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红旗文稿》
摘要: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的制定,对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红旗文稿》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中心内容,提出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明确理论创新的方位、方向、方法,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提供了根本遵循。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9-30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我们党百年来坚持“两个结合”的智慧结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内容。基于伦理之维透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意涵,深度挖掘其蕴含的伦理意蕴,全面揭示其价值理性和伦理应然,有助于人们从伦理视域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之维,对于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鲜明特征蕴含以下五重伦理意蕴: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凸显了“人民至上”的伦理原则,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彰显了追求“公平正义”的伦理品格,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蕴含了“平衡协调”的伦理玉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蕴藏了“天人合一”的伦理价值,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流露了“和衷共济”的伦理情怀。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7-02 合作期刊: 《红旗文稿》
摘要: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目标,并系统阐明了什么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怎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过程中,同样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这决定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方向。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21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继承了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丰富思想成果,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精华,是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最新成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创新提供了动力基础,新时代党领导的文化实践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创新奠定了现实基础。“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九个坚持”集中体现了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七个着力”进一步明确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任务目标和着力点。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4-23
摘要:国外共产党人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历史意义;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各国共产党如何有效克服教条主义和僵化思想作出了贡献;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认为“两个结合”是一种对待马克思主义和本国传统文化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对于推动21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成为引领21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向前发展的思想旗帜之一,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积累经验、主动分享经验,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丰富21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宝库。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08
摘要: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不懈奋斗中形成的宝贵精神品质,是党为什么能的重要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并主动推进其实现中国化是党生成历史主动精神的根本所在,在党的理论创新历程中彰显使命性、民族性、批判性、时代性及实践性,形成三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表征集中体现为党的理论自觉和创新意识。新时代要继续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增强主体自觉、实践自觉及方法论自觉,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理论指引。探析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逻辑理路、基本特征和现实启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11-20
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和具体演绎,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融通的产物,其原创性贡献表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前提下,在理论创新、范畴体系、话语建构等方面形成突破性成就,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意蕴,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坚持“主义”引领,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理想信念;坚持胸怀天下,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世界情怀;坚持人民至上,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立场;坚持实事求是,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关切;坚持主观能动,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主动;坚持实践导向,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真理伟力。考察探究伟大建党精神世界观方法论意蕴,为深切体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提供学理阐释和历史支撑,对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现实意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探索与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根本方法,要贯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六个坚持”创新方法,还需要把根本方法和创新方法融合起来,转化为可以操作、运用的普遍与特殊、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批判与建构、自主与开放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方法的创新运用推动理论的创新发展。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交时间: 2024-05-24
摘要: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探索与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根本方法,要贯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六个坚持”创新方法,还需要把根本方法和创新方法融合起来,转化为可以操作、运用的普遍与特殊、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批判与建构、自主与开放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方法的创新运用推动理论的创新发展。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集中表现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历史环节的逻辑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变革历史进程及其发展方向的重要方式,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支点。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旨在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本质和主流,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规律,保持历史耐心,增强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特别是增强历史使命意识和历史规律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强化历史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集中表现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历史环节的逻辑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变革历史进程及其发展方向的重要方式,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支点。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旨在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本质和主流,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规律,保持历史耐心,增强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特别是增强历史使命意识和历史规律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强化历史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4-25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科学命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在理论特质、价值取向层面的高度契合是二者有机结合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实现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中国化”“化中国”的成功实践中实现了由高度契合到有机结合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肩负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分析和研究“第二个结合”并使其走向深入,既是必然要求也是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以文化精华滋养马克思主义,充实其文化生命和鲜活内容。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10-23
摘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平等的重大战略,其定位、部署与举措集中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平等思想的守正创新。在战略定位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确认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夯实长期执政基础的关键举措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了对马克思平等追求的创新性表述;在战略部署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平均主义间划清界限,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平等系统纳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内涵,并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阶段目标,赋予马克思平等理想以时代意蕴;在战略举措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将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关注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并提出完善分配制度,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激发劳动热情、保障劳动权利等具体方法,拓宽马克思平等思想方法论维度。由此可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平等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历史重任的自觉回应。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提交时间: 2024-06-25
摘要:“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总结和治国理政方略,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时代课题。要深入把握“两个结合”的思想意蕴,有必要从学理层面对其进行深层次研究。“两个结合”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意蕴。回望历史,“两个结合”从“结合”主张到“结合”原则再到“两个结合”理论样式,实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实现了“两个结合”内涵的形式稳定与内蕴发展的辩证统一。着眼当下,“两个结合”在实践中遵循“六个必须坚持”,坚持问题导向与系统观念、人民至上与守正创新、胸怀天下与自信自立的辩证统一,保障了“两个结合”的有效性,科学性。探究“两个结合”的唯物辩证法意蕴,有助于从学理层面把握“两个结合”的思想意蕴和时代价值。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正确理解和实践新质生产力的科学认识工具,要科学理解新质生产力,首先应当回答好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三个基本问题,即“新质生产力从哪里来”“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只有在这三个基本问题上形成正确认识,并将其作为整体来加以把握,我们才能根据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的需要,持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与实践,以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