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以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为样本,基于政策工具乡村价值的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乡村休闲旅游业政策工具运用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乡村休闲旅游业政策工具应用偏好环境型政策工具,但其内部结构不均衡,尤其是策略性措施使用频率较高;结合乡村价值维度来看,不同价值维度下政策工具的运用不平衡,面向文化及生态价值维度的政策工具较少;此外,乡村休闲旅游业政策工具组合涉及诸多部门和机构,配套机制亟待优化完善。未来乡村休闲旅游业政策工具实践应用应优化基本政策工具的内部组合结构,加大面向文化与生态价值维度的政策工具支持,建立健全乡村休闲旅游业政策体系及配套机制。

  • 乡村振兴衔接脱贫攻坚成果的主体性问题研究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从源头上看,发展主体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依托。借鉴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可知,主体自觉正是推进有效衔接的核心意涵,不仅能够充实衔接力量和凝聚内生发展动力,还能创造乡村振兴氛围和集聚振兴智慧。但在实践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却面临诸多主体性挑战,包括部分主体对衔接工作理解度较低、部分主体的衔接振兴实践较慢、农民群体诉求发声较少和主体间相互监督虚置等内容。为此,理应强化主体自觉来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高质量衔接。一方面,高效促进主体“脱贫认同”转成“振兴认同”,并确保实现“引导脱贫”指向主体“主动振兴”;另一方面,积极应用“脱贫新路”充实主体“振兴创新”,同时引导“脱贫监督”升级为“主体互督”。

  • 投桃报李?中国青少年隔代关系特征、类型及影响因素

    分类: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社会建设》

    摘要: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围绕青少年与祖辈的隔代关系,依次描绘特征、分析类型、揭示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青少年隔代关系中阶段性淡化特征和自上而下的单向特征明显,代际交换特征不明显;青少年与祖辈之间主要有全支持—无反馈、照料支持—无反馈、无支持—无反馈三种隔代关系类型,祖孙地位不对等、情感疏离化、类型阶段性弱化等特征明显,代际交换理论不适用;亲辈是影响隔代关系的关键因素,亲辈向祖辈提供支持对隔代关系有增进作用,而亲辈向孙辈提供支持对隔代关系有疏离作用;亲辈—祖辈和亲辈—孙辈关系是影响隔代关系类型的重要因素,亲辈—祖辈关系对隔代关系类型的影响遵循了代际交换原则,亲辈—孙辈关系对隔代关系类型的影响遵循了动态平衡原则。中国青少年隔代关系中存在替代性投桃报李,祖辈向孙辈投之以桃,亲辈代替孙辈报之以李。

  • 由点及面: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的战略思考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保障 提交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确保乡村振兴无缝链接脱贫攻坚,已经成为全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着眼整体治理视角可知,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呈现出了“由点及面”的特征,包括治理对象扩大化、治理任务丰富化、治理场域拓展化、治理资源全面化和治理思维合作化等内容。当然,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依然有着较多治理任务延续,如产业振兴立足扶贫产业发展、振兴主体队伍吸纳扶贫人才、文化振兴承袭扶贫扶智工作、组织振兴借鉴扶贫行动架构以及振兴机制传承扶贫治理经验。同时,为了开展更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工作,也要推进较多的治理升级,既要依托乡村振兴发展消解相对贫困,借助多元主体合作改变治理思维,也要积极尝试乡村振兴区域合作模式,并系统构建完整的乡村振兴制度体系。

  • 转型与超越:乡村振兴背景下牧区合作社的功能演化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合作社是实现产业兴旺的有效主体,也是促进乡村组织振兴的坚实基础,其多维功能对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调研基础上,以案例形式呈现了合作社功能演化的逻辑及其背后的驱动元素。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牧区合作社的功能已经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即在以三产融合、乡村治理的多元化、人才要素聚集以及明确的代际分工等积极因素驱动之下,牧区合作社在生产基础上呈现出了良好社会效益、成为吸引人才返乡就业的有效平台,合作社逐渐演化为乡村治理的新型主体,并且有效实现了牧区产业与文化传播的有效融合。这种转型与超越有效地促进了牧区合作社功能升级,对于乡村振兴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