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13
摘要:毛泽东现代化思想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蓝图,对我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在不同历史时期,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理论成果,详细阐述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发展进程并论述其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指导意义。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形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创造根本制度条件、奠定理论基础、提供宝贵经验。这对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勇于开拓创新,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现代化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新飞跃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化意义。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基于2009-2021年上市公司数据,以企业数字技术创新为切入点,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在微观层面考察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就业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企业就业水平提升,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生产规模扩大效应、盈利能力提升效应及创新能力增强效应发挥对企业就业的促进作用。数字技术创新的就业促进效应在成长期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及低互联网发展水平地区企业更明显。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摘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是新时代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的重要路径。F县委通过“法规-职责-技术”的框架来界定责任,通过责任细化、思想教育、全方位监督和严格执纪来层层传导责任,通过问责推动责任目标的再下达和倒逼落实责任。F县委落实政治责任的内在逻辑包含责任界定与执政情境的有效适配、责任传导与责任反馈的双向建构、责任追究与激励相容的有机结合、实现责任与责任培育的同向融合。个案经验给予的启示在于,要建立具有差异性的责任传导机制,以责任信息循环为导向优化责任反馈渠道,健全全方位的责任培育制度和问责防错纠偏机制。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摘要: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0条首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该条文承认了习惯作为我国民商法一般性法律渊源的地位,赋予其作为正式裁判依据的资格。从立法层面审视,习惯在民商事领域的法源地位已不容置疑。然而,如何在司法实践中恰当地运用习惯,却成为当前司法领域亟待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比2013-2017年和2018-2022这两个五年期间的情况,从习惯作为一般法源的总体作用以及民事、商事两个领域深入剖析第10条对民商事司法审判产生的具体影响,从而更准确地评估习惯作为一般法源在司法实践中的实效,为今后的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数字经济和环境绩效协同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引入耦合协调模型考察中国数字经济与环境绩效的协调水平,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探析二者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及演进趋势,进而构建PVAR模型对二者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数字经济与环境绩效耦合协调度在2013-2020年间稳步上升,存在区域差异,但差异逐年缩小,区域间差异是耦合协调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互动关系上,东部地区数字经济与环境绩效互动良好;而在全国范围及中部地区,环境绩效对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在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环境绩效的提升作用也有待提高。研究结论为利用数字经济与环境绩效互动关系实现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提供了参考。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摘要:电信诈骗犯罪中关于供卡后截款行为的定性,存在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等观点。通过实践考察,明确占有内涵及非法占有目的对于准确界定供卡后截款行为性质至关重要。依据占有二重性说,上游用卡人作为卡内资金的占有人,其占有满足占有的事实与规范要素。行为人供卡后产生非法占有目的截款的,改变了卡内资金的占有,应认定为盗窃罪。至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其成立须基于本犯的意思而非基于非法占有目的,否则即使在客观上转移了犯罪所得,仍不应以该罪论处。行为人供卡前已产生非法占有目的,以诈骗罪论处;如果在供卡后产生非法占有目的的,没有认定诈骗的空间。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摘要:中共之所以选择政治教育作为训练干部的主要形式,既源自早期建党过程中的历史惯性,同时也是现代国家建设下教育模式转型的产物。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被当成一种政治知识在高等院校中传播,并逐步运用于中共干部训练中,知识与信仰开始融为一体。1920年代的上海大学作为中共早期干部训练学校,将马克思主义知识化进程与干部训练方式进一步制度化,继而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共早期政治教育模式,成为此后根据地政治教育的重要经验来源。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摘要:目前,马克思主义在北京早期传播研究成果丰硕,呈现出研究者队伍扩大、研究视角拓展、研究史料增多等特点。具体而言,相关研究围绕马克思主义在北京早期传播的传入渠道、传播主体、传播载体、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开展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进一步深入的空间,主要是对北京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的地位关注不够、对传播主体的分析不够全面、对传播载体的研究存在“厚此薄彼”、与工人运动结合的研究深度广度不足。深化马克思主义在北京早期传播研究,应重视北京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的地位,全面考察各类传播主体,强化对党外传播载体的分析,深化拓展早期传播中的工人运动研究。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摘要:“党的纪律”“党内法规”“党纪教育”等都是党的纪律建设中的重要理念,明确相关概念对推动党纪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延安时期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标志,延安《解放日报》作为党报在传播党的纪律、开展党纪教育发挥了巨大的宣传、号召作用。通过对党纪教育的宣传,《解放日报》对党的法律法规、章程、规范、方针、政策等进行阐释,对党内同志遵守党纪、凝心聚力投身到革命事业中产生鼓舞和指引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延安《解放日报》中党纪教育的宣传开展探索也对新时代党纪教育宣传产生借鉴意义和时代指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林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林权估值是决定林业经营主体外部融资的关键。本文以福建省X市林权抵押贷款数据为基础,对林权估值的实现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抵押林权经济价值相同的情况下,林业经营主体林权估值乃至外部融资受到其经营规模的影响,且这一影响在森林资源禀赋较低的地区更加显著。建议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加强对小、微林业经营主体外部融资的精准帮扶;在森林资源禀赋较低地区更应重视对林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在此基础上,推动第三方森林资产评估机构将林权资产保险状况纳入林权估值评价体系。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返乡创业是发展乡村经济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利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针对返乡创业者的全国性调查数据,考察了以亲属为对象的特殊信任对返乡创业全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特殊信任会使创业者基于发展型动机进行创业,但会抑制他们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政策信息和劳动力,并且对企业的客观绩效没有产生促进作用。提出相关部 门在鼓励返乡创业者发挥特殊信任在创业初始阶段的正向影响的基础上,应积极推动优惠 政策与创业者之间的对接,强化政策的落地能力,以此提升返乡创业的经济绩效。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转移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农村劳动力乡城转移的重要特征。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部门劳动力转移模型,从劳动效率差别角度解释了这一特征,从理论上得出了劳动力转移的两阶段特征。并基于人口普查数据,测算了不同年龄段农村劳动力在1995-2000年、 2000-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5年四个时期从农业部门到非农业部门转移的数量,验证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阶段特征:在劳动力转移初期,中青年劳动力流出农业,老年劳动力难以流出;在劳动力转移后期,中青年劳动力开始回流农业,老年劳动力从农业流出。研究结论表明,不同年龄结构的农村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之间仍存在配置红利, 推进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有助于加快第二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 挖掘不同年龄劳动力再配置红利,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对农业补贴增收效应的有效测度是评估农业政策与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问题。从理论上分析农业补贴的增收效应以及农业补贴对农户收入异质性影响的机制,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的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进行了实证验证。结果发现:农业补贴对不同收入层次农户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农业补贴会显著促进低收入农户收入的增加,而对高收入农户收入影响不显著;农业补贴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农业补贴会显著促进东部和西部地区农户收入提高,对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农业补贴能够缓解不同收入层次农户收入不平等;农业补贴缓解了中西部农户收入不平等,但是加剧了东中部农户收入不平等。
分类: 社会学 >> 人类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锦屏杉木传统种植和管理系统作为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清水江流域居民经过长达数百年经验积累与探索而形成的人工营林方式,其在国家、市场及林农等主体的长期互动中形成完善的种养知识和技术体系、市场分工体系,并深度融入区域社会文化。本文从历史人类学视角,探索特定时空背景下人工营林如何影响地方的社会秩序、区域的市场运行和群体行为,以及如何在乡村被在地化的认可、理解和改造,最终型构为地方性知识与文化。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昂玛突”“矻扎扎”和“扎勒特”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中哈尼族社区公认的三大节庆。以梯田耕作祭祀为主要内容的三大节庆蕴藏着稻作梯田系统再生产的基因密码,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统文化赖以延续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三大节庆之间形成了强协同的高耦合形态,形成一种结构性的传续形态,每年循环往复的节庆展演,彰显了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稳定的文化特质。其稳定的结构性传续形态在社会价值、社会关系和社会情感的维度上,对当地社会有着社会文化再生产的意义和建构有效文化认同的价值,这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自然和社会情景中创造出的农业生产系统,它具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在遗产旅游影响下,扎尕那人在房屋景观的筑造、村落文化宫的营建和农林景观的营造中体现出栖居的生命逻辑和消费的生存逻辑的结合。这种结合体现了景观、农业文化遗产与旅游消费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景观的营造中,旅游不仅消解了传统的农林牧复合系统,也重塑了农林牧复合系统。景观营造是当地人在传统文化、地方社会和旅游经济的相互关联中的生活实践。这种实践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农业文化遗产景观保护的现实境况,而且有助于拓展遗产旅游和人类学“栖居”理论研究的内容。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景观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农业景观的主要创造者是农民,景观创造者和使用者的不完全一致,在实现中造成多对矛盾和冲突,主要有小农户与大企业的矛盾,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竞争,不同村庄之间的资源不均衡,农户之间以及代际之间的不公平。广西龙脊梯田通过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多途径带动农民增收,缓解了不同矛盾的产生,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具有借鉴意义。公司和农户之间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构建,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村集体的职能和作用,既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又兼顾农户的合理诉求。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摘要:“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中国近代围绕马克思主义传入和接受所展开的带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论战。今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走过百年历程,这为我们以更加宏阔的历史视野审视这一文化文件提供了时代契机。具体说来,在这场文化论战中,看重现实“问题”的胡适和高举“主义”旗帜的蓝公武各有其合理性,但又都是不全面的。而李大钊则是采取了“问题”与“主义”并重的“合取”的姿态,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特质,也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时代需求。这历史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当前学术界对青年“断亲”现象的相关探讨可从概念界定和经验证据两方面来分析并给予客观评价。结果表明:用“断亲”概念来概括和描述当前青年与亲戚之间关系的状况并非准确,也并非合适;同时,不同学者所定义的“断亲”概念的内涵也互不相同;有代表性的三项经验研究结果,没有提供当前社会中存在青年“断亲”现象的可靠证据。因此,青年“断亲”并非一种客观的现实,而更可能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青年“断亲”现象的相关讨论对正确进行社会研究带来了重要启示,只有通过系统规范的调查研究,科学了解当今社会的实际状况,才能够真正回答一个概念是否反映一种客观现实,也才能进一步探讨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