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意味着农村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下阶段仍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各项工作。利用 2020 年鄂南山区 S 县贫困农户脱贫质量调研数据,研究政府补贴对贫困农户脆弱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与贫困农户脆弱性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政府补贴的增加会显著缓解贫困农户的脆弱性;政府补贴与脱贫农户脆弱性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政府补贴的增加会显著加剧脱贫农户的脆弱性;政府补贴会通过降低脱贫农户自主创收的积极性来加剧其脆弱性。鉴于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建立科学监测机制,合理运用政府补贴的减贫功能应对零星的返贫与新增贫困问题,防止大规模返贫现象发生;对脱贫农户的后续帮扶应以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生计类帮扶为主,帮助其构建可持续生计框架,审慎使用并适当减少对其直接转移性资金补贴,避免产生适得其反的帮扶效果。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24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着力提升农户韧性、增强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加快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测度农户韧性,采用 2020 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实证探究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对农户韧性的影响效果、作用机制及异质性。 研究结果表明,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能够提升农户韧性,尤其是改善了小农户的缓冲能力与学习能力;以采用电商与社会化服务表征的市场化衔接对农户韧性的提升作用大于以嵌入农业龙头企业或参与合作社表征的组织化衔接的影响。 机制分析发现,缓解融资约束、改善市场交易与促进治理参与是衔接现代农业提升小农户韧性的重要路径。 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衔接现代农业对位于不同粮食功能区小农户韧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对只种植粮食作物和兼种粮食与经济作物小农户的韧性有提升作用,且对于文化建设投入多、宜居水平高的村庄以及信息化条件好的家庭,衔接现代农业提升小农户韧性的效应更大。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探索构建农户韧性培育体系、完善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健全农村要素市场及交易机制等政策建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29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通过构建农户生计资本评估框架和乡村绿色发展参与度测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文章探讨了农户生计资本及其参与对乡村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1) 研究区农户生计资本构成不均衡,人力资本测评得分最高,为 1.3355,其次为金融资本为 0.7638,社会资本为 0.7531,物质资本为 0.7263,自然资本最低,为 0.4238。(2) 乡村绿色发展参与度测评中,有 59.04% 的农户参与度相对较高,40.96% 的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且研究区内绿色生活参与度得分最高,为 0.6062,其次是绿色理念,为 0.5847,绿色生产得分最低,为 0.0257。(3) 在农户生计资本与乡村绿色发展关联性测评中,人力资本对乡村绿色发展影响关联性较高,其次依次为物质、金融和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影响最弱。据此,本文从农户生计资本、绿色低碳农业、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绿色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提交时间: 2024-09-02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农户是参与社会公益的有生力量,数字技术的普及进一步激发了农户公益参与热情,但相关理论机制仍然是模糊的。利用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千村调查”数据进行论证可以发现,数字技术使用显著促进了农户参与公益活动。数字技术使用通过提高农户收入、促进农户社会互动和提升农户同理心水平推动农户参与公益活动,数字技术影响农户公益参与存在三重效应,即收入溢出效应、社会互动效应和同理心效应。村庄人力资本水平、村庄集体行动频率和村务信息透明度越高,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公益参与的促进作用越强。利用数字技术激发农民群体的公益潜力,提高广大农户对慈善公益的参与度,有利于汇聚更广泛的公益力量,支持我国社会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内卷化”表现为农地流转增速放缓、小规模转入与部分转出对应的“小农复制”现象以及农业生产效率递减等。在推进农地流转中,由 于 国 家 面 临 社 会 利 益 与 政 策 惯性的内卷、地方面临政绩利益与科层体系的内卷、农户面临生 计 利 益 与 经 济 理 性 的 内 卷,各 主 体 利益非一致性导致农地流转陷入困境。因此,推进农地有效流转要在协调各主体利益基础上,构建以制度创新为引领、以财政激励为保障、以价值自律为核心、以多元协同为根本的体制机制,共同实现农地流转去“内卷化”。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提交时间: 2024-10-1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新零售发展背景下,以盒马为代表的新零售平台深人农业上游生产端,塑造了“盒马村”这一组织形态和经济模式。本研究在考察“盒马村”的产生逻辑和运作模式基础上,呈现“盒马村”所蕴含的小农户对接现代大市场的实践形式,并运用农政分析框架剖析“盒马村”的“生产一再生产”过程。研究发现,盒马将“盒马村”作为源头生产基地,打造了以“小农户一盒马村一盒马”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和市场结构。“盒马村”模式聚合乡村社会的内生性资源和新零售平台生态系统提供的外部资源,推动村庄内部形成稳定的组织秩序和生产秩序,从而成为一种将小农户组织起来并参与市场的有效路径。“盒马村”也发展成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户生计状况,推动农业转型和乡村社会发展的有力载体。然而,作为一种悬浮化的发展机器,“盒马村”潜藏着不确定的产销联结、不对称的权力关系和不平等的价值分配格局等风险。因此,需要着力构建特定的市场制度和条件,调适零售资本与乡村社会以及小农户的关系,充分发挥新零售平台的市场优势和积极效用,以“盒马村”为纽带,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市场有效对接使新零售等数字业态成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警,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从生命历程视角,利用 2020年关中平原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村个体生命周期早期饥荒经历对其成年后借贷行为的影响,传导机制及异质性,并探究早期饥荒经历是否存在代际传递效应。研究发现,早期饥荒经历会显著增加农户借贷行为,并通过提高风险偏好,增加人力资本和强化心理韧性来增加借贷行为。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早期饥荒经历对女性户主的家庭借货行为影响更大,对非正规借货行为的影响更明显,青少年时期经历饥荒对家庭借货行为的影响更高。早期饥荒经历存在代际传递效应,即父辈饥荒经历会促进子代借货行为。基于此,政府在健全农村信货体系过程中,要关注农户早期饥荒经历及其代际传递,引导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差异化的信贷产品和服务供给来持续拓展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8-14
摘要:在新零售发展背景下,以盒马为代表的新零售平台深入农业上游生产端,塑造了“盒马村冶这一组织形态和经济模式。本研究在考察“盒马村冶的产生逻辑和运作模式基础上,呈现“盒马村冶所蕴含的小农户对接现代大市场的实践形式,并运用农政分析框架剖析“盒马村冶的“生产—再生产冶过程。研究发现,盒马将“盒马村冶作为源头生产基地,打造了以“小农户—盒马村—盒马冶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和市场结构。“盒马村冶模式聚合乡村社会的内生性资源和新零售平台生态系统提供的外部资源,推动村庄内部形成稳定的组织秩序和生产秩序,从而成为一种将小农户组织起来并参与市场的有效路径。“盒马村冶也发展成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户生计状况,推动农业转型和乡村社会发展的有力载体。然而,作为一种悬浮化的发展机器,“盒马村冶潜藏着不确定的产销联结、不对称的权力关系和不平等的价值分配格局等风险。因此,需要着力构建特定的市场制度和条件,调适零售资本与乡村社会以及小农户的关系,充分发挥新零售平台的市场优势和积极效用,以“盒马村冶为纽带,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市场有效对接,使新零售等数字业态成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失地农户作为城镇化过程中因征地拆迁而产生的特殊群体,其生计策略选择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为此,构建失地农户“生计资本-适应能力-制度环境-生计策略选择”的综合分析框架,利用西安市的调查数据,采用网络分析法(ANP),分析生计资本、适应能力、制度环境对失地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并构建失地农户生计策略选择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其应用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失地农户可选择的生计策略包括以农业种植活动为主、以个体经营为主、以外出打工为主和以获取工资性收入为主4种类型。(2)具有不同资本禀赋的家庭在生计策略选择方面存在差异,通过 ANP和 SVM 构建的模型可为失地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提供指导。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如何发挥农地产权抵押贷款扶持农户农业生产并实现增收的作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对农地产权抵押贷款能促进经济作物种植户农业增收的缘由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阐释,基于宁夏农地产权抵押试点区1562个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类别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地产权抵押贷款用于经济作物种植对促进农户农业增收的概率比用于粮食作物种植高18.2%;种植农户贷后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是农地产权抵押贷款促进农业增收的一个重要作用机制;农地产权抵押贷款用于经济作物种植促进种植农户农业增收的作用要比粮食种植高出7.5%。为此,金融机构在积极响应国家金融扶持“三农”政策的过程中,应针对种植农户农地产权抵押贷款用途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贷款方案与帮扶措施,协助种植农户在确保生产经营有较好盈利率的前提下理性扩大经营规模。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农户分化的演进,建立在个体同质化基础上的“机械团结”型农田水利自治日益式微,与分化格局相适应的“有机团结”型自治亟需跟进。基于“结构-过程-功能”范式构建了农户分化背景下的制度变迁与农田水利自治分析框架,并采用案例分析揭示了三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分化伴随着乡村社会的观念多元化、精英能人等关键群体的涌现以及决策主体的缩减,其从变异、选择与遗传三个层面推动了制度变迁的进程,改变了农户群体的规则感知与策略行为,并最终对农田水利自治效能产生影响。在农户分化的背景下,顺势推动乡村社会的观念进步,引导精英能人成为农田水利规则变革的带头人,创新水务决策模式,是推动农田水利自治迈向“有机团结”的可行路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7-24 合作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怎样在实践中把握农户在食物生产上的一家两制?本文在家户制传统下提出多元理性框架,和单一理性的农业经济理论假定展开对话。本文认为,农户理性包含多元向度且相互联系:既依循差序责任,区分“自家人”和“外部人”,进行内外有别的食物生产,“让自家人吃自家饭”,带来“个体自保”,也能进行推己及人的价值权衡,在场域约束与道义反思的互构中,将“外部人”视同为“自家人”,从而“让有条件的自家人吃上自家饭”,促进“社会共保”。基于东亚家户制传统的多元理性,与基于西方农业经济理论的单一经济理性假定的对话,有助于更新农民学研究的认识基础,构建基于中国实践的理论,发现能够促进食物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小农路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1
摘要: 促进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对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以及“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 2022 年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户兼业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有显著促进作用,推动农村能源消费结构逐渐由以生物质能源为主向以商品能源为主转变。进一步机制分析显示,农户兼业通过提升家庭收入及优化收入结构、土地资本挤出、人力资本挤出和生态自觉性提升促进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此外,农户兼业促进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存在代际、兼业地区和行业差异。因此,提出进一步破除城乡资源流动壁垒,完善农民工省外流动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农户生态自觉性;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民收入量、质提升的对策建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生产实际中,小农户已经越来越多通过采购专业组织提供的生产资料以及接受培训、统一销售等活动,融入到现代农业价值链中。基于猕猴桃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农户参与价值链活动生产绩效。通过使用两步聚类、PSM 模型以及IPWRA 模型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农户按照兼业化程度分为三种类型,拥有较高生计资本的农户价值链参与程度较高。(2)使用改进肥料、果品被产业组织收购的农户具有更高的亩产量与每亩净收益。(3)同时参与两种价值链活动相较于只使用改进肥料,可以显著提高亩产量;同时参与两种价值链活动相较于只参与一种价值链活动,可以显著提高每亩净收益。因此应从消除农户参与高价值链活动的制度障碍与人为因素入手,全面提高农户价值链参与度。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作为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成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农户实地调研数据,使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电商参与对农户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影响;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和KHB方法剖析电商参与促进农户农产品质量认证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电商参与能够显著提升农户农产品质量认证的概率,同时增加了多重质量认证的可能;参与电商通过提高农户农产品质量认证意愿、增加农产品市场信息以及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三个途径影响农产品质量认证。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电商技术培训,提高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品牌推广等对策,以此促进农户进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土地资源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作为党和政府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重要系统工程,农户移民搬迁是一项解决贫困与环境问题的重要公共政策。文章从政策执行视角出发,基于F县H乡的案例考察,通过构建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分析淮河行蓄洪区移民搬迁工程存在的政策执行困境。研究发现:淮河行蓄洪区移民搬迁政策本身存在模糊与“一刀切”的问题,执行机构在政策执行体系与资源配置上存在失衡现象,目标群体对于政策的认知偏差加剧了移民搬迁执行阻力,内外环境失衡导致政策环境不够理想。提出夯实政策执行基础、优化政策内容,构建部门联动机制、强化群众政策认知等建议,以促进移民搬迁农户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粮改饲”政策是优化农业结构、助推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摘改革的着力点之一。运用实验经济学方法测度农户的风险偏好,依据农牧交错带1479个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两阶段回归模型,系统剖析风险偏好对农户“粮改饲”参与行为的作用与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1)风险偏好显著促进了农户的“粮改饲”参与行为,农户风险偏好程度越高,参与“粮改饲”的可能性和规模越大:(2)风险偏好通过促进农户参与信贷而影响其“粮改饲”参与行为:(3)风险偏好对农户“粮改饲”参与行为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风险感知情境依赖特征。据此,从重视全株青贮玉米技术培训、构建全株青贮玉米种植保险体系,增加信贷支持、加强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风险信息宣传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西北生态严重退化休耕试点区605个农户的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 Tobit模型分别从复耕意愿和复耕比率两方面检验了资产专用性对休耕结束农户复耕决策的影响机理,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64.13%的休耕农户愿意在休耕结束后复耕,且其中近95%愿意将休耕地全部复耕;近36%的农户不愿复耕,休耕到期后“谁来复耕”的问题依然较严峻。实证检验表明,人力资本专用性、实物资产专用性、土地资产专用性和地理位置专用性均能显著促进休耕结束后农户复耕决策。具体而言,务农劳动力占比、生产性机械拥有情况和土地地形条件对农户复耕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培训和土地耕作条件仅对农户复耕比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本村到县政府所在地的距离负向影响农户复耕比率。为此,要确保土地“休而不荒、休有人种”和提高农户复耕积极性,应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继续推广和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注重提高农户农业机械水平,并将土地整治和田间基础设施完善纳入休耕管护中。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比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型社会化服务模式,讨论了小农户如何被组织起来以及组织成本由谁承担的问题。在由政府主导的社会化服务模式中,小农户因受到政府补贴的吸引而达成了临时的合作,但这种组织化具有暂时性。在市场主导型社会化服务模式中,小农户或被整合到规模经营主体的种植模式中,或被服务组织重塑。在这两种服务模式中,小农户都是被动的参与者其组织化程度并未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可能通过重建与小农户的双向权责均衡关系,通过收取服务费用的方式来解决组织成本问题。这种双向的权责均衡关系使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小农户之间建立起有机的利益联结,从而使该组织对小农户的组织和动员成为可能.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聚焦河北省邢台市G村内生型服务组织的农技推广过程,运用嵌入理论从制度嵌入、关系嵌入、文化嵌入三个维度探讨该组织在技术、服务、市场等方面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市场的动力机制。发现村庄通过采用先进的苹果种植技术,完成了农户家庭经营的精细化、集约化、高附加值化和村庄生产的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地方特色化,进而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在制度嵌入方面,服务组织依托村委会的制度资源、村规民约、乡村政治精英示范等完成了“行政化”组织动员机制;在关系嵌入方面,服务组织基于熟人社会的人情、信任、互利共生等实行了互惠交换机制;在文化嵌入方面,服务组织凭借共享的价值观念、品牌文化建设和富有意义的实践等实现了村庄整合机制。“村社组织+内生型服务组织+技术专家+农户”的发展模式,构建了小农户主体性的利益共同体,推动了村庄从传统维持型向现代发展型村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