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国图志》中“长技”的多重义蕴及其深闳的改制理想——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再诠释

    分类: 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20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师夷长技以制夷”一语的解释重心不在“坚船利炮”“师夷”或“制夷”,而在义蕴丰厚的“长技”一词。结合对《海国图志》全书的分析,此短语至少有四重义蕴:其一,“师长技”标志着中英长技的相对地位极其不平等:其二,长技的典范是于技术化的英吉利国内处于核心地位的蒸汽机;其三,社会技术化因民主政制而获得更充分发展,而其起步则需要突破宗教的束缚:其四,内蕴机器运动原理的“神天之神”命题,以理论化的形式表达了技术的崇高地位及其对宗教思想的解构。要而言之,此七字短语在魏源的思想里对应两条改制路径:一是效法彼得大帝改革的外缘型社会技术化;二是取法弥利坚国(被魏源理想化的美国)崛起的内生型社会技术化、民主化。因此,此短语并非如学界长期以来所认为的仅指向“坚船利炮”这样的技术表象,而是既包含复杂的思想层次,又蕴涵深闳的改制理想和改革思路。

  • 《海国图志》中“长技”的多重义蕴及其 深闳的改制理想——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再诠释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师夷长技以制夷”一语的解释重心不在“坚船利炮”“师夷”或“制夷”,而在义蕴丰厚的“长技”一词。结合对《海国图志》全书的分析,此短语至少有四重义蕴:其一,“师长技”标志着中英长技的相对地位极其不平等;其二,长技的典范是于技术化的英吉利国内处于核心地位的蒸汽机;其三,社会技术化因民主政制而获得更充分发展,而其起步则需要突破宗教的束缚;其四,内蕴机器运动原理的“神天之神”命题,以理论化的形式表达了技术的崇高地位及其对宗教思想的解构。要而言之,此七字短语在魏源的思想里对应两条改制路径:一是效法彼得大帝改革的外缘型社会技术化;二是取法弥利坚国(被魏源理想化的美国)崛起的内生型社会技术化、民主化。因此,此短语并非如学界长期以来所认为的仅指向“坚船利炮”这样的技术表象,而是既包含复杂的思想层次,又蕴涵深闳的改制理想和改革思路。

  • 圆瑛法师对佛教现代化发展的贡献及意义

    分类: 民族学 >> 民族学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作为中国佛教协会的首任会长,圆瑛法师对近现代佛教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在近现代社会变革与佛教改革的交互影响下,圆瑛法师在组织建设,佛化教育、爱国爱教等方面作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圆瑛法师一直坚持保护传统教义,坚持在延续传统教制的基础上对佛教教育进行革新,其教育实践亦实现了学修一体以及丛林与学院相统一的目标,对佛救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对佛教现代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和现世价值。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展与稳定关系的伦理均衡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社会伦理的核心问题,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正确协调二者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均衡发展,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重大理论问题。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均衡发展的伦理指南,而社会稳定是社会秩序的正常化,是社会发展的常态。实现在稳定中发展与在发展中稳定的统一,既是社会治理的目标,也是社会治理伦理均衡的核心。通过伦理均衡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统一,还要注意现代社会因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特征,这就需要有一种“非常”伦理智慧来处理社会不稳定因素。对待社会发展还需要有历史的伦理眼光,正确看待社会的短暂衰落现象,保持好历史主义的伦理立场,稳中求进,进中求稳。

  • “原儒”视域下的“中国哲学史”探源——熊十力晚年思想定论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6-06 合作期刊: 《文史哲》

    摘要:“儒”和“儒学”的溯源问题,关系到如何界定中国文化思想的本源及其宗脉。熊十力《原儒》一书在探寻儒学的本源时,阐述了他对“中国文化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等时代问题的省思。围绕此中心议题而展开的,一是以“哲学”界定儒学的知识性质,称儒学开启了中国轴心时代“哲学的突破”的序幕;二是梳理儒学在先秦的分派,藉此重建一种具备现代性的儒家学统;三是确认《易》为中国哲学之源,称《易》奠定了中国哲学的特质及其核心问题;四是论证诸子为儒家的“支与流裔”,儒学与诸子学的源流关系,呈现了先秦哲学史中经与子之间的互动互渗现象。熊十力的“原儒”既以儒学为正统,又尝试融通儒学(经学)与诸子学,从而建构一种具备现代性的新学统,由此开出科学、民主、平等等价值观念。

  • 康德与道德虚无主义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23 合作期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道德虚无主义否认道德的真实性,其典型主张是道德本身就是子虚乌有之事。虽然康德尚未明确认识到道德虚无主义之概念,但他在反驳道德怀疑主义时,曾附带地提及并回应了道德虚无主义的观念。在其主要著作中,康德以“隐性”的方式坚定地拒斥了道德虚无主义。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通过道德法则的效力阐明了纯粹理性本身就是实践的,为道德奠定理性之根基,从而展现了道德虚无主义之不实。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除了正面揭示人作为理性存在者始终秉有道德兴趣,还通过道德兴趣缺失者的思想实验,展现了人只要懂得利害计算,结合上帝和来世的可能信念,就可以产生出道德的“类似物”,这也以特殊方式彰显了人类的道德本性。在《纯然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康德通过对人性善恶的阐述,特别是对人性中“善的种子”的深入刻画,表明不存在对道德无感的人,由此最终拒绝了道德虚无主义。康德有力地确证了人的道德本性,其最大教益或许是,在一个道德虚无主义甚至各种类型的虚无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人依然可以相信理性,选择崇高。

  • 《尚书》民本思想的现代诠释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17 合作期刊: 《国学学刊》

    摘要:《尚书》是传统政治哲学的经典,本文以哲学的诠释为主,旨在揭示《尚书》民本思想的意蕴,阐发其现代价值。《尚书》是中国民本思想的发源地,后经孔子、孟子的继承与发展,民本思想达到完备形态,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主流和特色。本文借用现代政治哲学中正当性与证成性这一对范畴,对传统民本思想加以分析。以德配天属于政治正当性的范畴,是政道;为政以德属于政治证成性的范畴,是治道。

  • 王船山的历史影响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5-16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船山之学在沉寂多年之后迎来影响力的提升。在封建王朝走向崩溃之际,作为进步思想,船山学被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楚乡贤集团发掘出来进入国人视野,并在谭嗣同等进步思想家的推动下名闻海内。民国以来,中国哲学学科逐步成立,船山学被纳入哲学史叙事之中。随着研究的深入,船山思想的特殊性逐渐受到重视,船山及其所代表的明清之际思潮,逐渐从宋明理学的余脉中脱离出来,获得相对独立的学术地位。以侯外庐、萧萐父为代表的哲学史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启蒙思潮为切入点,深刻揭示了船山学的独特性。近四十年来,多元化的研究范式进入船山学研究,取得了别开生面的成果。船山学在地方学术、比较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研究领域,正大有可为。

  • 何谓新质生产力——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新解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哲学基础、一般性质和中国特点三个方面的内容。新质生产力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创造是以19世纪的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为经验原型的,但马克思在以他的历史哲学来审视19世纪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过程中,揭示了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制,预示了生产力的未来发展必然是科学技术和精神文化的创造占据主导地位。这些思想构成了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与新质生产力的接合点。新质生产力的一般性质及其构成是由数字劳动方式决定的,数字劳动方式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在技术构成上,实现了现代科学与复杂的技术系统和现代生产结构的有机结合;二是在资本的构成上,以科学技术和新思想创造为主体的非物质劳动进入资本构成,与工业、农业等物质劳动的资本共同构成了新的资本结构;三是在思想构成上,把系统哲学和系统技术结合起来,建构了以通信、信息控制研究为核心的思维范式。上述三个特点凸显了科学技术、人的思想创造和文化精神在新质生产力中的主导地位,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一般规定。新质生产力的中国特色是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相联系的,它的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实践基础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发展,就是近40年来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 何谓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新解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8-26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哲学基础、一般性质和中国特点三个方面的内容。新质生产力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创造是以19世纪的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为经验原型的,但马克思在以他的历史哲学来审视19世纪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过程中,揭示了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制,预示了生产力的未来发展必然是科学技术和精神文化的创造占据主导地位。这些思想构成了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与新质生产力的接合点。新质生产力的一般性质及其构成是由数字劳动方式决定的,数字劳动方式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在技术构成上,实现了现代科学与复杂的技术系统和现代生产结构的有机结合;二是在资本的构成上,以科学技术和新思想创造为主体的非物质劳动进入资本构成,与工业、农业等物质劳动的资本共同构成了新的资本结构;三是在思想构成上,把系统哲学和系统技术结合起来,建构了以通信、信息控制研究为核心的思维范式。上述三个特点凸显了科学技术、人的思想创造和文化精神在新质生产力中的主导地位,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一般规定。新质生产力的中国特色是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相联系的,它的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实践基础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发展,就是近40年来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 “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意义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阐释“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意义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第二个结合”以文化灵魂说为基础,从生活视域、意义导向和精神维度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概念;“第二个结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升为政党和民族的普遍自觉,有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以“第二个结合”为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及其时代意义得到了全面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经验、精神力量和哲学智慧被分别转化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思想资源、巩固文化主体性的有力支柱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