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北京大学法学院
  • 人民法庭在基层治理中的差异化角色定位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法制与社会发展》

    摘要:如何找准人民法庭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是长期困扰司法实践的难题。既有研究大多落入了“统一角色定位”的窠臼,要么认为人民法庭均受制于司法专业性和人案矛盾,不应兼顾基层治理工作;要么认为人民法庭都应延伸职能,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多作用。实际上,无论是在应然层面还是在实然层面,不同的人民法庭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定位都存在差异:一方面,基层社会和法治需求的不断分化,导致不同地区的人民法庭需要达到的社会治理参与度存在显著差异;另一方面,在需要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的人民法庭中,只有在部门社群中占据有利位置、关系、资源的人民法庭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因此,不同情境下的人民法庭应当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选择差异化的角色定位。这种差异化的角色定位使得人民法庭在落实诉源治理工作时,会根据所处的情境调整其参与基层治理的方式和程度。诉源治理的涵义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丰富和拓展。

  • 地缘政治战略与世界帝国的兴衰——从“壮年麦金德”到“老年麦金德”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10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本文分析了麦金德地缘政治战略的变化与世界帝国权势转移之间的内在关联。麦金德认为 1900 年之后的世界历史进入大陆强国 (陆权) 与海洋强国 (海权) 争夺世界统治权、建立 “单一世界帝国”的新时代。在这种帝国竞争的背景下,麦金德认为英国不能再走传统海洋帝国的 “老路”,当然也不能走帝国解体的 “邪路”,而必须与时俱进,向大陆 (尤其南非、印度) 进军,通过金融、关税等改革将大英帝国整合起来,走一条兼具大陆与海洋、依赖技术和金融手段的新型世界帝国之路。这条道路被霍布森、列宁批判为 “帝国主义”道路。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已无力单独支撑世界帝国,世界帝国权势从英国转向美国,麦金德意识到只有英美联盟才能延续其海洋世界帝国。为此,他向美国传授老牌帝国的战略教诲,即要实现统治全球的民主理想就必须考虑全球地缘政治现实。世界地缘政治的中心不在北美,而在欧亚非大陆这个 “世界岛”。美国要建立单一世界帝国,就必须通过欧洲、南非、印度、日本乃至中国这些大陆边缘地带来包围、挤压大陆 “心脏地带”。目睹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摧毁,麦金德的观点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即从 “壮年麦金德”强调争夺全球统治权转向“老年麦金德”探索全球平衡与世界和平。

  • 贤能政治的未来——评贝淡宁《贤能政治: 为什么尚贤制比选举民主制更适合中国》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10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本文将首先回顾 《贤能政治》的基本观点,进而在分析中展开这两种遗产之间的相似性与紧张关系,从而为阅读 《贤能政治》提供一个历史经验的视角。

  • 庭审直播 “以公开促公正” 的限度——兼论全景敞视主义的应用边界

    分类: 法学 提交时间: 2024-04-10 合作期刊: 《法学家》

    摘要:庭审直播常被视作全景敞视主义的一种现实应用,能以公开促公正。但也有研究者对此表示质疑。从庭审直播与某些审判不公的互动实践切入,有助于更现实地看待该问题,并对全景敞视主义的应用边界进行反思。首先,庭审直播对于提升法官的能力助益不大,无法应对因法官未能把握复杂案件而产生的能力型审判不公。其次,面对主观恶性大且多发生在庭审之外的操守型审判不公时,庭审直播不仅很难对其予以观测,而且还容易导致不公行为向监督视野外逃逸。再次,一些不法者有可能会在庭审直播现场进行“合法性表演”,以此来掩盖不法行为。最后,庭审直播可能造成的寒蝉效应,会降低庭审参与人的能动性,增大审案难度。因此,只有排除上述场景,庭审直播才能以公开促公正。这也证明了,全景敞视主义的具体应用,会因全景的有界性、虚假景观的迷惑性、被凝视者“意识-行动”的不同步性,而难以发挥原先预期的理想效果。

  • 组织法视域下的股权让与担保及其效力体系

    分类: 法学 提交时间: 2024-04-10 合作期刊: 《法学家》

    摘要:股权让与担保交易中蕴含着合同关系与组织秩序的冲突融合,现有的规范设计和司法实践在定性与识别标准、担保权人法律地位及其权利实现方式等问题上,均体现出契约法思维过度彰显而忽视团体组织法色彩的倾向。股权在利益结构上的复合性、权利转让外观在评价上的重要性以及合同关系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涉他性这三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使得股权让与担保存在极为明显的组织交易特征,需要区分内外双重法律关系来构建其效力体系。在内部关系上,应当侧重于维护组织体内部的身份秩序,在承认担保权人股东资格的基础上通过比例原则来限制其股东权利的行使,另外亦需要借助强制清算义务的履行来实现商事效率与交易公平之间的妥当平衡。在外部关系上,涉及担保权人对外转让股权、名义股东承担出资瑕疵责任以及强制执行、破产程序等不同情形下的利益冲突,应当在维护相对人合理信赖的基础上,透过类型化的场景区分来实现交易风险的合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