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提交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编辑之友》
摘要:文章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民国大型出版企业为中心,分析阅读为何及如何融入民国出版人的日常生 活。编辑参与书刊生产时对学术资源的需求,通过推广公共阅读发展社会教育的业界共识,以及职工对提升智识和业 余休闲的需要,推动了民国出版企业对于职工阅读的建设:一方面,建设面向出版工作的附属图书馆、面向业余休闲 的同人阅览室;另一方面,有选择地向职工提供图书馆参考用书和业余时间阅读的智育读本,以企业意志规制职工何 时读、在哪读、读什么,使职工在工作和业余时间养成阅读习惯。民国出版企业的阅读建设激发了其知识生产与学术 研究的潜能,提升了出版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个人智识,其阅读推广经验对当下出版业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具有一定借 鉴意义。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提交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编辑之友》
摘要:物质向度的阅读理论以媒介技术自主性为底层逻辑,主要聚焦媒介技术环境中阅读实践诸要素之连接与构序。此种理论以媒介中心为圭臬,与文本的意义接受和传播实践路径分道扬镳,但并未解决前阅读理论遗留的人的主体性问题。文章通过对阅读理论史的考察,提出以人的主体性作为阅读理论人本向度的核心关切,认为数字时代的阅读理论亟待复归人本主义框架,即在数字阅读实践中观照知识交往关系的校准、追问读者的主体权利回归以及寻求人机欲求的价值对齐。这一理论框架立足于人的主体性三重维度,论述了人类阅读实践的关键内省。未来,人类在媒介技术系统中充分认识自己的主体价值,将是解决数字阅读“后种系生成”危机的重要前提。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提交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编辑之友》
摘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层面知识体系的国学的传播,着媒介技术和媒介环境的变革,渐进入了一个新生的自媒空间。新空间内的国学传播充分体现了自媒体贯通、分化、自主的特性,现出勃勃生机。而国学传承不是简单的国学传播,承包含着传播和继承,者是实践行为,者是理想效果。新时代国学传承的理想效果应该是达成“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一种建构性继承。自媒空间内国学传播样态十分具有迷惑性,要对其进行新思考和冷思考,本体外延、传播模式、传播主体、内容文本四方面厘清其与新时代之前传统媒介空间内国学传播的不同之处,出繁荣表象下掩盖的逻辑悖论,计能够真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自媒传播模式,而实现国学的理想传承。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编辑之友》
摘要:文章对知识建构、制度演进、文明交融三重脉络中的“全民阅读”概念史予以深度考析。通过研究,有三 方面发现:其一,在出版学“意义之网”中,“全民阅读”是一个连接诸多节点的重要纽带,这一标识性概念反映 了中国的经验和价值,具有特定的中国内涵,为出版学知识体系提供了新的知识增量;其二,“全民阅读”概念的 “制度化”进程,折射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探索经验和社会理念、文化生态之变化,体现了“全民阅读”概念在 中国经历的政策化乃至观念化的过程;其三,“全民阅读”是一个已经在中国社会被普遍接受并形成相当话语力 量、反映本土经验和价值、深入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标识性概念。归纳而言,这一概念具有三方面的特征:兼具国 际性和本土化两重属性;立足本土实践经验,反映本土社会事实;根植本土阅读文化,反映本土阅读价值观念。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编辑之友》
摘要:文章通过对二十余年来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以手机移动阅读为主体的数字阅读迅速发展,对纸质书 报刊阅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数字化时代,阅读越来越成为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社会化链接为特征的活动,人工智 能、量化自我和脑机接口等技术在改变阅读的同时,也在改变人自身。面向未来,出版业和阅读行业需要基于阅读特 点变化趋势,持续深化对阅读的认知和理解,创新阅读服务模式,更好地迎接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提交时间: 2024-07-29 合作期刊: 《编辑之友》
摘要:在数字化背景下,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传统阅读环境持续遭遇网络与数字化升级的挑战,继而在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交互协同中寻求转型和创新,通过塑造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为市民阅读提供新的感知体验和阅读想象。在城市公共阅读空间虚实交互的实践中,物理空间通过融入虚拟呈现,使得两种空间的相遇,叠加凝聚时尚感,推动公共阅读空间向生活美学空间转型;人工智能的线下应用以科技赋能的方式助推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智慧建设;阅读场景的双重交织促生沉浸式阅读,强化阅读内容的立体感和读者在场感;阅读共同体社群的联结点从“地缘”“趣缘”延伸到相近的生活方式,从而激发阅读新感受。通过维护阅读价值,探寻阅读空间中人体延伸的意义和目标,以及促使两种空间从共存演化为“共美好”,将有助于实现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构建的规则重塑。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提交时间: 2024-07-29 合作期刊: 《编辑之友》
摘要:城市既是落实全民阅读战略的重要主体,又充当了阅读的文本以及阅读行为发生的时空背景。文章从城市作为交互界面的视角出发,基于多地推进全民阅读的经验实例,探索当前阅读场景的创新,归纳阅读赋能城市发展的途径。研究发现,全民阅读活动构成了不同城市打造崭新品牌形象的契机,推动了城市既有景观向阅读空间转型,并通过设立“15分钟阅读圈”、推广公益阅读项目、联结社会趣缘群体,提升了城市的包容程度。同时,城市的沟通性调适了物质与精神、历史与当下、个体与社群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化全民阅读工作至关重要。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编辑之友》
摘要:作为当代阅读活动的外部环境与底层结构,数字阅读基础设施不仅涵盖互联网硬件设备、设施与物理环境,还包括数字平台的数据、程序及规范体系,且指向诸多阅读行动者间的互动互构关系。文章以基础设施倒置的研究方法,揭示出数字媒介平台并非被动、中立且不可见的实践背景,其蕴藏的能动性深刻影响着阅读意义的生成模式、象征机制与时空结构,重塑了作者、读者、文本、介质等要素之间的构序法则。同时,作为数字阅读基础设施的意义冗余,其潜在的信息超载、过度联结、“信息茧房”等负面效应,将给人类知识生产的独立性与创新性带来巨大风险。如何克服数字阅读的“熵增”现象,开启知识创新的“负熵”进程,是阅读研究必须回应的时代之问。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编辑之友》
摘要:印刷术的发明与普及使“版”成为出版物标准界面,历史前行、技术更迭,“窗”成为数字出版物的新界面。出版界面形象从“版”到“窗”,既展现了出版载体物显示端的变革,也关涉出版观念的变迁。相比传统界面“版”,“窗”产生了符形的变化,它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虚位以待但呈现动势的空符号,是透明媒介环境与非透明信息系统,符号与媒介的关系仅为瞬时征用的弱依存关系。在符用层面,窗口界面语言呈现出图符语境化的趋势,人与屏幕的符号互动,身体与媒介双重延伸,并通达经验与文本两个世界,实现意义调度。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提交时间: 2024-05-29 合作期刊: 《编辑之友》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出版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带动了其自身的技术创新与融合发展,也催生了社会化阅读的普及和阅读衍生业务的诞生,以互动为核心的线上读书会是结合阅读和社交的知识生产场。然而线上读书会也受数字技术与平台逻辑宰制,知识生产也面临着隐形无偿劳动转向。本文对线上读书会知识生产进行历时性分析,从批判的视角考察平台作为读书会基础设施何以构建线上读书会参与者的劳动逻辑,试图让平台语境中阅读的文本、关系与情感劳动面向重新可见,以期规避平台劳动之困对阅读边界的侵蚀,为推进全民阅读指明新的可能。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提交时间: 2024-05-29 合作期刊: 《编辑之友》
摘要:场域、惯习和资本三者构成在线读书会“实践感”的解释框架,据此本文从平台、读者和领读人三方面梳理 在线读书会的价值意蕴。通过剖析传统读书会发展至在线读书会过程中场域、惯习和资本的变迁,揭示在线读书会在 关系联结、知识联结和智慧联结上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困境。文章认为,建构线上共读场域的阅读仪式、迎回读者的 交谈惯习及重视领读人对阅读兴趣形成的影响,可重塑在线读书会中的多维联结,推动在线读书会健康发展。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合作期刊: 《编辑之友》
摘要:无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合作期刊: 《编辑之友》
摘要:阅读作为一项提升国民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的社会化行为,近年来持续获得世界各国的重点关注。为应对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引发的阅读转向和专注弱化等问题,各国积极作为,出台措施,充分发挥引导效应,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我国,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国家倡议,部署实践十余年,已基本形成相对完整的中国模式。文章以观照世界各地阅读举措为切入点,对比指出我国全民阅读具有的创新性、文化性、统一性等鲜明属性,总结提炼出全民阅读中国模式具有的五个突出特征,如高度重视全民阅读活动的顶层设计,将全民阅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职责并予以落实,加强优秀出版物供给和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等,为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切实有效、走深走实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启示路径。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合作期刊: 《编辑之友》
摘要:文章从中国书香传统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两方面,探讨深化全民阅读对建设文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意义,总结归纳中国书香传统的六个鲜明特点,以此明确当代全民阅读深入发展的根脉所在。全民阅读旨在培养现代化的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实践,因此要持续促进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保障高质量内容生产和供给,建设高质量阅读平台,加强高质量阅读引导,提供高质量阅读服务,进而促进书香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