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中国行动、国际经验与政策启示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06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结果表明,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以内面临较大的减排缺口,加快推进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国际共识。目前,中国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以部门行动为主,政策碎片化突出,甲烷减排集中在能源、农业与废弃物处理部门,氧化亚氮减排集中在工业与农业部门,含氟气体减排集中在淘汰和替代氢氟碳化物方面,能源等行业积极开展自愿减排。欧盟、美国等制定了甲烷减排战略,通过设定减排目标、提高减排意识、改善数据基础、建立监管政策、鼓励相关方参与等有力促进了温室气体减排。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起步较晚,在减排政策、数据基础、能力建设以及管控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应尽快研究制定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完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体系,加强温室气体数据基础与MRV体系建设,加强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推广应用。 

  • 欧盟畜牧业氨路径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畜牧业氨排放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对欧盟畜牧业氨减排相关的法律、指令、推荐技术和实施效果进行了梳理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建立区域协调组织架构、不断完善法律法规、适时更新指令要求,利用补贴等引导农民采用减排技术,同时筛选减排技术形成技术指南,引导农民选择适用减排技术,为畜牧业氨减排提供制度保障。欧盟秉持环境可接受、技术可推广、经济可承担的原则制定减排计划,历经被动氨减排、规划氨减排和氨减排瓶颈三个时期,经过 40余年的探索和完善,逐渐建立了以政研深度交叉为特色的联合工作机制,倡导以提高氮利用效率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减排理念,近年来,逐渐转向以多污染物系统控制为目标的“协同减氨降碳”减排策略。

  • 生产端和生活端视角下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碳机制研究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我国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都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点,快速发展的经济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了对自然环境大量的污染。为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从“三高”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模式是我国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 2000-2020年中国 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测算,并研究其在生产端和生活端视角下的碳减排机制。结果表明:(1)通过熵权法测算,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五个维度中创新发展的权重最高,占比47%,根据帕累托定律,政府应该重点关注创新发展水平,通过提高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和经费投入,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2)在生产端,高质量发展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减少碳排放;在生活端,高质量发展通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环保意识来减少碳排放;(3)不同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碳减排效果不同,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碳减排效果并不显著,政府需要持续深化坚持西部大开发战略,平衡地区差异,更好地向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迈进。

  • 数字化发展、乡村建设与农村节能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化发展对农村节能减排的影响及门槛效应,并从乡村建设视角揭示乡村宜居与宜业建设的绿色渠道作用。结果表明:数字化发展能够显著抑制农村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的上涨,有效提升农村节能减排成效;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发展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挥的降能效应更为明显,在农村生活方面发挥的减碳效应更为突出;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化发展对农村节能减排的作用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特征,数字化发展能够推动乡村宜居建设和乡村宜业建设,进而为农村节能减排创造有利条件。据此,建议加快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发展的环境红利;提升乡村数字渗透能力,培育农村绿色转型发展的数字环境;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增强数字化在乡村宜居宜业建设的赋能效果。

  • 晋陕蒙宁地区碳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与预测研究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背景下,构建了包含经济、环境、能源三个子系统的碳排放动力学模型。验证模型有效性之后,进行系统模拟情景仿真,结果显示:既定情景下,单因素产业结构、科技投入与能源结构调整都能够有效促进碳减排,其中单因素能源结构调整减排效果最好;调控产业结构和科技投入的减排效果弱于同时调控能源结构和科技投入;综合调控下,符合设置模拟情景条件时可以完成2030年碳强度目标。最后为晋陕蒙宁地区提出了三个碳减排建议:一是提高传统能源效率,倡导低排放能源;二是第二产业转型提质,加大低碳科技投入;三是区域协作综合统筹,优势互补要素畅通。

  • 三元循环视角下数字金融对农业碳的影响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分析数字金融与农业碳减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农业碳减排,在引入工具变量后,这一作用仍然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农户小循环、产业中循环、社会大循环是数字金融减排提质增效的有效传导路径,且三者间呈现出良性耦合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促进农业碳减排主要是通过提高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实现;相比于粮食主产区,非粮食主产区的数字金融具有更强、更显著的绿色优化效果。据此,为提升农业碳减排效率,提出加强农村地区数字金融科技体系建设、农户低碳发展、打造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等政策建议。

  • 数据创新应用对碳效应的影响研究 ——基于要素配置的传导机制

    分类: 统计学 >> 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8-01

    摘要:挖掘数据创新应用水平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20062021年中国268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衡量数据创新应用水平,评估对城市碳减排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数据创新应用能够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机制分析发现:(1)数据创新应用通过对固定资产合理的投资,优化资本要素,进而提高碳减排效率。(2)数据创新应用通过鼓励产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优化技术要素,进而提高碳减排效率。(3)数据创新应用通过鼓励劳动者投身绿色产业,优化劳动力要素,进而提高城市碳减排效果。异质性分析发现,数据创新应用的碳减排效果在中部及西部地区、建筑行业发达的城市、大城市以及非交通枢纽城市中更为明显。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要素配置水平,充分发挥数据创新应用,提高政策精准度,进而加快城市碳减排效应的进程,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 从排污费到环保税:绿色税制改革视阈下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提交时间: 2024-06-04 合作期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如何将现有的污染防治工作与当前降碳任务有效衔接,是推动绿色税制改革向协同治理方向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地级市样本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绿色税制改革视阈下环保“费改税”对减污与降碳的协同效应以及作用机制,着重考察“排污费”和“环保税”对协同减排的差异影响。研究发现:(1)《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能够促进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具有减污和降碳的双重效应;并且,政策效果因地理区域、资源类型、环境司法情况的不同而存在显著的异质性。(2)环保费改税所发挥的协同减排效应主要是通过信号导向下环境关注的提高、能源结构转型与能源效率提升、资源配置效应下污染企业的退出与清洁企业的进入等三条渠道实现。(3)进一步比较分析排污费和环保税,发现排污费政策并不具备降碳及协同效应;环保费改税后,央地资金分成模式的改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促进其发挥减污和降碳协同效应;税率提升幅度亦会影响协同治理效果。本文为进一步完善绿色税制,构建污染防治与“双碳”目标融合统筹的战略体系提供参考建议。

  • 环境管理标准能否降低企业污染排放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环境管理标准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传导机制和异质性。研究发现:环境管理标准显著降低了企业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在更换回归样本、引入时间趋势项、改变因变量测度方法和纠正样本自选择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后,回归结 果具有稳健性;从异质性来看,环境管理标准对低集中度行业的企业、重污染行 业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产生了更显著的污染减排效果;从传导机制来看,促进企业环保投资、提高企业绿色声誉、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 环境管理标准降低企业污染排放的内在驱动力。相关结论为构建多元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企业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提供了微观经验支撑。

  • 如何有效评估节能影响——基于能源转型的全球宏观经济模型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提交时间: 2024-11-17 合作期刊: 《新金融》

    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能源转型的全球能源转型宏观经济模型(GMMET),并对模型结构、数据源、模型属性等进行了阐述。GMMET是用于分析抑制温室气体(GHG) 排放对宏观经济短期和中期影响的大规模、动态、非线性、基于微观基础的多国模型。为了更好地贴近现实,应用GMMET对电力生产、交通和化石燃料开采等细分行业进行了精细建模,并对GHG排放征税、各种补贴和法规等能源转型政策工具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气候政策的经济影响取决于政策收入的使用方式;气候政策影响效应具有非线性特征,温室气体价格上涨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边际效应先增后减;气候政策的微观和宏观影响因政策实施地区范围差异而不同。未来,GMMET将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减轻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 中国31省农业碳排放效率测算和时空特征分析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根据当今时代气候变暖现象,农业碳排放的控制问题刻不容缓,提高农业碳排放效率是减少农业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2000—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农业碳排放量,构建SBM-DEA模型分析结果的区域特征,探究农业碳排放效率的真实影响,以供参考。研究发现,全国农业碳排放地区差异明显,各区域内部省份的农业碳排放量和农业碳排放效率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省份对农业碳排放效率提高的政策敏感性不同;低碳政策对减少农业碳排放量并提高农业碳排放效率具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农业碳排放量减排效果与政策落实程度有关。

  • 能源结构、绿色科技创新对碳的影响机制研究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当前,我国面临碳排放基数较大、能源消耗主要依靠煤炭的严峻形势,碳减排的压力较重。研究表明,能源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是推进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但现有研究缺乏能源结构、绿色科技创新以及碳减排三者之间的定量研究。本文拟构建包括4个准则层、13个指标层在内的指标体系,借助计量分析实证检验能源结构、绿色科技创新对碳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能源结构优化、绿色科技创新对碳排放均有抑制作用,且绿色科技创新在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的实施效果及发展建议——基于珠海“WL”汽车的消费者调查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随着我国“双碳”政策的持续推行,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加速汽车行业转型升级,降低污染排放,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其中补能是新能源汽车能否长远发展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的主要补能方式仍然是“充电”,然而该模式已无法充分满足广大车主快速补能续航、减少排队等待时间等需求。因此,推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创新发展呼声不断,不仅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还对新能源汽车自身业务赋能和战略发展、出行便捷等提供了有效渠道。为了探究“换电”模式的实施效果和未来发展前景,本文基于新能源汽 车头部企业“WL”公司的消费用户问卷调查结果,结合实地调研与文献比较,分析了珠海市“换电”模式的运行现状、消费者使用评价和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升技术水平以提高换电安全性、持续探索电池换电标准化、推进全方位换电商业模式和完善预约服务体系等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 双碳背景下制造业企业碳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双碳目标的设定与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的正式开市,意味着制造业需要转型升级来降低企业生产运作时产生的碳排放,企业也需要绩效指标来进行绿色环保的生产运营,同时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利益与绿色发展统筹兼顾。因此,本文基于企业经济、研发技术、减排效益三个维度建立碳绩效评价体系,以柳州钢铁为例,通过新建立的碳绩效指标总结企业2013—2021年的企业经营状况与碳减排表现,从三个维度分析柳州钢铁的碳减排进程,研究数据表示柳州钢铁的碳绩效评分上升较为稳定,只有2015年全国钢铁产能过剩导致钢铁企业经营状况变差,对研发技术和碳减排效益重视程度降低。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制造业企业在双碳目标的压力下更好地保持经济发展,并达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为国家完成双碳目标奠定基础。

  • 绿色发展理念构建低碳交通运输经济体系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为积极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速度,必须大力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作为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交通运输低碳化转型发展极为迫切。交通运输事业充分整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创建低碳交通运输经济体系,强化交通强省战略布局,优化交通网络架构,有助于交通运输事业稳定发展。但是,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上,低碳交通运输经济体系构建过程中,技术、政策、资金等多方制约影响低碳交通运输的发展。因此,本文从低碳交通运输经济体系构建中存在的挑战入手,分析了强化多式联运、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加强低碳交通政策推广、从资源和环境角度落实优化措施、创建低碳运输示范点、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等措施,符合交通运输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且能够积极响应国家低碳发展政策,助力我国交通运输业尽快实现低碳化转型升级。

  • “双碳”背景下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在绿色低碳环保发展中,“双碳”战略是基础保障和抓手,也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和途径。而数字经济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力推手,同时还是实现产业化升级、技术创新效应、生态惠普效应,实现低碳排放、提升能源利用率,以及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我国三大产业实践发展中,低碳减排的发展潜力并未得到充分挖掘,需要对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升级。所以,要在数字经济发展所创造的机遇之下,将“双碳”作为重要指导,打造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和探讨了以“双碳”背景下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发展,阐释了“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的逻辑耦合性发展,以及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发展的价值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绿色低碳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微观主体的绿色发展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对于微观主体的绿色发展要求愈加严格,企业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自身的创新水平也要相应提升,从而契合国家创新型发展战略。本文利用2011—2022年416家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二氧化碳减排量以及研发投入,通过构建OLS模型和岭回归模型研究企业的绿色发展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投资和二氧化碳减排量单独作用于企业的研发投入时效果不显著,但是当两者同时产生作用时效果显著,两者对于企业的研发投入呈正向影响。因此,企业的绿色发展会提高创新绩效。通过稳健回归和Tobit回归,更进一步验证了企业的绿色发展会促进创新发展。本文研究结论更加丰富了企业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关系的研究,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

  • 森林碳汇发展的实践、挑战与展望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提交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森林碳汇被公认为是当前二氧化碳减排乃至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综合效益最好的手段,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自愿减排碳市场中需求量巨大,势必成为助力实现净零目标的主流选择。为此,论文在生态补偿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概述了森林碳汇的多重效益与在自愿减排碳市场中的发展潜力;然后结合已有文献归纳梳理了森林碳汇在当前国际主流碳抵消机制中的发展与实践;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在未来发展森林碳汇的挑战与展望进行探讨。

  • 新型城镇化与“双碳”目标——基于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区的实证研究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区安徽省和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产业发展及治理水平等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试点区建设对“双碳”目标达成的影响以及不同中介变量对目标达成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受到政策冲击后,安徽省和江苏省的碳排放总量与强度的效应曲线明显低于合成省份,说明新型城镇化试点区建设显著降低两省的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在作用机制检验结果中,环境规制和生态碳汇效应对两省试点区建设的正向影响大于其他省份;科技创新机制对两省试点区建设的影响小于其他省份,而非是负向影响;两省试点区在设立之后的能源结构优于其他绝大多数省份。据此,建议建立并优化环境治理规范体制,重视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所带来的“固碳”效应,通过推动“低碳-零碳-负碳”生产科技创新的方式,不断优化能源结构,以期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 外资进入如何影响企业污染? ———基于行业关联角度的分析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31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外商投资对于推动中国产业链清洁化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利用1998—2014 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以及投入产出表,从行业关联的角度考察外资进入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资进入不仅降低了同行业企业污染排放,而且通过前后向关联效应降低了上下游企业污染排放水平。机制检验发现,行业内外资进入通过提升同行业企业末端处理水平实现企业污染减排;下游行业外资进入通过改善上游企业能源结构实现企业污染减排;外资进入及其前后向关联效应通过提升研发创新、产品创新从而实现企业污染减排。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高污染密集度、非国有企业,外资进入的污染减排效应更为明显。拓展研究发现,外资进入可以通过行业关联效应降低上下游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本文丰富和拓展了外商投资溢出效应理论,为外资引进稳中提质与实现“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了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