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文化是促进产业兴旺、治理有效,实现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内生动力,也是当前各地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的难点与盲区。福建省屏南县在县域经济较为滞后和乡村普遍“空心化”的制约下,倡导乡村文化的新价值与新生活方式,以“乡村文创”激活以人为中心的各类要素,将偏远落后的“空心村”逐渐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文创村”。基于上述县域经验,本文探讨了城乡融合过程中“乡村文创”对以人为中心的乡村要素回流的作用,并梳理了文创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与启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地方精英卢作孚在内陆山区的重庆北碚开展了逾20年的乡村建设实践。其秉持以民生为核心的“乡村现代化”理念,走出了一条兼具现代性与本土性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被誉为“北碚模式”。本文从北碚的城镇规划、产业建设、人的现代化建设、城乡治理四个方面对其历史经验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北碚模式跳出了大城市发展逻辑,以民生为核心,具有强烈的在地化特点,通过乡土社会与外来现代理念的融合创新,形成了在落后山区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城镇建设典范。其经验充分地内在于中国百年乡村建设探索的历史进程之中,对当下相关工作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9-1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枢纽地带,新疆在推动城乡融合与对外开放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城乡融合是新时代下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旨在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城乡产业结构也逐渐向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的互通和融合。本文测度并对地区层面面板实证检验城乡融合结果显示,目前新疆城乡融合水平较低但正稳步提升,地区差异较大且趋于缩小。对外开放稳健促进新疆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塑城乡关系的重要战略举措。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城乡融合发展及其引发的社会革命要求基层党组织主动开展自我革命。两者之间的辩证运动形成了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内在逻辑。辩证审视城乡融合发展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冲击,机遇与挑战并存。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基层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基层党组织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做好制度设计,以党组织自身建设为牵引,自觉运用系统思维,统筹谋划党的建设、城乡融合、基层治理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守正创新,通过系统性自我建设强化对城乡融合发展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多元引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已然形成“一核多元与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结构、“党建+治理+发展”的城乡融合互促共进模式,其独特功能的充分发挥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层社会基础。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已经成为国家顶层设计和理论关注的重点主题。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内在逻辑的关联性,包含部分和整体维度、时间和空间维度以及功能和价值维度的统一。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的实践误区体现在政策制定中的偏向化和分散化、政策执行中的非连续性和强制性以及政策目标设置中的非均衡性和人本性缺失。实现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的“最优解”必须从政策制定协同、执行协同和目标协同三个层面联合发力,以系统化的协同路径推进新发展阶段城乡融合发展。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加快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推进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既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深化改革的难点所在。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从背景、时代环境、经济发展出发,还原城乡关系的演变历程,形成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进行总结。70多年来中国城乡关系历经“对立”→“趋好”→“统筹”→“融合”四大阶段。城乡关系演变贯穿其中的发展规律如下:宏观环境是直接影响因素;中央政府基于宏观环境变化选择相应的国家战略目标,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在目标的指引下逐步建立完善了以产业结构调整、要素配置、公共资源分配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推动城乡关系战略实施,进而推动城乡关系变化。顶层设计以及系统实践促使中国城乡关系经历深刻变革并得到极大改善,但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破除,城乡差距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延伸,出现新的趋势和特征。据此,新时期,解决城乡关系出现的问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在推动城乡产业融合、要素流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增收等方面有所作为。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城乡融合发展的“确定性一不确定性”张力不断激化,主体参与、空间融合、要素流动、治理体系等层面的不确定性不断增长,甚至可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步入一种“不确定性”的情境中,使得各种发展机遇与不确定性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性”提供了理解城乡融合过程中风险生成和演化的重要视角。对此,亟须以“不确定性”为导向,强化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共同体意识,重构城乡空间秩序,引导要素有序流动,夯实协同治理体系,以化解不确定性风险,有序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促进乡村振兴实践。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实证分析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协调度及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水平整体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其空间格局具有“东高西低”的特征,且这一特征日益弱化,但南北差异不断扩大、“南高北低”的特征日渐凸显;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也展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协调度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其中西部地区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率为2.00%,东部地区增长速度最慢,年均增长率为1.07%;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协调度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其中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且呈现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延伸的态势;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且其空间聚集程度呈现减弱趋势;低-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地区。据此,建议差异化制定乡村振兴策略,构建城乡区域均衡发展体系,形成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间科学有效的互补机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0-16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振兴便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国人民热议的话题之一。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部署,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乡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基于此,通过CiteSpace软件对CNKI中篇名包含“乡村振兴”的6938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该领域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旨在厘清研究现状、挖掘研究热点、找出研究短板,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研究表明:2017-2023年,CNKI共发表6938篇乡村振兴的相关文献;自乡村振兴提出以来,相关研究的热度持续升高,但紧密的核心作者群体尚未建立;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研究院和高校,缺乏跨区域合作交流;研究热点主要有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和城乡融合3个方面。因此,继续拓展和深化有关乡村振兴的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学术合作,树立全局化的研究视野,谋划整个乡村的全面振兴,继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接续奋斗。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11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经济-生态保护-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效应是检视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及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和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数存在一定差异,城乡融合发展最高,生态保护居中,数字经济最低;从时间上看,研究期内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低水平段位呈上升状态;从空间上看,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作为制约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人口素质、经济驱动、政府调控、科技支撑的驱动效果依次递减。因此,要制定差异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构跨区域协作机制,实现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城乡融合发展的互构式发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7-12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乡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高阶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破解现代化与乡村衰败之间悖论的必由之路。以农民为主要创作者、以农业农村为核心元素的“三农”短视频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重塑农业、农村和农民,在乡村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潜在效能。在梳理明确乡村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基本要义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三农”短视频赋能乡村现代化的表现形式、内在逻辑与提升路径。研究发现,“三农”短视频对乡村现代化的赋能主要表现为驱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乡村汇聚,主要源于“三农”短视频的就业创造效应、潜能释放效应、叙事窗口效应和全景敞视效应,赋能效应的进一步发挥需要“三农”短视频扩展应用场景、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创作质量和加强行业监管。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7-04
摘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话题,破除城乡二元空间的秩序失衡的局面,从空间形态上为体制机制的健全建立扫除障碍日渐提上议程。成都市战旗村为代表的“中心村”作为城乡融合空间载体上土地优化利用的成功案例,在土地利用模式创新方面具有突出表现。通过深入挖掘战旗村在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与先进之处,本文聚焦城乡融合的空间形态特征与空间重构过程,明确了战旗村作为空间载体的发展策略,并为其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指明了可行性建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5-25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建设历经探索阶段、发展阶段与成熟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村新型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显著;人居环境与美丽乡村仍有距离;生态文明建设还任重道远。在梳理总结浙江“千万工程”实践探索与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其对乡村建设实现进路的启示:一是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合力推进乡村建设;二是加强塑形铸魂总体谋划,分类推进乡村建设;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推进乡村建设。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提交时间: 2024-11-07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乡融合与县域经济的发展,许多被大城市劳动力市场排挤出来的高龄农民工并没有直接返乡,而是选择“返县就业”。从家庭策略视角出发,高龄农民工“返县就业”一方面体现为一种以“进城”为取向的流动经济策略,通过继续在县城务工,帮助子代家庭向上流动;另一方面体现为一种以“返乡”为取向的生存经济策略,通过县域内城乡双向流动,保持与乡村的社会经济关联,为自己返乡养老和子代城镇化失败保留人生退路。通过这种方式,高龄农民工创造性地将城与乡的结构性制约力量,转化为一种服务于家庭发展策略的能动性资源,在避免大规模失业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提交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实现城乡融合是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的城乡融合水平评价是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环节。南充市是成渝经济圈中心城市之一,又有“川北重镇”之称。目前我国已将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对南充市城乡融合水平展开研究将对周边城市加快融入经济圈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南充市为例,从人口、空间、社会生活、经济、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建立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障碍度模型对南充市城乡融合水平以及障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9年南充市城乡融合综合水平发展向好,唯经济融合子系统自2014年之后呈下降趋势;经探测分析发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二元经济结构是阻碍城乡经济融合的重要因素;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对整体融合发展水平影响日益凸显。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1
摘要: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保障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基于熵值法,对 2012—2020 年长三角地区 41 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采用最小二乘法(OLS)模型探究长三角地区城乡间的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及城市偏向政策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衡,城乡深度融合地区多为经济发达城市,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低。全局上看,长三角地区人力、资金、产业要素的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最显著,其中人力和资金要素流动产生的驱动作用为正,产业要素流动的影响为负。城市偏向政策在要素流动影响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抑制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13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主要任务而言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设农民美好生活的繁荣乡村;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建设农业高质高效的现代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稳定乡村;深化农村关键领域改革,建设盘活各种资源的活力乡村。就现实挑战而言,要厘清城市与乡村、粮食与经济、主线与底线、改革与创新的关系,把握好城乡二元结构、粮食安全危机、规模返贫风险、农村资源固化等具体挑战。就实践路径而言,要从协调性、高质量、共同性和活力性上下功夫,进一步建立共同繁荣的城乡关系,夯实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铸牢农民富足的保障底线,唤醒农村改革的资源生机,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注入可靠力量。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关系经历了深刻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 放前,服务于工业化发展战略,我国城乡关系逐渐形成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改革开放以 后,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逐渐被打破,城乡关系不断走向融合.城乡 关系演变贯穿其中的发展规律如下:发展方式是影响城乡关系的根本因素;制度安排是影响 城乡关系变化的直接因素;市场化改革取向是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重要手段;通过深化改革 向农民赋权是提升城乡发展协调性的重要途径;城乡融合是一个长期、渐进、互动的发展过 程.由此提出,新时代下,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在进一步改革创新、城乡统筹和农民权益 保护上着力,同时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稳扎稳打、久久为功。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提交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均是推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2012—2022年18个省份中97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和机制检验,检验了县域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县域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将显著提高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县域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将显著影响和提高邻县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且在短期和长期内,县域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将显著促进整体县域城乡融合的发展.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在基础设施对县域城乡融合的影响中或存在负面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应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统筹推进全县基础设施一体化,推动建立基础设施县乡协同发展机制,进而强化基础设施对县域城乡融合的支撑作用.