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全国25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探讨产权安全性、产权认知对农户土地流转高意愿低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土地流转意愿向行为转化需要一系列条件来支撑。当地权稳定性较高时,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可以顺利转化成行为,反之则不能;确权使得农户的土地产权更加明晰,进而可以促进转入户土地流转意愿转化为行为,阻碍转出户土地流转意愿转化为行为;与此同时,农户自评的村级流转管制也产生与确权相同的效果。据此,提出应当在维护地权稳定性的基础上,规范土地经营权交易市场,发挥村集体优势,为农户进一步参与土地流转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提交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围绕如何培养学农、知农、爱农的农村普惠金融专业人才这一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分析现有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紧密与行业前沿动向相结合,形成了“理论一实践一再理论”的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并以“同中有异”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建立综合评估考核模式,致力于使实践教学体系真正服务于培养农村普惠金融人才。从实施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改革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提升了历史感和使命感,从知识上掌握了现代农村普惠金融理论,从能力上培养了创新协作、沟通交流等一系列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普惠金融人才的培养。这将为涉农高校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研究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实际选择行为,对于促进可追溯猪肉市场推广、完善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和推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现实情境视角,借鉴人口迁徙推拉理论中的PPM 模型,从推力、拉力和锚定三大作用力的角度构建理论框架,分析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实际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利用北京市猪肉消费者的调查数据,采用双尾截取Tobit模型,实证分析各因素对消费者可追溯猪肉实际选择行为的影响,并通过计算边际效应或弹性识别其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消费者认知对可追溯猪肉实际选择行为具有显著拉力作用,尤其是对可追溯猪肉优势属性信任程度的拉力作用更大;可追溯食品消费经历具有调节效应,可以进一步强化消费者认知的拉力作用;收入、城 乡身份、家庭人口结构对消费者可追溯猪肉实际选择行为具有显著锚定作用.据此提出应加大对可追溯猪肉优势属性的宣传和溯源能力、质量安全保障水平的监管,加快推进完善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等政策启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构建农业技术采用影响农户时间再配置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利用2015- 2017年河北、山东、辽宁等蔬菜主产区农户调研数据,联合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定量验证了滴灌采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及时间重配置产生的中介作用,包括雇 工效应、溢价效应、转移效应和产量效应。结果表明:蔬菜种植农户采用滴灌后收入显著提高,主要机制是产量效应和溢价效应,表现为年产量增加9212.83千克、溢价销售比例提高 18.89%,分别对应的户均年收入增幅为1842.80元和1354.75元,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1. 97%.因此,在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户收入增加时,创造和改善农户时间重配置的环境和能力,可有效保证收入增加的主动性和持续性。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美国历史上第18个农业法案«2018年农业提升法案»文本,文章在梳理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主要特点和变化趋势。总体上看,2018美国农业法案保持了农业政策的延续性和针对性,继续实施2014美国农业法案中实施的价格损失保障政策和农业风险保障政策及营销援助贷款和贷款差价支付等多项基础政策,仍将保障农民收入作为首要目标,并对支持和保护水平进行了相应的提高,为农民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农业收入网。同时,美国新农业法更加注重政策项目的实施效率,试图构建一个注重补贴效率和强化风险管理的新安全网。2018美国新农业法案中农业补贴政策的改革对我国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农业政策改革的方向是支持方式市场化、保护手段隐蔽化、项目执行效率化等。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2050 年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本文锚定中国在2035 年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这一目标和相应的收入差距水平,从总体富裕程度、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三个方面提出了收入视角下2035 年农村居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2050 年应进一步达到的目标。本文还讨论了实现上述目标的总体政策框架,即提高兜底政策标准、加快构建城乡融合视角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和促进包容性经济增长。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具有历史自觉性的主动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主要农业强国都是该国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其农业生产政策和文化也都从该国历史中汲取养分。有鉴于此,第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我国农耕文明的回应。中国是公认的农业文明古国,传统农业长期领先,为我国人口繁衍文明传承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党的农业思想和政策的传承与发扬。党一直将“三农”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农业强国的理论概念以及当下建设农业强国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都是党长期重视“三农”发展“三农”的必然结果。未来,应当继续秉持大历史观,从历史智慧中寻找发展道路、继承文化精神、完善评价指标和构建话语体系,持续开辟农业强国的新境界,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美国农业政策经历了价格支持政策、生产灵活性与市场取向政策、风险保障与多元化政策、市场取向政策再度回归四个阶段。“新华盛顿共识”作为自由市场经济政策的替代方案,以国家介入为主旨的产业政策,将对美国农业法案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整理美国相关建议的基础上,探讨了新一轮美国农业法案对商品、农作物保险、保护、营养和农村发展5项计划的改革方向。在“新华盛顿共识”背景下,美国农业法案也将在本土化、农业保险、国际贸易合作、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平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的政策调整。通过深入分析,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一是建立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补贴制度:二是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三是强化农业科技研发:四是拓展国际农业合作。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农业强国的建设离不开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中国的农业政策亟须瞄准世界农业政策演变的共性问题,通过不断地调整与改革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以东亚国家日本为例探究其政策的演变及特征,对于揭示农业政策的前沿发展方向和形成 “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理价值.日本 «农业基本法»从开始实施,到历次修订,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1961年日本 «农业基本法»实施,1999年修订并更名为 «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2024年 «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修订.日本农业政策的演变特征遵循由第一阶段保生产稳价格到第二阶段注重农业多功能和农村地区振兴再到第三阶段 “食物供应 产业转型 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多维度的逻辑,是个不断根据日本经济社会的新规律完成适应性调整的过程.日本农业政策演变过程提供了如下经验启示:一是以法律为依据制定农业政策,二是因时而异确立农业政策目标,三是重视农业和食物产业的绿色转型,四是农业政策的长期一贯性以及政策目标措施的适变性.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农作物收入保险作为集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防范于一体的创新型保险,是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在剖析我国农作物收入保险主流模式选择基础上,对农作物收入保险中“保险+期货”模式如何服务农作物风险管理进行理论分析。进一步以玉米收入保险“武城模式”为佐证,从产品设计、运行机制、创新性及成效等角度对其机制安排展开讨论。结果表明:“武城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可复制性,当前资金来源不足、监管不完善、精准赔付水平低、保险主体素养有待提高等是制约农作物收入保险发展的突出问题。据此,建议通过构建多维保费补贴体系、健全法律监管体系、采取差异化定价及定损模式、加强保险基层管理及宣传等方式推动农作物收入保险高质量发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作物生产的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两者的结合即农田水利,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本研究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价值、农田水利设施历史演变和现状、农田水利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和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总体来看,我国水利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实现总量和质量双增长;然而,农田水利设施的发展存在着地区间和省份间差异,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此外,灌溉用水效率、水利设施管护和相关管理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为夯实粮食安全的水利根基,当前亟待推进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和智慧化改造,合理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农业节水控水推进节水增效,强化建设管理等确保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农业用水方式向集约化转变。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04 合作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本文从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论述了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强化农业前沿科技的研究与运用、拓展涉农新业态和培养农业新质人才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核心着力点。传统农业生产领域科技水平的突破、先进要素的引入和集成、农业功能的跨界突破是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的主要实现途径。与此同时,在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还需要注意处理好发展与底线的关系、提升效率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关系、新质生产力和常规生产力的关系,注意避免把新质生产力简单等同于现有生产力的提升、在传统农业业态范畴思考农业新质生产力、"一窝蜂"式的盲目跟风等三个认识和行动上的误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5-24 合作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 千万工程” 成功推进了浙江整省全域的乡村振兴,对于当下推进乡村建设工作具有 重大的指导意义:第一,“ 千万工程” 经验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它继承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 作家的论断和党在乡村建设中的宝贵经验,传承并发展了中华五千年乡村建设史中的优秀传统, 总结了世界乡村建设的普遍规律和经验教训,并在自身 21 年的实践史中不断自我完善,展示了强 大的包容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 千万工程” 明确了乡村建设的目标原则,对于破除当前乡村 建设中忽视农民主体地位、破坏生态环境、无视历史传承等问题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为我们解答 了“ 建设什么样的乡村” 的重要问题。 第三,各地在推广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的实践中,必须坚持 久久为功、量力而行和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将“ 千万工程” 视为一种刻板的教条,而要深刻参悟 其中蕴含的理念方法和价值取向。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土地抛荒”和“毁约弃耕”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农户扩大农地规模信心成为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12省(自治区)2340份农户数据, 运用 Probit模型、Cloglog模型、IV-Prob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农业生产培训对农户扩大农地规模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生产培训能够显著提升农户扩大农地规模意愿,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培训对大规模农户和高教育程度农户的影响更大,且仅对于高收入农户以及中部和东北地区农户扩大农地规模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扩展性分析发现,培训能够显著提高农户计划经营规模。因此,在规模化经营过程中要强化农业生产培训,而且培训中应考虑农户和地区差异。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学术月刊》
摘要:通过中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所显示的南北地区2010年代以来经济差距急剧扩大的事实,可以提出一个基于创新体制差异的解释逻辑:南北地区创新体制及其演变决定了南北创新能力及其相对变化,而创新能力及其相对变化又决定了南北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及其变化。统计分析发现,中国总体创新能力从1985—2018年经历了由北强南弱到南强北弱转变的几个重要特征事实;从理论逻辑上揭示南北地区创新体制及其演变的异质性决定南北创新能力及其演变的差异:由于北方偏向于计划推动型创新体制、相对难以适应国家整个经济体制和科技创新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而南方刚好相反,从而决定了南方创新能力的由弱变强。具体提出七个解释创新体制及其演变影响创新能力的理论假说,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什么北方地区更偏好和更受制于计划推动型创新、而南方更容易接受和更偏好市场引导型创新,以及南北地区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相对变化根源于创新的体制基础及其演变。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分析。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通过构建VAR-BEKK-MVGARCH-DUMMY-T模型,以棉花期现货市场为例,从市场间溢出效应和动态关联两个方面研究了价格支持政策对农产品期现货市场关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价格支持政策对棉花期现货市场关联存在明显的差异化影响,具体来看,临时收储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棉花期现货市场间相关程度,而目标价格政策实施后两市场间相关程度又逐渐回升;临时收储政策和目标价格政策均降低了棉花期货市场价格对棉花现货市场价格引导作用,同样降低了两市场间价格波动传递效应;目标价格政策对棉花期现货市场间价格引导及波动传递的影响均小于临时收储政策;临时收储政策降低了棉花期现货市场间价格波动关联程度,而目标价格政策则提升了两市场间价格波动关联程度。因此,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的改革和完善应坚持市场化方向,并充分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澳大利亚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强,中澳自贸区的成立将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改进的标准GTAP模型,利用中澳自贸区«关税减让表»设计了详细的政策情景,并从产业链角度区分了农业原料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模拟分析了自贸区建立后1年、3年、5年的关税削减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区的建立有益于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宏观层面的消费、投资、贸易均有所增长;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业将会受益,而大多数农业原料行业将会受损;尤其是关税削减可能导致大量澳大利亚农产品及加工制品涌入中国,中国的羊毛、乳制品和牲畜等产品的生产将会受到冲击。因此,中国应该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完善扶持政策,提升国内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提交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乡村教育是积累国家发展和乡村建设所需人才资本的重要渠道,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当前,城乡教育仍然面临较大差距,乡村教育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制度设计缺陷及社会文化引导不充分等现实问题。为应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新挑战,瞄准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乡村教育建设的优化路径应聚焦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政府五大主体,通过构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教育建设体系,发挥各方优势和能动性,整合和完善城乡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优化和改革乡村教育管理制度。同时,从社会和文化层面带动和鼓励各方主体共同参与,补齐乡村教育的发展短板,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中国城乡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农业法案是美国农业政策的基础,也是美国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美国农业法案始于1933年,到2024年已出台18部农业法案,从2022年开始制定的第19部农业法案表现迟缓,至今未能形成新农业法草案.新农业法案为何迟迟难以推出? 美国当局正面临着哪些困境? 新农业法案的未来走向又将如何? 本文认为,美国新农业法案的出台面临着农业生产风险扩大、政府财政约束、政党分歧和世界贸易组织 (WTO)规制四个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本文分析并提出新农业法案进展的三个走向,一是严格把控营养项目的申请资格和支出,二是设置过渡性的气候环境政策,三是改进农业收入安全网计划的支持水平.结合美国新农业法案进展分析,本文在加强中国农业立法方面的制度化建设、协同制订农业支持政策和提高农民参与或影响政策的可能性和能动性等方面提出了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