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7-23
摘要:《资本论》对西方文明的批判与反思是马克思分析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和阶级历史的重要视角。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通过分析西方文明的生产力变革、科学和技术的应用以及人类历史由“区域史”走向“世界史”的历史进程,客观科学地指出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发展的历史进步性。《资本论》对西方文明的剖析视角并非单一、孤立的和形而上学式的视野,而是基于物质生产关系对西方文明的产生、发展与历史趋势的必然性进行了“病理学”分析:少数人的现代化;财富的两极分化;物的崇拜形成了单向的文明;高速旋转的生产方式造成的是生态“代谢裂痕”;暴力、掠夺和战争的世界化。马克思在西方文明及其现代化的批判研究中,指出了西方文明的重要特征,即西方文明具有寄生性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对人的剥削、自然的剥夺和第三世界的殖民上的,其文明内在矛盾机制——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不仅蔓延至全球,更造成了世界性的经济与生态危机。中国式现代化文明,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文明的新路,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文明的旧价值、旧路径和旧经验的全方位超越,向世界各国阐释了中国担当,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5-29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辩证法构成了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哲学方法。如果从研究对象和视差的视角看,《资本论》的辩证法也可以被视为视差辩证法:它具体表现为货币之视差、剩余价值之视差等。视差乃是观察同一对象的不同视角而形成的差异。这一差异既取决于主体,也依赖于客体之不同。因而,在主体与客体之间,进而在“实证客体”与“现实客体”之间就形成了视差的辩证法。视差辩证法通过直面这一视差,把握视差现象背后的“现实”,同时又站在视差“现实”的基础上对仍处于“视觉欺骗”阶段的观察予以批判。从这一视角看马克思对货币和剩余价值的考察也是视差辩证法的体现。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4-30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伦敦笔记》构成了马克思反思 1848 年革命,重新进行经济研究工作,写作《资本论》的重要过渡环节。在《伦敦笔记》关于货币、信用、流通问题的研究中,马克思批判了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论”,借鉴“银行理论”派,区分了货币的不同职能,揭示了危机背后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重新考察《伦敦笔记》中的货币问题研究,有助于我们完整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从创作过程、叙述方式、理论方法上深化《资本论》研究,科学研判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回应金融资本发展提出的新问题,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资本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体现在它的结构艺术,即《资本论》创作过程的整体性、结构的整体性以及方法的整体性,这是马克思无比认真的态度和严格的自我批判精神以及他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使然;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资本论》中融为一体,作为“三大批判”存在,是“超学科”意义上的整体性,这是马克思首先是一位革命家的称谓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任务使然。为了彻底完成历史的任务,三者必须融为一体,要在三者的互释中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资本论》不仅集中展现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而且揭示了由其构成的“现实的历史”,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所以,《资本论》不仅是作为“一整块钢铁”的马克思主义的集中体现,而且是追求最严格的科学性的学术著作,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分类: 新闻传播学 提交时间: 2024-11-09
摘要:1947年2月,一则推介《资本论》的广告惊现于《中央日报》头版显著位置,被称为向国统区投出的一枚“重磅炸弹”。马克思著作广告何以能刊登在国民党中央党报头版?一方面,它是中共地下党员、革命出版工作者主动出击、周密筹划的结果;另一方面,《中央日报》推行企业化经营改革、急于寻求广告资源应对骤增的成本,减少了敏感广告刊登的阻力。此外,《中央日报》内部混杂的人事变动以及革命出版工作者与报馆职员的私谊,也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资本论》广告事件,是中共巧妙利用敌对报刊进行革命宣传的结果,是马克思“用坏蛋打坏蛋”革命宣传思维在中共宣传工作中的生动历史实践,也是中共一以贯之的做法和革命宣传的主要特色之一。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学术界》
摘要:《资本论》作为“对当代世界发展具有典范意义的优秀作品”而持续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并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资本论》的阐释工作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题中之义,还是一项事关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资本论》的阐释不仅要在“用眼—用脑—用心”的框架中系统梳理“作者—作品—世界”的逻辑与关系,还要正确运用“前结构”“语言”“间距”和“理解的循环”等条件来开展。总体而言,《资本论》的阐释既要遵循诠释学的一般原则,还要沿着马克思的“理论道路”展开具体阐释工作。在坚守唯物主义立场、善用辩证方法的过程中,恪守现实性、历史性、社会性、人民性和批判性等原则,以积极探求马克思的“原意”、分析《资本论》文本的“原义”。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资本论》的阐释依然要以面向现实问题、面向经典文本的自觉积极推动《资本论》与现实的“对话”,充分呈现文本与思想、历史与未来、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以激活《资本论》的“生命力”。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摘要:“形式规定”是《资本论》手稿中的重要方法论范畴,是“物质规定”和“本质规定”的辩证统一,体现了经济唯物主义的原则。经济范畴的本质关系并不在现象世界中显现,而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因此不能将“物质规定”与“本质规定”混为一谈。资本作为生产关系的本质规定受到物质载体的多重遮蔽,形成了载体形式对实质内容的层层包裹,资本的复杂形式规定使其成为一种神秘性的存在。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只有站在“形式规定”的方法论高度,才能揭示“生产关系的物化”对本质关系的遮蔽,洞察“物的人格化”所导致的主客体关系的颠倒,从而把握资本所特有的悖论性和自反性。只有通过资本的悖论性存在,阐释资本运动中生成的机器悖论、劳动悖论、贫困悖论、人口悖论和生态悖论等多重悖论,才能深化对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的认识。资本的悖论性和自反性最终将走向对自身的否定,因此必须发挥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有效实现对资本的规范、引导和驾驭。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提交时间: 2024-09-27
摘要:“五种社会形态”学说系马克思本人概括提出,并在《资本论》中得到系统的论证和说明。首先,《资本论》通过考察社会生产方式,述及了人类历史上的五种经济的社会形态。其次,在马克思笔下,原始公有制—阶级私有制—共产主义公有制是历史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而阶级社会由于经济剥削方式的不同产生了奴隶制、农奴制、雇佣劳动制三种形式,从而由低级到高级的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构成一个历史的发展序列”。最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用大量事实和论证说明:生产方式的更迭不是机械替换,社会形态的呈现也不会定于一尊,历史发展的道路更不能按图索骥。因此,五种社会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只能寓于历史的具体现实中理解,而不能作为创造历史的公式。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10-12
摘要:詹姆逊对《资本论》的非政治再现只是后现代“认知测绘”的一个基本操作。通过对《资本论》第一卷的微观考察,詹姆逊认为马克思没有阐述政治与革命的问题,或者马克思把其间隐含或突然出现的政治与革命观点被对立统一的严谨论证表达方式自我否定了,而其中最有政治革命性的历史预言则是一次“更重要的断裂”。通过对《资本论》第一卷中的时间、空间与辩证法三个维度的专门透视,詹姆逊确认其中没有政治革命性的内容,总结得出《资本论》第一卷没有政治结论的政治结论。詹姆逊对《资本论》的非政治再现,意在告别宏大社会政治革命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非整体性的理解,也是其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幻灭,走向后现代微观政治文化批判的生存策略的再现。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提交时间: 2024-04-08
摘要:学界对 《 穆勒评注》 的研究多聚焦于交往异化问题, 然则还可从下述维度解读: 《 穆勒评注》 是马克思考察私有财产货币形式的历史生成过程、 对货币本质之谜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文本。 在 《 穆勒评注》 中, 马克思基于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对私有财产主体本质的揭示, 批判了英国国民经济学家的错误货币观, 运用辩证法揭示了货币范畴的历史性, 将其本质聚焦到对价值范畴的理解上, 表明货币是价值生产的产物。 《 穆勒评注》 暗含了对货币本质的科学思考, 借助这一重要思想基础, 马克思在 《 资本论》 中进一步澄清了 “价值”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 “具有社会性的私人劳动” 的表现形式, 是 “需要被迂回表现的劳动时间”, 即劳动和产品互相交换的普遍中介。 “价值” 通过形式运动, 从简单价值形式直至发展为货币形式, 即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继而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由此解开了货币本质之谜。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提交时间: 2024-11-07
摘要:劳动体现出一定的生产关系,在不同社会形态之中人的观念也呈现出对劳动的不同理解,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成为实践的劳动真正作为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实现形式。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基于19世纪资本主义现实的考察结果提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这一劳动教育的原则。具体而言,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兴起,现代劳动教育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提高社会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劳动教育历史性演变的探赜,更加深入理解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劳动教育具体形态发展。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的要求,将自身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目标最终指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交时间: 2024-08-28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资本论》的时间概念与资本批判紧密相连。马克思在该书中分析指出,时间在资本的作用下呈现出具体和抽象的二重性质。具体时间与个体的社会劳动结合在一起,抽象时间则表现为价值的独立运动。资本周转与时间转化交织浸润,资本逻辑的建构体现为从具体转化为抽象的时间规范。作为一种将时间抽象化的强制力量,资本将个体的生命时间统摄于它的结构之内,这导致劳动者无可规避地处于被奴役和支配的异化状态。除了建构时间的抽象统治结构,资本主义还造就了一种瓦解资本逻辑的历史动力——从抽象还原到具体的自由时间。资本增殖的空间来源于劳动者被压缩的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只有对资本的批判“代表一个阶级”,劳动者才能真正推翻时间的抽象统治。要完全超越资本,必须要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解放自由时间。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时间才能从异化劳动的空间转化为自由发展的空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上述分析,不仅解开了“资本之谜”,也解开了“时间之谜”和“自由之谜”,在揭示资本逻辑限度的同时,为当代社会主义世界中人的自由解放指明了方向。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5-28 合作期刊: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摘要:《资本论》 虽然是一部揭示资本主义运行方式的科学著作, 但其中也蕴含着超越资本主义的价值理想。既往对《资本论》 基于“拜物教”批判的价值逻辑阐释以及对之反拨的科学逻辑阐释,均有所偏失,故有必要走向一种基于科学理论与价值理想相互中介的实践逻辑: 一方面, 科学理论服务于价值 目的,其研究领域和对象的选择受价值理想指引或限定; 另一方面,这一服务的方式是对价值理想进行中介, 即根据所揭示出的事实性规律限定行动的 目的与方式,使之具体化为可行之方案。这样一种价值理想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中介、价值逻辑与科学逻辑的交互中介,方才构成了人的对象性的现实实践活动之构架, 因而, 对《 资本论》 的阐释便当在这一综合了科学逻辑与价值逻辑的“第三种逻辑”的视域下进行。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资本论》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其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更在于它蕴含了未来的社会建设逻辑。如果说《资本论》既属于一部哲学著作又属于一部经济学著作,那是因为《资本论》既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又阐明了资本主义如何灭亡。《资本论》的这一写作特性表明,《资本论》还应该属于社会哲学著作的范畴。因为《资本论》所阐释的不仅是一种具有批判性质的学说,而且还是一种蕴含着以建构社会良性运行机制为己任的学说,即《资本论》批判资本主义体制不是最终目标,构筑共产主义体制才是它的终极追求。按照社会哲学的学科原则理解,《资本论》中的资本逻辑批判不只是包含抽象性质的宏大叙事式的社会批判,而且还包含有社会实践中存在着有比资本主义体制更为合理的社会形式的思想意蕴,而表征这一思想意蕴的社会哲学理论的基本原则,就应该被称为马克思的社会建设逻辑。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5-29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有关《资本论》“商品与货币篇”中涉及的商品抽象、现实抽象和思维抽象的研究颇为不足,而这三重抽象对于《资本论》的理解以及批判地把握资本主义极为重要。商品抽象涉及商品形式抽象、价值抽象和交换抽象。现实抽象的典型代表是商品抽象,是人们在无意识下产生的行为抽象。思维抽象与现实抽象恰好相反,源于人们的思维、意识,其典型代表包括数学知识、自然科学概念。现实抽象可以向思维抽象过渡并影响思维抽象,其关键在于:1.两者都具有形式性特征;2.货币所导致的社会-综合为现实抽象过渡到思维抽象铺就了道路;3.借助于“第二自然”这一中介,现实抽象得以过渡到思维抽象。三重抽象及其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抽象网络,乃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受抽象统治的关键。唯有变革资本主义社会,才能从这种抽象网络中解放出来。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7-10
摘要:按照马克思撰写《资本论》的思路,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应当是一个简单现实的范畴,能够反映经济运动中矛盾的本质,同时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在符合“物的依赖性”基础上展现“自由人联合体”的原则。回顾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始终围绕着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对立统一,并生动体现为劳动者的生产生活需要与自我发展需要。因此,作为经济细胞的逻辑起点实际上诠释了劳动者所处的生产岗位和社会地位的统一。这个逻辑起点就是经济生活中人事关系的现实表现形式,即从计划经济中脱胎的“编制”。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交时间: 2024-06-03 合作期刊: 《学术界》
摘要:《资本论》及其手稿基于人的类本质要求,把劳动潜在界分为内在性劳动、外在性劳动环节。前者即劳动者在精神中,为改造劳动对象供给根据与精神动力保障的劳动;后者即基于前者生产预期产品的劳动。二者纵向贯通并相互构成,显现为自由属性与必然属性两个层次。完整和持续演进的劳动展现为四个递进性阶段:以生产改造劳动对象所依赖的精神保障为主题的第一阶段,显现为三个递进性层次构成的内在性劳动主导型劳动形态;以改造劳动对象为主题的第二阶段,显现为两个递进性层次构成的外在性劳动主导型劳动形态;以物化劳动为主题的第三阶段,显现为无地位差别的内在性、外在性劳动凝聚成的物化性劳动形态,这三阶段递进性展开,构成一个劳动周期;以上下劳动周期继承创新为主题的第四阶段,显现为跨周期性内在—外在融合性劳动形态。上述四阶段递进性展开,共同构成内、外在性劳动内蕴的劳动一般机理。内、外在性劳动范畴及其内蕴劳动一般机理的出场,启动了唯物史观双重转向进程,深化了关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关系的认识,超越了传统脑体分工理论,促成了劳动理论传统资源创造性整合。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本文运用马克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阐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广义政治经济学和狭义政治经济学的划分和科学内涵,证明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并通过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划分,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否科学的唯一判断标准就是符合不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依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科学理论,本文从中国经济学经历的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出发,分别阐释了中国经济学在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对象及其变化,说明了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必须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性质和特征加以确定,并解构了中国经济学在强起来发展阶段研究对象的丰富内涵,以及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