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国际新闻界》
摘要:新闻学在前互联网时代积累起来的认知前提、经验基础、知识体系、理论逻辑等都正在经历重大挑战,集中体现为新闻学的范式危机。新闻学范式创新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面向 实践提问,然后从问题中抽象出理论化的、稳定的概念体系,以此完成知识的扩充,再通 过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更新来保障知识扩充的效率和效果,最后通过价值层面的检验来 确保知识的反思性和实践性。作为一项系统性学术工程,新闻学创新需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在范式意义上重新开掘和书写新闻理论史,对互联网时代新的新闻现象的“概念化” 和“问题化”,推进从微观问题分析到宏观体系构建的光谱式序列化探究,提升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自觉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在多重研究路径中寻求与建立共识。新闻学范式 创新的目标不仅是提出一个或多个具有范式意义的理论体系,而是搭建起扎根于中国新闻 实践和中国学术传统的理论旨趣上有共识、方法路径可通约、具体观点能互鉴的新闻学学 术生态。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国际新闻界》
摘要:新闻学在前互联网时代积累起来的认知前提、经验基础、知识体系、理论逻辑等都正在经历重大挑战,集中体现为新闻学的范式危机。新闻学范式创新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面向 实践提问,然后从问题中抽象出理论化的、稳定的概念体系,以此完成知识的扩充,再通 过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更新来保障知识扩充的效率和效果,最后通过价值层面的检验来 确保知识的反思性和实践性。作为一项系统性学术工程,新闻学创新需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在范式意义上重新开掘和书写新闻理论史,对互联网时代新的新闻现象的“概念化” 和“问题化”,推进从微观问题分析到宏观体系构建的光谱式序列化探究,提升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自觉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在多重研究路径中寻求与建立共识。新闻学范式 创新的目标不仅是提出一个或多个具有范式意义的理论体系,而是搭建起扎根于中国新闻 实践和中国学术传统的理论旨趣上有共识、方法路径可通约、具体观点能互鉴的新闻学学 术生态。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提交时间: 2024-09-30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文章通过梳理具身性、物质性与可供性在媒介研究领域的具体范式,反思其思想内核 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延展,总结出“身体—物质—社会”多元媒介认知框架并从身体与物质的技术 性联结、物质与社会的生产性配置、社会与身体的规范性互构三方面提出档案作为一种媒介物存 在的形成基础、功能形态与意义生产。挖掘近现代媒介本体论研究思潮中的理论资源可为厘清档 案与媒介关系以及重新认识档案提供思想启发。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作为一种政治本体论学说,历史政治学以尊重历史及其与现实的联系为基本原则; 坚持动态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从历史中 “生长”出来并且处于不断的生成状态; 主要遵循历史逻辑而非理论逻辑、实践理性而非理论理性。历史政治学不仅是政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更具有政治学的本体论意义。提出“作为本体论的历史政治学”的原因在于: 政治作为人的典型的实践或交往活动,应该选择发生学的、生成论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合一的动的本体论,而历史无疑具备这样的品格; 现代哲学呈现出向发生学的、生成论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合一的动的本体论转变的趋势; 现代西方政治学仍然固守形而上学的本体论传统,落后于哲学本体论的发展; 建立在形而上学本体论基础上的西方政治哲学蕴含着瓦解国家、取消政治和政治学自身的悖论; 以历史为政治的本体,不仅符合政治的一般特性,也更符合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是中国的特殊优势。文章最后简要论述了历史政治学的方法论特征。
分类: 其他 >> 其他 提交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20世纪,随着计算机科学、现代生物科学、新材料物理学等新科学的发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一个超越欧洲近代人本主义生命观的后人类生命世界正在逐渐生成,科技、文学和理论则是此生成过程中的关键塑形力量。其中,新科技使具有生命跨界色彩的后人类生命形态从理论到现实都获得了存在的可能,科技是后人类生命世界的物质塑形力量;文学通过对未来世界的虚拟呈现疏泄新科技带给人的心理冲击,作为使人们在想象中提前介入未来生活的精神操练手段,它们是后人类生命世界的情感塑形力量;文化理论则立足现实生活与文学作品的阐释空间展开深刻有力的哲学反思,以富有创造性的理论创构重释生命本体论,提出新生命伦理价值观,它们是后人类生命世界的观念塑形力量。三重动因在后人类生命世界的生成过程中密切联动,对其联动关系及作用机制的分析显示出跨学科视域对于理解后人类生命世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1-14
摘要:传统哲学的出发点是本体论,曾被称为第一哲学。本体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归纳为“这是什么”。要回答一个事物是什么,前提是了解这个事物是什么,并且把它表述出来。事物的表述需要使用模型。模型是对事物的抽象和模拟性表述。对事物的了解越充分,对事物的表述才有可能越准确。本体论或对存在的研究只是在认识过程开始时提出了问题,对模型论的研究则贯穿于对事物的整个认识过程中。所有哲学的和科学的研究,所有自然存在和想象事物的研究都要使用模型。因此,与本体论相比,模型论更有理由被视为第一哲学。
分类: 社会学 >> 人类学 提交时间: 2024-07-06
摘要:文章利用多物种民族志、深度访谈等方法,以“抱树”为观察切口,探讨了当代青年与树木之间的相互纠缠及他们的“共同生成”。研究发现:(1)“抱树”是人与树之间的“交染”:一方面,从童年时期的陪伴到青年当下的社交拓展,人与树的纠缠贯彻了当代青年的整个生命历程;另一方面,人能在“抱树”期间获得或拟物或拟人的跨物种生命体验;(2)从线下参与到线上社群营造,“抱树”群体经历了从“玩”到“微政治”的过程,对抱树日常分享的鼓励将“远方的自然”转化为“身边的日常”;(3)“抱树”的0成本特性能够一定程度上规避被消费主义物化的风险,但仍需时刻关注“附近的纠缠”,认识到生命体之间不仅仅在空间上接近,更在生态层面上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
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提交时间: 2024-07-22
摘要:后电影时代,电影终结论成为最引人关注的理论议题之一,其实质涉及电影身份的摇摆及其在数字媒介环境下的再识别难题。从胶片危机引发的索引性争论,到选择动画作为电影文化序列的中心,与电影相关的媒介研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电影身份的理论困境。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学界逐渐回暖的电影现象学研究能对此问题提供破局的启发。在电影现象学的“人-电影”结构中,电影从属于一种更大的基于具身视觉的动态影像文化。借此思路,在后电影生态的乱象中重新识别电影身份的关键在于辨析这一结构的动态平衡是否被打破。其中,不再以具身视觉为核心的新媒体影像不能再被归属于电影,而作为“旧媒介”的电影也正在持续地孵化新的动态影像艺术。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8-27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与经典性著述对“生态本体”意涵做了既唯物又辩证的概括,即同时坚持人与自然作为统一整体的自然生态的物质客观性和人类活动的主体实践性。当今世界异常复杂艰巨的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挑战和新时代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我们深入思考这一概念议题提供了新的语境。其一,重思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本体”问题可以进一步恢复或重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唯物辩证特征;其二,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本体论可以通过阐发“生态阈限”“生态实践”等一系列概念来丰富拓展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体系;其三,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本体论及其构建可以更坚实地确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本体论学理性支撑。
摘要:在世界美学的发展潮流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立足“人之解放”的现代性旨趣,始终以“在场”的姿态占据着重要位置,并在不同的国度、社会、地区、时期等历史语境和现实变革中,呈现出差异化、立体化和动态化等鲜明的现代性特征。扩而论之,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性体现如下形态:其一,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起源语境、基本宗旨、研究范式依次体现出“异化批判”“人的立体解放”“美与劳动”等现代性批判实质;其二,“东欧新马”“西马”对经典美学命题“艺术自律”持鲜明的差异性态度,包括艺术终结论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技术与艺术关系辨析等内容,体现出美学元命题话语中的多元化现代性意蕴;其三,以“艺术本体论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解放美学”为中心,体现出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人之立体解放”命题的深化和发展,是现代性批判的深化;其四,以“人民美学”为代表,其充分言说艺术与政治、人民、社会等内在关联,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性的核心表征,还体现出与西方美学和现代性的异质性特征,是对传统“文化政治”美学主题的拓展,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创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