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8-19 合作期刊: 《学术月刊》
摘要: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大变革中出现的新范畴,都是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中的重大理论创新范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之间具有双向互动关系,这种双向互动关系是一种改进的“技术—经济范式”,由“技术—经济范式”扩展为“科技—产业—生产力”范式,这一新范式的形成意味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新型工业化的逐步推进。新质生产力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新型工业化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载体。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需要实现两者的双向互动,通过双向互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技术基础、物质基础和动力支撑。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在条件上通过科技创新,在过程上通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结果上通过形成绿色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的双向互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09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生产力现代化历史演进的最新表现。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使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形成了全新的生产力“质态”。从战略逻辑来看,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作为落实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中质量效益战略的客观需要,必须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转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从实践逻辑来看,形成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使新科技融入新产业,即以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为核心引领,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产业集群为主阵地,以前瞻性布局和培育未来产业为突破点,以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为重要支撑,在新发展阶段培育起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数字中国建设的绩效评价研究对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分析框架,从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态文明五个维度出发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EM)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并计算出 2017-2021年间的数字中国发展指数。从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区域层面三个角度对数字中国建设进行绩效评价,结果显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势头较好,数字中国发展指数逐年递增,但区域性差异显著,华东、华南地区数字中国发展优势明显,数字中国发展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基于评价结果,数字中国建设进一步推进的重点任务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畅通政府数字资源大循环,实现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和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进一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策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加强数字鸿沟治理,实现数字中国建设均衡发展;二是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实现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协同推进,促进数实深度融合;四是加强数据共享与利用,打通数字中国建设的信息高速公路;五是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六是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环境监管效果。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应用经济学评论》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数字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数字化体现正深刻影响着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在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中,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遵循严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而且在数字新质生产力所蕴含的强大创新驱动力的作用下,形成了以新能源结构、新配置体系、新业态模式、新保障手段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框架。现阶段,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发挥其促进低碳生产消费、形成高效配置方式、发展新型数字技术、创新智能监测手段的作用机制,着力驱动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增强能源全产业链韧性、加快能源管理系统建设。因此,立足于新一轮能源革命与科技革命叠加的关键历史节点,要加快能源科技创新,扩大数字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范围;优化能源市场结构,推进能源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同发展;提升能源人才素养,培育“数字+能源”的应用型人才队伍;坚守能源安全红线,构建高自给率和高独立性的多能源系统。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性要求更高、协同性更强、风险性更大、规范性要求更高、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更为明显、地区差异化更加凸显。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层次性特征,目标的层次性包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改革。内容的层次性包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战略导向型改革、发展导向型改革、体制导向型改革和治理导向型改革。任务的层次性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方面的层次性包括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需要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协同性,在目标的协同性方面,统筹协调改革、发展、治理三个方面的关系。在内容的协同性方面,要注重战略导向型改革、发展导向型型改革、体制导向型改革和治理导向型改革的协调推进。在路径的协同性方面,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在政策的协同性方面,注重宏观改革政策与微观改革政策的有机衔接,注重政策的综合性和整体性,通过政策的叠加效应产生更大的改革成效。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09-02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人的现代化是衡量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要充分体现人的现代化。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人的现代化的内涵表现在人的思维方式、人的行为方式、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的价值观念的现代化。推进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重点在于以人才强国建设为目标,推动人才链优化;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培养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人才;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发展高地;以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着力点,形成新型协同育人新模式。深入实施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政策创新,应着眼于制定高端人才发展战略,提高科技、教育和产业发展的适配度;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增强人力资本集聚;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的结果,是从微观企业到中观产业再到宏观社会经济三个层面依次递进的过程。作为数实融合的基本单元,实体企业与外部数字环境的交互联结及其内部数字化转型共同构成了微观层面数实融合的主要内容。以实体企业为研究对象,从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和数字环境三个方面明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微观内涵,从实体企业的生产过程、组织管理过程、研发创新过程、绿色发展过程和供应链过程五个维度解析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微观发展效应。针对效应形成机制和环境制约因素,应加快构建和完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设施生态、产业生态、创新生态、人才生态和治理生态,以生态系统建设进一步强化数实深度融合的微观发展效应,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4-08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需要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理解如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回顾总结30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建立到完善的历史进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0年政策演进的表层演进轨迹是市场与政府关系的演变,深层演进轨迹是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演变,本质上是一个通过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以走向全国统一大市场并与外部市场有机衔接的市场现代化过程。实践创新涵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民营经济多元化发展、对外开放深化、市场体系建设以及政府规制改革。理论创新体现在积极发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制度优势、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主导优势、 “一种资源、一个市场”的功能优势以及“有效市场”与 “有为政府”的协调优势上。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在于建立并完善市场经济的运行体系,路径重点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以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机衔接、实现数字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融合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赋能市场与政府的功能协调性以及以法治维护和保障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