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思“夺回固定资本”——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利润率的视角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6-06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迈克尔· 哈特和安东尼奥· 奈格里认为,随着非物质劳动取得相对于传统劳动方式的霸权地位,资本增殖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再生产日益依赖从事非物质劳动的劳动者,为不同形式的主体性革命实践开辟有利条件。鉴于此,他们号召劳动者“夺回固定资本”,强调取得对非物质劳动产品和技能的控制权,以之与资本展开斗争。然而,方兴未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这种斗争方式的可行性构成严峻挑战:一方面,资本家能够通过将非物质劳动技能对象化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压制非物质劳动者的反抗;另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激活对利润率趋向下降起反作用的多种原因,从而巩固资本的统治地位。因此,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进展和应用现状,重思哈特和奈格里的“夺回固定资本”思想,澄清其理论预设和现实界限,对于把握资本主义在人工智能时代表现出的最新特点和演变趋势,探索新的反抗资本的可能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马克思的剥削理论过时了吗?——评奈格里和哈特基于“共同性”的剥削理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奈格里和哈特以后工业时代劳动范式从物质劳动向“非物质劳动”或“生命政治生产”的转换为由,对马克思基于物质生产的剥削理论提出质疑和批评。他们认为,一方面,资本剥削的对象不再是剩余价值,而是所谓的“共同性”;另一方面,受资本剥削的主体不再是工人阶级,而是所谓的“诸众”。就前一方面而言,他们虽然论述了在新兴的数字技术条件下资本剥削的新变化、新特点,但不仅混淆了原始积累中(对自然资源和公共财产)的“剥夺”和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而且混淆了本质层面商品(如城市建筑物)价值的一元决定和现象层面价格的多元决定。就后一方面而言,由于剥削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关系和生产关系,所以他们所论述的资本剥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新变化、新特点,并未形成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否定和解构;他们所罗列的所谓诸众的具体形象,都不过是对工人阶级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描述,因而并未形成对马克思工人阶级范畴的否定和解构。无论是“诸众”还是“共同性”,由于在内涵上模糊不清、在外延上过于宽泛,所以它们与其说是揭示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概念,毋宁说是流于现象性描述的日常用语。

  • 冲击·变革·重构:数字经济时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三维审度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0

    摘要:数字经济模糊了劳动与资本、生产与消费的界限,数据劳动和平台劳动的出现使得价值的创造和分配机制更加复杂。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无法完全解释基于数据和算法的生产模式和盈利逻辑。数字平台通过数据收集和算法优化对劳动者进行控制,使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被进一步剥削,催生了新型的劳动异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部面临变革需求。数字经济时代重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应注重数字化改造,重新定义价值分配机制,关注价值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合作与公共性产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