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经济和疫情背景下文物数据库建设及解说词拟订问题研究 ——以广东省悦城龙母祖庙为例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在数字经济与传统文化兴盛并存的新时期,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成为学术研究及实践的新方向。首先以“互动功能”为特色的前台功能和以“数据一体化”为重点后台功能为核心进行数据库平台建设顺应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其次解说词是形象化的数据,从画面、语言、逻辑和受众方面进行解说词拟订能转化数据库的成果。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广东省悦城龙母祖庙“三雕两塑一壁画”的保护和相关旅游产业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迎来极大机遇。数字经济改变了传统的旅游方式,数据库建设和解说词拟订是促进乡村旅游振兴的有效措施。

  • «民法典»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体例疏释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提交时间: 2024-07-08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 1234 条、第 1235 条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拆分成“两类六种”责任形态并列规定,这一制度体例承袭民事责任以责任后果的形态分别列举的体例。 从历史面向看,这一体例既受移植苏联在总则中规定民事责任的影响,也与计划经济时期公法责任冲击民法的历史过程相关。然而,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并未对这一体例予以矫正,反而将其应用到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的立法中。从现实面向看,尽管这一体例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随着对民法典的本土化研究,这一体例所体现的“权利-义务-责任”体系被赋予了取代“权利-请求权”体系的新功能,并且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规避了环境权的争论得以直接以责任的形式规定,但由于其遮蔽了责任后果与责任原因之间的关联ꎬ使分别列举的责任后果的适用逻辑不清晰,致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司法实务中存在赔偿不足或赔偿冗赘的现象。在当前制度环境下,欲在保持现有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体例的前提下理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适用逻辑,需在学理层面将其与责任原因相连结。

  • 人工智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机制与对策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新质生产力将以强大动能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人工智能的应用是新质生产力赋能“双碳”目标的重要体现。人工智 能将推动低碳技术要素的升级变革,促进相关知识要素的丰富发展,纳入并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关键作用,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协同配置。当前,使用人工智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面临潜在挑战,如计算密集型人工智能导致相关碳排放迅速增长、数据要素的流通渠道不畅、数据伦理问题尚未得到高度重视、部分关键人工智能技术仍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存在一定的“产-学-研”链条脱节风险等。因此,需要推进计算密集型人工智能绿色化,加强相关排放的检测与核算;加快建设数据要素市场,统筹考虑数据流通与数据安全;建立并完善数据伦理相关标准规范和审查机制;加快推进关键人工智能技术的 研究攻关;着力推进“AI+双碳”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

  • 数字革命周期下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机制和路径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提交时间: 2024-10-09 合作期刊: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数字革命下生产力现代化转型和跃升的最新体现。在新一轮数字革命的关键时点探讨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机制和路径,要顺应数字革命迭代演变的规律,构建“技术—产业—生态”的新分析范式。数字革命会经历技术导入、融入渗透以及生态构建三个时期,首先以颠覆式数字创新形成技术创新簇群,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新动能;其次以新兴数字产业和传统产业深度互动,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支撑;最后以算网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生态平台。在数字革命不同时期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一是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二是要转变产业政策导向,实现从“选择性”向“功能性”转型;三是要加快国家治理体系的数字化变革,形成多元协同的数字治理新格局。

  • 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战略规划的内容构成及演变特征分析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7-23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分析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NARA)战略规划对于把握国际档案事业发展动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 NARA官网公开发布的 7份战略规划为分析对象,总结不同阶段NARA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将其演变特征总结为:走 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型档案馆、走向面向数字世界的数字化档案馆、走向技术赋能业务的引领性档案馆、走向追求公 平正义的包容性档案馆,并从利用服务、数字转型、技术应用、社会化治理等方面提出对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