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7-19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数字文明与档案数据治理之间存在互构关系,中国式数字文明构建为我国档案数据 治理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价值判断和路径指引。文章在全面梳理档案数据治理体系相关要素的基础 上,基于中国式数字文明构建的内涵,从思想理念、行动过程和价值效益三个维度分析档案数据治 理的发展逻辑,并进一步指出理念创新、资源整合和价值反馈是驱动档案数据治理持续建设完善 的关键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文章从塑造思想共识、加强要素融合、拓展价值实现渠道三个方面提 出档案数据治理的实践进路,旨在从数字文明建设的宏观视野促进档案数据治理话语和路径的构 建,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理论基础。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突破传统农业发展困境,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为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驱动力。在对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数字资本概念,探讨数字资本通过提升资本禀赋驱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内在机理。理论分析认为,数字化通过传播教育功能,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知识效应和学习效应;数字化通过关系纽带功能,提高农户的社会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数字化通过信息匹配功能,提高农户的自然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数字化通过金融杠杆功能,提高农户的金融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金融集聚效应和创新效应。综上,数字化能够突破农户资本禀赋不足和信息闭塞的约束,为农户“认知→意愿→行为”的行为逻辑注入新的动力,驱动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提交时间: 2024-10-29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在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背景下,选取2006—2020年东北三省面板数据,对其能源碳排放时空分异及驱动机制进行研究,基于Tapio脱钩指数、追赶脱钩模型考察东北三省脱钩状态和与标杆省份的发展差距。结果表明:(1)东北三省2006—2020年的能源碳排放总量先上升后下降,即呈倒“U”型曲线;东北三省能源碳排放量总体呈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的分异特征。(2)人均GDP和能源强度分别是促进和减缓东北三省能源碳排放的关键性因素。(3)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碳排放和经济发展已经逐渐脱钩,具备碳达峰的条件,辽宁省脱钩类型复杂,尚未实现脱钩。(4)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与标杆省份追赶脱钩类型不同。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推动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通过阐释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数字经济测度指标体系、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评价2012-2021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时序演变和空间特征两方面分析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2)从时序演变看,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协调度及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升,其中耦合协调度呈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演变,由衰退失调型转向过渡磨合型,整体未达到协调发展;从空间特征看,耦合协调度呈“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3)不同驱动因子对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具有显著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据此,提出推动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09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基于2011—2020年面板数据,结合层次分析法、改进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探索其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揭示驱动效应的区域异质性;运用ArcGIS对其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利用计量回归模型对整个区域及分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对推动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不均衡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高质量发展呈现“西高东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高质量发展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财政支持力度、信息化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对分区域的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构建区域重点农业产业图谱和农文旅产业化联合体,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构建更加稳固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农民工就业质量和水平,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支持力度,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引导培育乡村新动能等对策建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高质量发展。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中国省际共同富裕水平,并采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析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中国省际共同富裕水平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步递减的梯度分异特征,且南北方向共同富裕水平优化均衡程度高于东西方向。②中国省际共同富裕空间关联日趋紧密,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呈现出复杂化、多线程与稠密化的特征,空间关联流动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格局;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在共同富裕空间关联网络中居于核心位置,控制和影响共同富裕水平的对外辐射与空间溢出,而西藏、新疆、青海等省区在网络中的影响力较小,处于边缘位置,难以控制和影响其他地区。③空间邻接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市化水平差异与对外开放程度差异共同驱动着中国省际共同富裕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优化与演进。
分类: 地理学 >> 综合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30
摘要:解析珠江流域长时序国土空间演化规律,探求空间演化的驱动机制,对于构建珠江流域高质量国土空间格局,推动上-中-下游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通过对1990—2020年珠江流域“三区空间”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30年间珠江流域城镇空间剧烈扩张,生态空间微增,但农业空间大量减少,上-中-下游“三区空间”演化空间差异显著;农业空间在上中下游全面退化,在下游地区转换为城镇空间,在上游和中游地区恢复为生态空间;2)不同主体功能区中,城市化地区城镇空间增长最为剧烈,生态功能区内生态空间恢复显著,农产品主产区内农业空间大量减少;3)珠江流域“三区空间”不同演化方向的驱动要素有所差异,城镇化的发展阶段主导着国土空间演化的方向与剧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