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也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但要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还必须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和环境保障作为支撑。本文通过对陕西省袁家村走向共同富裕的案例进行解剖,讨论在共同富裕的微观实践中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研究表明:(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但这并不构成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条件,要想实现“村庄强”和“农民富”的双重目标,还必须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前提下,构建科学的分配机制与治理环境:(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乡土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影响,因而在进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分配时必须充分吸收乡土社会运行规则,通过逆市场化的方式来推动分配机制创新,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在村域内实现公平分配:(3)良好的村庄治理生态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集体成果公平分配的保障,因而在推动经济发展和集体收益分配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改善村庄治理生态,以此构建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共同富裕和村庄实现善治的良好格局。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项目帮扶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实现从外源型发展向内源型发展转变,对农村产业现代化尤为重要。以山东省L市Y村为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研究资源匮乏型村庄产业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表明:Y村大樱桃产业发展路径是一种外源刺激下的内源式发展模式———政策补贴提供了村民种植大樱桃的外部激励,村“两委”对村民的组织动员奠定了内外结合的组织基础;先富种植者的示范带动和普通村民的跟风模仿相结合,将村民经由政策补贴获取小利的外部动力转向经由樱桃种植发家致富的内生动力,促进了樱桃种植规模的扩大;果农之间相互跟风、模仿、竞争,推动了樱桃产品的升级换代与果树种植的多元化经营。由此得出启示:资源匮乏型村庄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将村庄外部政策激励、市场需求与内部有限资源相结合,激发在村居民的内生动力,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与发展模式,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9-06
摘要:中国共产党理论强党即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紧紧围绕阶段性的历史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成果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及其结果。中国共产党理论强党的科学内涵应该包括理论学习、理论创新、理论宣传、理论批评与自我批评、党的建设质量评价五个要素;其中理论学习是基础、理论创新是关键、理论宣传是应有之义、理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必由之路、党的建设质量评价是前进动力,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有机统一于理论强党之中。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09-06
摘要:在百年的历史探索中,党的理论强党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奠定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曲折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持续发展四个历史阶段;表现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国内和国际相结合等鲜明特征;积累了必须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必须特别注意防止各种错误思想倾向、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互促进、必须坚持理论武装与理论创新协同发展等基本经验。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9-06
摘要:2017年9月,习近平提出了“理论强党”的重大概念。此后,“理论强党”作为高频词多次出现在党的重要文献和学术成果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理论强党”能作为一个党建新概念被党中央提出,离不开其生成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其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论述;深入植根于中国共产党围绕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任务,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持续推进自身理论建设及强党运用的历史进程;反映了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时代,国内外复杂形势对于党的理论建设及强党运用的更高要求。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时间: 2024-09-06
摘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创造性地坚持、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成功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主张的内在契合,离不开革命文化对于党的理论建设及运用的奠基,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党的理论建设及运用的滋养。因此,中国共产党理论强党的文化逻辑即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以革命文化为奠基、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滋养。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4-04-09 合作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伦理的起源发展,对信息伦理是否被数据伦理、人工智能伦理所取代,及其是否能够在数字化转型中应对更加复杂多元的伦理问题做出回答,进而揭示信息伦理的伦理意义和重要价值,为数字化转型中的信息伦理研究和实践确定锚点。 方法/过程 文章通过文献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梳理和归纳了约40年的信息伦理主要观点和关键问题,分析并廓清信息伦理内涵与演变规律,讨论信息伦理在各个时期的价值意义。 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信息伦理缘起于计算机伦理,其发展经历了从伦理角度看待信息问题和从信息角度看待伦理问题的两次转向,其核心问题透射的是信息流的产生和控制所造成的信息权利秩序的失衡。深入研究信息伦理对破除当今复杂多元的伦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亟需强化信息伦理的研究价值,拓宽信息伦理的研究边界,积极融入数字化转型进程。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政府基于国内国际发展趋势做出的战略决策。经济“双循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西部农业市场培育赋予了难得的历史契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构、“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效应和经济“双循环”发展战略的提出都为西部农业市场培育提供了历史机遇。但西部农业市场本身所存在的内部发展动力不足和外部拉动力较弱的双重困境却严重制约着西部农业市场的发展。在系统分析西部农业市场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双循环”战略,提出应从四个方面促进西部农业市场发展:扩大西部农业市场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产品在东中西部之间合理流动;改革西部农业要素市场和西部农产品市场之间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土地-劳动力-金融-技术-数据”五大要素市场间的互动机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7-19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借助数智技术开展建设项目档案监管,是全面推进档案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文 章在分析数字化转型下建设项目档案监管困境的基础上,引入智慧监管理论,提出数字化转型下 建设项目档案智慧监管的“理念—主体—机制”三维分析框架,并从创新监管理念、厘清主体结 构、优化工具组合、建立监管信息机制出发,阐述数字化转型下的建设项目档案智慧监管框架的主 要内容,为推动建立主体协同、手段衔接的智慧监管体系提供借鉴。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提交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随着老龄化加深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为照顾第三代、支持子女事业而来到城市的流动老人规模逐渐增大,语言障碍、生活习惯差异和亲朋远离等原因使他们的精神健康面临较大挑战。文章基于北京市大兴区60岁及以上流动老人开展的精神健康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工具变量(2SLS-IV)和中介效应(KHB)等方法,研究了隔代照料对超大城市流动老人抑郁症状风险的影响,并探索中介机制。结果发现:(1)隔代照料能显著降低流动老人的抑郁症状风险;(2)当照料强度超过一周五天时,隔代照料的积极影响会减弱、消失甚至变为负面影响;(3)隔代照料、照料强度对70岁及以上流动老人抑郁症状风险的影响更为突出,在不同性别、不同来京时长流动老人之间,没有显著差异。(4)隔代照料会通过增进流动老人与孙子女的情感互动、增加子女的情感支持、促进流动老人社会活动参与,降低其抑郁症状风险。其中,与孙子女情感互动对中介效应的贡献最大。研究关注了流动老人这一日益壮大群体的精神健康,同时从与孙子女情感互动角度,进一步丰富了对隔代照料影响流动老人抑郁症状风险的作用机制的认识。基于此,让流动老人适当参与隔代照料,与年轻的父母一代共同照料第三代家庭成员,不仅有利于释放“银发红利”和缓解超大城市托育资源匮乏问题,也能满足流动老人情感需求,让其享天伦之乐。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城市之间的供给不平衡会促使人口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向其他城市流动。改革开放初期,人口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是人口与城市间主要的供需关系。当个人劳动所得收入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产、投资、基础消费、基础保障后,人口的需求开始多元化,城市的消费娱乐、景观、交通等要素的供给能力也会对人口流动产生推拉作用力。文章利用腾讯位置大数据构建人口跨市流动网络,运用QAP回归模型,分析城市多元供给要素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并对人口流动的层级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进行解析。研究发现:①铁路交通、餐饮娱乐和经济供给是影响城市间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景观供给对时间选择富有敏感性;②流动群体对不同层级城市的需求不尽相同,金融要素存在层级为单位的边际递减效应,餐饮娱乐和铁路交通供给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层级异质性;③人口流动存在时间异质性,假期期间,景观供给对人口流动呈现出显著正效应,经济供给的显著性水平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