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嵌入与转型:人工智能赋能国家监察的系统逻辑与治理之策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18

    摘要:人工智能赋能国家监察是数字时代深入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基于数字纪检监察体系构建的现实目标,人工智能赋能国家监察的系统演进逻辑体现为三重维度,即从个案监察到系统治理的价值转向,从人力监察到智能监察的动力转换以及从电子监察系统到人工智能系统的技术进步。在助推纪检监察工作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时,当前监察实践依然面临着技术依赖、数据壁垒、数据泄露以及算法技术缺陷的技术观念兼容风险。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工具理性与纪检监察工作的价值理性之间,立法应寻求相对平衡的规制进路。为化解人工智能赋能国家监察的技术和观念风险,未来应以人工智能的辅助性定位为基础,考量建立健全监察数据共享机制,夯实监察数据全流程管理保障机制以及增强人工智能生成结果的可接受性等规制方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 铁路客运站行人侵限行为防控研究 ——以湖南、广东、海南三省为例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18 合作期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侵入铁路线路与阻挡列车开行是铁路客运站常见的行人侵限行为,对铁路运输安全和公共秩序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分析湖南、广东、海南三省5 年间的相关案例,提取出该类越轨行为的类型和特征,并从动机的形成过程和实施行为的即时环境两个角度剖析侵限行为的成因。研究发现,侵限者越轨行为的形成主要受到法律规制不完善、个体认知不足以及消极情绪失控等因素的影响,并且更可能在即时环境中存在着不良秩序和防控漏洞时实施侵限行为。因此,在防控对策上,应从削弱越轨倾向滋生和阻断即时环境中的促动因素两条主线出发制定举措,以实现有效防控。

  • 《监察法》的修订与监察法学科的发展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16

    摘要:《监察法》的修订必然带来监察法学科的新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丰富和完善监察执法措施和强化监察自我约束两大趋向。具体体现在监察法学研究对象、监察法学概念体系、监察法学专业理论等三个层面上。研究对象的新内容包含完善总则和有关监察派驻的规定、授予必要的监察措施、完善监察程序、充实反腐败国际合作相关规定、完善监察机关自身建设机制。监察实践的新视点即是监察主体依据新增制度规范开展的监察活动;概念体系新增加包括新增的强制到案、责令候查、管护、禁闭等新概念。专业理论新发展包括监察主体、监察权限、监察程序、监察自身监督等专业的理论创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监察法学科的发展应当建立在对监察法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坚定笃行的基础上。

  • 新时代行政生效裁判检察监督之道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法学研究》

    摘要:近五年来,中国特色行政检察监督的范围不断拓展、手段日渐丰富,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独特作用更为明显,同时也面临规范依据欠缺和监督资源不足的现实问题。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行政检察监督的全面深化,应当坚持依法履职和积极稳妥拓展并重原则,围绕行政生效裁判监督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着眼于为行政诉权提供全面有效的司法保护,检察机关应秉承起诉条件低阶化原则,积极拓展对确有错误的不予立案、驳回起诉裁定的监督形态,提升国家吸纳化解行政争议的治理能力。为实现行政法律规范的统一正确适用,检察机关应熟练运用文义解释、目的解释方法,不断拓展对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生效裁判的监督形态,提升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治理能力。从坚持党的领导和执法办案“三个效果”相统一的理念出发,检察机关应树立法政兼容思维,不断拓展法理、情理、事理融入行政生效裁判监督的形态,提升国家定分止争和塑造法治社会的治理能力。行政生效裁判检察监督制度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丰富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行政检察力量。

  • 《马拉喀什条约》视角下国内公共图书馆数字有声读物无障碍服务的完善路径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马拉喀什条约》为视障人士获得出版作品提供了一系列版权限制与例外,同时也为公共图书馆的被授权实体地位以及数字有声读物的无障碍格式版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作为世界上视障人士最多的国家,同时也作为《马拉喀什条约》缔约国,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来履行条约义务。通过以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有声读物无障碍服务的必要性为逻辑起点,分析公共图书馆数字有声读物无障碍服务所涉及的版权问题,在深入阐释《马拉喀什条约》中有关公共图书馆数字有声读物无障碍服务制度表达的基础上,从公共图书馆服务角度与著作权法完善角度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有声读物无障碍服务的完善路径。

  • 灾害救助中的集体利益与给付请求权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在灾害救助中,介于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的集体利益存在着如何界定与代表的难题。对灾害救助义务进行类型化分析,可识别出不同类型的集体利益,从而明确救助的授益指向。由此可进一步探讨补偿的四类给付请求权,即因灾害应对所作特别牺牲的补偿请求权、复建社会基础设施请求权、复建经济基础设施请求权,以及必要的程序性集体给付请求权。灾害救助与重建的公共基础设施具有极强的“属人性”特征,集体成员可将“个人权利及其实现的必要条件”作为其代表主张实体请求权的基础,并参与到救济程序中。集体给付请求权的实现未必需要“增量”的救助资源,只需要优化“存量”资源的配置。

  • 素质、协同与互动:土地复垦合作监管的规范“三题”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土地复垦合作监管是将合作治理范式适用于监督、规制土地复垦活动的一种行为过程。以能力要素、对口协商和信息公开这三个关键问题为突破口,利用土地复垦监管行为规范样本,解析客观严密化的行为内部体系要义,进而检视相应的行政行为法理论所涉 行为素质、行为协同与行为互动命题。行为素质命题主要凸显于作为行政相对人之土地复垦责任主体和权利人的实践精神面向,旨在提升相关当事人参与土地复垦监管活动的能力要素。行为协同命题主要凸显于行政主体维度中土地复垦监管对口协商机制的程序与实体面向,旨在弥合相关当事人之间的权力行使资源与法律地位分歧。行为互动命题主要凸显于作为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两类土地复垦监管当事人的沟通渠道面向,旨在确保相关当事人之间实现无障碍化信息公开。

  • 城镇规划区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制度难题与现实障碍之消解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在新法出台的当下,城镇规划区内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能否直接入市仍是改革的争议焦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与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存在有效联动,城镇规划区内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能够切实大幅缩小征地范围,促进征收补偿标准的提高,并与成片开发征收制度进行衔接,还能逐步转变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允许城镇规划区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所带来的制度上的难题和现实中的困境,则可以通过宪法解释和整体转权的措施化解。

  • 拓展基层人大工作平台推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有别于西式民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新表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是真正能够实现人民民主的新选择。作为人民当家作主最主要的途径,人民代表大会必须发挥好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优势,特别是推动基层人大更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人大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应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依法治国、以人民为核心和落实民主环节完整的四大原则,利用信息技术进步奠定的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拓展民主工作平台,推进民主工作平台建设的制度化、体系化、精细化和综合化。

  • 论数字技术赋能背景下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施机制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基层人大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基底和服务群众的末梢终端,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主体与治理前沿。同时,数字技术作为网络民主活动的参与桥梁和网络群众路线的践行支撑,是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载体与治理工具。二者在理论上逻辑契合,在实践中系统嵌入,使数字技术赋能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可能。数字技术赋能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突出的实践优势,通过发扬“人民”底色使人民有更切实的民主参与,通过坚持实质民主使制度有更实际的民主效能,通过强调“全民、全域、全程”使过程有更完整的民主程序。但在数字技术赋能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实实践中,尚存在引导政策与示范机制规范缺失、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良莠不齐、诉求统筹与智能分析难以落地等现实难点,需要通过设置引导政策与示范机制、建设数字设施与数字平台、补足应用数据统筹与算法预测等实施机制优化实践路径。

  • 中国人权与世界人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权的重要论述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权的重要论述,科学揭示了人权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坚持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伟大真理;科学回答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往何处去、如何实现”的时代之问,指出社会主义人权具有显著优越性,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前进;科学回答了“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往何处去,如何实现”的世界之问,指出必须坚持在《世界人权宣言》的指导下,尊重各国国情与实际,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共创发展条件、实现互利共赢,推动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沿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前行。

  • 教育法典的“受教育权本位”编纂逻辑及其展开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1-04

    摘要:我国教育法治体系在持续完备之时,依然存在立法供给不足、部分受教育者权利不彰、升学竞争异化等情形。“受教育权本位”立法逻辑有益于促成教育法典编纂与人权保障的良性互动,即以具象的“人”作为受益主体,聚焦受教育权的精细法条构造,在法典总则与分编中补强诸多权利要素,克服各单行法中受教育权的规则零散、功能局限、构造疏漏等问题。据此,教育法典有必要明确受教育权保护的实质性优先、利益最大化、全生命周期等原则,重构权利保障为主、教育行政权植入为辅的立法格局,祛除公民在教育法实践中的客体化倾向;有待注重受教育权要义在统分式法典结构中的周延固化与融贯表达,跨部门法规整教育法律关系、智慧教育、权利救济、法律责任条款,保证成文教育法典的体系性、自洽性与实效性而促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 我国医患纠纷法治化解决机制的构建研究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摘要:医患纠纷在诊疗前、诊疗中和诊疗后争执点颇多,医患纠纷的法治化解决对于医生、患者及医院三方而言,都具有必要性。构建医患纠纷的法治化解决机制,是促进医患关系健康发展、完善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对于当前在医患纠纷法治化构建过程中公民维权法律意识淡薄、医患关系法律定位模糊,相关专项法条不足等困境,相应提出加强公民普法教育、理顺医患之间的法律关系、完善医疗鉴定制度以及多途径解决医患纠纷的策略,以期逐渐完善我国医患纠纷法治化解决机制的构建路径,促进我国建立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

  • 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司法认定标准及理论反思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摘要:政府信息不存在作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的法定答复类型,实践中较多出现在行政机关的答复之中,然而现有观点尚未就政府信息不存在的认定标准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分析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中的表述,可以发现司法审查重点已从公开信息的实体义务转化为合理检索的程序义务。梳理最高人民法院的系列判决,可见这一程序义务存在单纯检索与合理检索两种形态,前者以“行为即合法”为标准,后者则强调行为的质量要求,并可复分为“概括式”和“要件式”两类做法,这些共同形塑着司法认定标准的内容。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在绝大多数情形下都未对政府信息不存在背后的成因予以审查,形成了目前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只解决信息是否存在,不解决信息应否存在、不存在是否合法以及信息内容是否合法等问题的情况。能否在部分司法审查中“刺破面纱”,探知政府信息不存在背后成因的合法性,仍待从资料保管义务的合法性评价、部分行为可能属行政不作为两个角度加以观察。

  • 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风险与治理研究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但其在训练数据收集和处理时,潜在的合规、泄露和偏见等风险时刻威胁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扰乱社会秩序,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必须解决的问题。我国目前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风险治理既有政策支持,又有法律保障。在这些基础上,行政机关可以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模型信息库,预防训练数据合规风险;也可以开发、使用合成数据,扩大训练数据来源,规避训练数据泄露风险;还可以通过适当细化训练数据审核制度和逐步实施生成式人工智能企业数据信用制度的方式,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使用行为,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成立中的被告行政违法性

    分类: 法学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0-31

    摘要:环境污染侵权中,行政法义务因与侵权法义务在个人权益保护上相配合而在损害赔偿责任成立的认定上发挥事实证明和法律评价的作用,但这些作用因其在个人权益保护上的局限而受到限制。基于行政法义务的分类,可从规范、个体、时空三个维度描述被告的行政违法性。在责任成立判定阶段,被告行政违法性主要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事实构成和损害救济范围的判断中适用。事实构成判断中,被告行政违法性为污染行为要件提供直接证据,为客观精神损害和因果关系推定中的关联性提供间接证据。损害救济判断中,法官应对健康权受损所生精神损害、财产权受损所生财产损害、经济利益损害可否受救济进行利益衡量。被告行政违法性是法官利益衡量的重要考量因素,主要影响法官对被告合法利益、被告主观过错程度、被告行为方式以及公共利益的判断。

  • 开发区监察派出制度论析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0-29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监察派出制度是监察制度中的专门性监督制度,开发区是监督全覆盖的重点区域。开发区与行政区之间具有内嵌关系、差序关系和重叠关系,其权力架构具有扁平性和集中性,权力运行具有灵活性和风险性,权力空间具有封闭性和错位性。开发区监察派出制度规范包括监察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有主体资格规范、组织规范、授权规范。现行规范中调整开发区派出机构领导体制的规范尚需法制转化,县(区)级监察机关向开发区派出监察机构的现象亟须法制回应,监察机关派出行为的前置情形有待明确,开发区监察机构的案件管辖原则有待确立。可通过监察法修正案或监察法律解释的方式回应上述问题:一是将党内法规中关于开发区监察派出机构领导体制的规定进行法制转化;二是适时赋予县(区)级监察机关相应权限;三是建立开发区监察案件的管辖原则。

  • 习近平加强人权法治保障论述的理论品格与实践要求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10-29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习近平加强人权法治保障论述包含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宪法在人权保障中具有重要作用、法治建设是人权保障的关键、政法队伍建设是人权法治保障的基础等核心要义,是马克思主义人权与法治关系学说的重要理论突破,具有政治性与法治性有机融合、价值目标与实现路径双向结合、内容丰富与逻辑严谨整体协调的鲜明理论特色。贯彻落实习近平这一重要论述,要进一步重视发挥法治在加强人权保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联动,以开放的视野充分借鉴国际法治经验和现代人权思想,促进我国人权法治保障水平的整体提升。

  • 中国宪法权力监督功能的规范分析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

    摘要:中国宪法的鲜明特色在于创置了人大监督、检察监督和公民监督等多种类型的监督制度,展现出强大的权力监督功能。2018年监察委员会入宪,其权力监督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中国宪法构建了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明确了集中统一的监督领导体制,形塑了对监察委员会的多元化监督机制,为权力监督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系统性的制度平台。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一体性塑造了中国宪法的监督制度体系,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我革命性则为其权力监督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动力源泉。中国宪法权力监督功能的有效发挥还依赖于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 国家干预市场的宪法界限:比例原则审查作为方法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0-24

    摘要:国家干预市场的制度界限需要通过宪法予以明确,在基本权利和基本经济制度之间,厘定这一界限需要一种价值完备且合乎理性的方法。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在立法审查历史中形成了比例原则审查的方法论,这一路径可以适用于我国,但不同的是,比例原则审查需要以基本权利和我国的经济宪法为双重考量。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蕴含了国家干预市场的三重价值目标:基本权利、完备的市场秩序以及共同富裕。虽然面临诸多限制和挑战,但比例原则作为一种目的-手段理性建构方式,对厘定国家干预的界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干预的价值目标和超越基本权利保护的功能需要,改进比例原则审查方法,可使其形成一种基于经济宪法的全面审查理论,在备案审查等本土的制度实践中发挥更好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